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催生出了許多“現象級”:
從“在線辦公”、“遠程會議”席捲全球,到各種CEO直播帶貨,再到在線教育成為風口.....與線下業務的“靜霾”相比,以“在線“作為主要標籤的部分行業,吃這塊“疫情蛋糕”的時候是真的香。
以剛剛過去的618為例,阿里和京東曬出了6982億和2692億的成績單。再加上拼多多、蘇寧等後期之秀,作為後疫情時代的首個大型的電商購物節,電商已經邁進了“萬億”時代!
無論是電商、在線教育還是直播,應對突發的流量洪峯和超高併發,對於背後的技術支持團隊都是一場場提心吊膽“戰疫”,往往為了避免“404”、“卡頓”,追求可用性和穩定性就多得囤資源,而這也意味着不必要的成本開銷。不必要就意味着可以避免,這裏筆者先賣個關子。
“又愛又恨”的虛擬化, “復興”路上的裸金屬
讓我們先回到雲計算的最初,儘管事實上,雲計算和虛擬化是兩種非常不同的技術,但直到今天,雲計算還是極度依賴着虛擬化,它的背後都有着“虛擬化”的身影。作為雲計算的基礎,虛擬化技術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雲的彈性、易管理和低成本等優勢。
作為後起之秀,人們提起雲原生就不能不提及容器,從docker到kubernetes,如今,容器已然成為雲原生的基礎和標準,無論是雲圖片處理、網絡直播還是雲端渲染….容器是推動着互聯網業務創新的幕後英雄和傳奇,如果沒有容器技術,這些互聯網創新或許也無從談起。
而虛擬化的“高光”也自從容器在雲上的流行之後開始變淡:
一方面,在虛擬化軟件之上去運行容器調度系統,兩個疊加之後就不可避免有一些性能損耗,也就是説,經過虛擬化技術提供的計算力被“打了折扣”。同時,隨着容器的不斷擴容,所帶來的損耗也會快速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去掉了虛擬機直接運行容器,這就意味着還可以顯著降低軟件許可證的數量,從而在IT許可方面可以節省更多的成本。
如此看來,既然虛擬機成了多餘,那麼物理機就成了自然又直接的選擇。早在2017年,華為雲就在業界率先推出了裸金屬容器,首次將容器直接運行在了裸金屬服務器上,開啓了雲廠商的裸金屬“復興之路”。
乘風破浪的”零損耗“裸金屬容器來了
華為雲在容器領域佈局已久,從2014年開始,就參與到了Kubernetes社區,在2015年CNCF雲原生基金會初創時,華為雲以唯一一家中國會員的身份加入其中,在深度參與容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回饋社區的同時,也在鑽研客户需求和容器落地痛點,打磨商業化的產品。華為雲容器服務域總監方璞在接受採訪時介紹,在2016年的時候,華為雲曾經針對一個客户的需求,將500台規模的裸金屬容器部署在了客户的私有云上,是當時中國最大規模的私有云裸金屬容器。後來,2017年,第一代裸金屬容器被放到了華為雲公有云上,隨後的兩三年時間,產品不斷完善和打磨。
在不久前的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雲CTO張宇昕介紹了2.0版本的基於華為雲擎天架構的“零損耗”裸金屬容器解決方案。有了擎天架構的加持,華為雲裸金屬容器更加“能打”,引入容器全卸載、網絡硬件直通、動態ENI(彈性網絡接口)等新特性,使得在相同的場景下,用户的業務成本下降30%、網絡性能提升40%。具體來説:
首先,容器引擎、容器網絡、容器存儲等組件全部卸載至擎天系列卡,徹底釋放出服務器的計算、網絡和存儲資源,使得主機資源幾乎全部用於業務,提升了每台主機的容器部署密度。相同性能指標及計算量的條件下,客户業務成本可節省30%。
其次,基於擎天架構的軟硬協同能力,“零損耗”裸金屬容器構建了全卸載的容器網絡方案,實現了網絡硬件直通,提升了網絡性能40%,更好的滿足了直播、遊戲、在線會議等業務場景對容器提出的 “高密度、大規模、低時延”的訴求。
再次,相比業界為容器平均分配ENI(彈性網絡接口)的方案,“零損耗”容器首次支持網口動態多隊列,即根據容器承載業務流量大小進行靈活分配ENI,避免網絡資源的浪費的同時,還極大提升了單容器的PPS(Packet Per Second)上限,真正發揮出服務器千萬級PPS的優勢,滿足視頻、直播、在線教育等行業對帶寬流量的訴求。
第四,“零損耗”裸金屬容器採用了華為自研容器引擎,經過深度優化,其運行時內存佔用量減少近50%、容器啓動時間縮短到100ms。同時,基於Volcano的高性能調度,最快可實現秒級擴容千容器,輕鬆應對互聯網突發流量高峯時快速擴容的訴求。
最後,基於擎天架構裸機、虛機、容器共資源池的能力,“零損耗”裸金屬容器可跨資源靈活彈性,企業則可根據業務的不同特點進行選擇。比如,常態業務使用裸金屬容器,可預期的擴容業務使用虛機容器,臨時突發任務使用Serverless容器,極大提升了資源使用的靈活性和利用率。
迎接雲原生的繁榮時代
在裸金屬和容器已逐漸成為雲服務商標配的今天,“零損耗”並不是華為雲的唯一殺手鐧。如果把華為雲在雲容器領域的關鍵詞只歸納為一個,那就是“全棧式”。曾幾何時,人們把docker等同於容器,後來隨着容器編排的崛起,這個代名詞又變成了Kubernetes。“不管是docker還是Kubernetes,其實都只是容器技術裏面的一部分,華為一直崇尚的是一個全棧的概念。”方璞説。“不只是一個個單一的產品,更多的是產品、服務和技術的組合能力。”
華為雲容器全景圖
據瞭解,華為雲除了“向下”發力,即在容器與基礎設施相結合、軟硬協同創新上持續探索,還在“向上”延伸,即面向客户的實際業務場景解決客户的痛點,對於行業的深入理解,推出了一個個行業化、場景化的容器解決方案,如AI容器、基因容器、大數據容器等,將容器技術滲透到各行業中。
例如,針對秒殺、促銷、爆款等電商業務場景,華為雲容器秒級彈性擴容,最快可實現秒級擴容千業務實例,企業無需過多屯積資源,即可平穩應對突發流量,在保障業務高可用的同時,降低了成本開銷;同時,華為雲容器的跨雲管理能力還能幫助用户把業務部署在不同的雲上,不但避免單雲故障帶來的業務可靠性風險,還可實現區域用户就近接入,降低訪問時延,提高搶購、秒殺的成功率;
針對直播的場景,隨着5G的大規模商用、VR/AR技術的不斷成熟,部分平台已經推出了在線試穿等功能,藉助強大的AI算力,實現用户在線與主播同步試穿,還有些利用邊緣AI能力,實現直播間虛擬場景化,華為雲昇騰AI容器在視頻渲染場景有着明顯優勢,基於GPU實例的實時渲染 實時流化,支持3D渲染 視頻流化,1080P的視頻在線實時渲染的性價比較傳統方式提升30%左右;同時在直播間內容審核方面,使用華為雲昇騰AI容器進行推理,部分場景下性能較傳統方案提升2.2倍,針對多終端視頻格式適配,華為雲AI容器還專門針對轉碼場景進行了資源優化,能做到40%的成本節約。
寫在最後
2020年,是一個很特別又魔幻的年份,也許疫情常態化下,各種“在線”業務會更加繁榮,5G來了,新基建也來了,互聯網的世界會更加喧鬧,創新的車輪也會越轉越快。裸金屬、虛擬化哪個才是未來,並不需要去爭辯….多種不同類型的計算資源並存,會是雲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常態。而擁有紮實的技術底座和行業理解力的華為雲容器,將會為互聯網的創新之路打開一條又一條高速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