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近日宣佈,將在年內針對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出台指導規範,主要目標是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據介紹,所謂激情打賞就是一定時間內的不斷打賞,對於這類行為平台應當在產品策略上進行調整,給用户設置冷靜期;未成年人打賞限制,則是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儘量減少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此外,協會還將推出網絡主播的分類分級管理規範,對非電商類主播進行評級。
資料圖(圖文無關)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給演員打賞,並非新生事物。舊時的梨園行,角兒一登場一亮嗓,便能收到台下戲迷擲過來的賞金和禮物。網絡時代的直播打賞,除了表現方式不同,模式上並沒有太大創新。舊時現場打賞,雖然也有富家子弟一擲千金,但畢竟捧的是角兒,也有對演員表演藝術的認可;而現在直播打賞之所以問題重重,是因為要麼打賞者涉及未成年人,要麼打賞的金額超出個人的承受能力,背離了打賞的初衷。
近年來,網絡主播或打感情牌,或打色情低俗擦邊球,誘導用户激情、高額打賞十分普遍,未成年人被誘導鉅額充值也屢屢發生。“9歲女童打賞主播3萬餘元”、“10歲兒子玩手機遊戲花光奶奶救命錢”、“熊孩子看直播偷刷大遊艇花光家裏10萬積蓄”新聞不時發生。很多網友對直播打賞的着迷,業已突破常人想象。北京一國企員工,為在直播間裏維持“慷慨多金”的形象,先是向銀行舉債,最後竟動起了歪腦筋,挪用公司貨款高達785萬餘元打賞主播。成年人尚且瘋狂至此,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又有多大的自制力,能在觀看直播時保持理性,做到打賞有度?
在網絡直播風起雲湧的時候意識到其中的問題、解決其中的問題,這是在為消費者着想,更是在為網絡直播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掃雷排障。從這個意義上講,對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出台指導規範,不是在斷主播的財路,而是防範網絡直播走向歧路。當然,具體標準怎麼設置,比如打賞頻次和金額閾值、單筆打賞的最高值等,需要多方調研、科學決策,既兼顧主播的收益,又顧及消費者的利益。此外,行業協會的指導規範,並非法律法規,並沒有強制約束力。如果直播平台和主播不接受“指導”,繼續不“規範”,又該怎麼辦?這樣的擔心並非多餘,“青少年模式”要求強制推行,在很多平台尚且淪為擺設;非強制性的冷靜期,能讓多少主播和打賞者冷靜下來?
打賞不能打出事兒來。行業協會、直播平台、網絡主播、直播受眾,不妨都把指導規範出台前的這段時間當成冷靜期,降降温、收收心。
設置冷靜期避免激情打賞
要嚴格限制未成年人打賞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