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龍號”載人潛水器問診大壩

●“禹龍號”載人潛水器

長4.7米,寬度和高度都在2.4米左右,總重6.6噸,是一種可搭載兩名成員的潛水器,設計最大潛水深度為300米。具有90度開角的大直徑球冠型觀察窗,極大提高了觀察視野及檢測效率,搭載專用清洗及示蹤工具,同時可模塊化搭載三維成像、三維激光測距等作業工具,非常適合進行高壩大庫檢測等工作。

“禹龍號”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試驗。

據科技日報報道 近日,據“禹龍號”潛水器項目負責人、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蔡躍波介紹:“4年多來,我們先後完成了‘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的方案設計、總裝建造、聯合調試和水池試驗,並在三個不同壩型的水庫進行了示範性應用試驗,共完成水下20多次巡檢作業任務。其中,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的試驗中,最大下潛作業深度超過200米。”隨着研究不斷取得進展,“禹龍號”離正式上崗越來越近。

可讓專家實時診斷大壩複雜病害

12月5日,在雅礱江錦屏一級水電站召開的專家諮詢會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云為組長的專家組一致認為,“禹龍號”潛水器的研製,首次實現了水利水電行業深水複雜環境載人潛水檢測裝備從0到1的突破,攻克了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專家實時診斷大壩複雜病害的目標,為高壩大庫安全維護與處治決策提供了裝備技術保障。

據瞭解,“禹龍號”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聯合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杭州華能工程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重點專項首批立項項目。

多種技術融合實現精確定位

實際工作中,大壩工程師經常會碰到一個難題:無人潛水器(ROV)或者潛水員下潛拍回的照片,不一定是工程師真正需要的,而懂大壩的工程師往往不會潛水。“禹龍號”研製成功,為大壩深水檢測帶來突破性的技術手段和裝備。

下潛水深並非研製面臨的核心難點,真正複雜困難的在於大壩水下環境水面狹窄、建築物結構複雜、水體能見度低、泄引水建築物附近水流速度快。此外,從運輸條件看,大壩檢測載人潛水器只能通過鐵路、公路運輸,必須小型化、輕型化。

為破解大壩深水環境下定位難題,“禹龍”號潛水器項目團隊,採用慣導、聲學定位、浮標定位與物理標定相結合的多信息融合技術,形成一套組合式定位裝置,實現精確定位。

來源:廈門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9 字。

轉載請註明: “禹龍號”載人潛水器問診大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