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中科院在探月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11月24日4時30分,搭載着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火箭飛行約2185秒後,探測器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按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約20天后將帶回我國首份自主無人採集的月球樣品。這也是繼1976年蘇聯Luna24取回月球樣品後,人類時隔44年再一次採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

中國科學院是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發起者、參與者、實施者。在嫦娥五號任務中,中科院繼續牽頭論證提出科學目標與有效載荷配置方案,承擔了地面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測軌分系統和多項工程關鍵產品的研製任務,後續還將組織開展科學數據應用研究。

嫦娥五號任務於2011年獲國家立項批覆,主要科學目標和科學探測任務包括着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月球樣品的分析研究。前者開展着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繫;後者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嫦娥五號共配置了6台有效載荷和1台載荷管理器。6台有效載荷分別是降落相機、全景相機、全景相機轉枱、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月壤結構探測儀、國旗展示系統。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上海天文台、雲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金屬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等14家單位承擔了嫦娥五號相關任務,突破了月球樣品長期儲存條件的維持、低損耗處理和製備及無損分析,VLBI動態雙目標同波束快速、高精度定位與定軌技術,輕小型化有效載荷集成、窄線寬低噪聲激光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激光雷達、新型鎂合金及防腐處理、二硫化鉬超低摩擦機理等多項關鍵技術,為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包括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其中,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及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兩項“中國首次”,其核心工作將由中科院相關單位完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返回後,有望在着陸區背景特徵分析、月壤形成與演化機理、月球樣品物理化學特性分析、月球化學演化歷史等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科學成果。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中科院在探月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來源: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科院之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7 字。

轉載請註明: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中科院在探月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