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paceX和特斯拉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了一場發佈會,用三隻小豬展示了最新一代腦機接口技術和產品——一枚硬幣大小,可植入大腦的芯片,以及一台可完成自動植入芯片的手術設備。
![頭皮發麻!馬斯克帶小豬演示腦機接口新成果 為何必須“侵入”大腦?](http://p1.nanmuxuan.com/images/de/6597d7e4107fce2a.jpg)
雖然設備放在了小豬腦子裏,但細想這個事情也讓不少人頭皮發麻。
理論上,腦機接口設備可以被期待用來解決很多問題,比如視障、聽障、帕金森等腦部損傷患者有可能因此重新獲得對世界的某方面感知。甚至,可能實現電影《黑客帝國》裏的場景,創造一個神經現實的世界。
但同時,腦機接口面臨着巨大的倫理爭議,並且,還需要跨越不低的安全、技術門檻,比如解決排異反應這個問題。
馬斯克的技術展示,已經從小鼠到了小豬身上。可要到人類身上,沒那麼簡單。
不要“頭腦發熱”
對於馬斯克此次的發佈展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研究員洪波在《新聞超鏈接》中表示:這次最大的進步在工程方面。
一是,縫紉機式的手術機器人改進了。 這些儀器可以在體型較大的動物身上進行操作,比如豬。
二是,芯片實現了微型化和無線傳輸。 芯片和一元人民幣差不多大。有志不在身高。這個小芯片裏可以傳輸1024個通道的神經放電信號。傳輸上,馬斯克上一版用的是USB連接線,這次是無線的,而且還能充電。
此外,這款芯片還避免了“頭腦發熱”。
大量信號的無線傳輸會使芯片温度升高,殺死腦細胞。此次的芯片卻可以做到既傳送大量數據,又保持温度不升高。
![頭皮發麻!馬斯克帶小豬演示腦機接口新成果 為何必須“侵入”大腦?](http://p1.nanmuxuan.com/images/da/6b4dffdc145750b2.jpg)
不碰腦子行不行?
腦機接口實際上是人腦和機器之間的一種相互溝通的方式。 它採用神經蕾絲或神經織網技術,把網狀植入物粘在大腦皮層上,從而實現信息交互。目前有兩類方式可以實現腦機交互——進入或不進入。
進入的就是馬斯克的實現方式,將電極絲植入腦中。
另一種,不進入的,比如説非侵入式的腦電帽,就是將腦電帽貼在頭部表面接收大腦信號。就像是,隔着一堵牆聽屋裏面的動靜。這種方式的限制就是,信號較弱不穩定,空間分辨率太差。
此外,磁共振機器掃描也可以不進入大腦。但是,這種方式監測的是血氧變化而不是放電反應,會慢,時間分辨率跟不上。
相比之下,如果能夠把一個電極精準地植入到人類或動物大腦的運動皮層,那麼就連毫秒級的變化也都能看到,從而實現實時解讀。
![頭皮發麻!馬斯克帶小豬演示腦機接口新成果 為何必須“侵入”大腦?](http://p1.nanmuxuan.com/images/98/c4d84ef65f3e12f4.jpg)
如今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科學家仍然在為解讀所謂高級腦活動而努力。
包括腦機接口技術在內的新技術,特別是生命科學相關的技術,它們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可能是巨大的,無法完全預測或想象。
都説未雨綢繆,現在天空中雲團已經開始聚集,洪波認為應該在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的同時建立起相應的倫理規範,並進行法規研究,這樣才是一個負責任的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