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的創作道路越來越狹窄了嗎?

  進入2021年以來,我一共獲得了兩個自媒體類獎項,一個是天極網&比特網的“年度最佳出品人獎”,一個是百家號的“12月綜合影響力榜”。

自媒體的創作道路越來越狹窄了嗎?

  百家號的這個榜單好理解,天極網“出品人”的提法頗為新鮮,主辦方的解釋定義為:“2020年度最佳出品人獎”重點激勵和讚許自媒體人用文章記錄時代的變化,他們的文字犀利而客觀,從整體上把握新聞動態,清醒而理智地探究新聞真相,他們的文章在呈現給大家之前經過了無數遍的打磨,出品即精品。

  此前我也獲得了不少自媒體類獎項,但大部分獎項主要是基於各類數值進行評選,比如閲讀量、活躍度、投票數等等可以KPI考量的數據。而天極網“出品人”提法背後其實也是為自媒體創作質量的一種背書,這個獎項的設定需要平台有極大的勇氣。

  為什麼要這麼説?因為一段時間以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有朋友説“這個不能做”“那個領域不能碰”自媒體不能做了,自媒體要黃了,自媒體的創作道路越來越狹窄了,何談有質量的內容呢?

  對於這種認知和觀點,當然要反駁。我説你們沒仔細看政策,近期的政策出台和信號釋放非常及時。把“自媒體”的規範管理作為突出任務,加大對違法賬號和內容的處置處罰力度,這不是我們一直期待的“良幣驅除劣幣”嗎?

  幾年前我就反覆撰文説過,自媒體從業者進行內容創造,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將會走的更穩更遠。自從2014年網信辦成立以來,國務院授權其負責互聯網內容管理執法,針對高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相關的法規和政策出台,也將“高速出台”,以適合這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比如2014年8月出台的《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再比如正在進行的APP等新規都將很快出台。在比如《互聯網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比公眾預想的時間更早出台,再結合此前幾次新規的出台,意味着未來幾乎互聯網各項服務相關的規定都會快速出台。

  這幾年,互聯網管理新規不斷出台,互聯網環境越來越清朗。今日頭條、百家號、趣頭條等平台越做越大,以抖音、快手、視頻號等為代表的視頻類平台更是火的一塌糊塗,為更多的自媒體提供了展示自我、贏得尊敬、獲得收入的平台。

  事實上,關於自媒體的生存空間討論,一直以來都伴隨這個行業的發展而沒有停止過。從2005年開始,很多人都認為獨立的自由媒體人不會太長久,曇花一現很快將會被淘汰。此後,隨着SNS、博客、微博、微信公號、今日頭條等平台的陸續出現,我們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內容創造中來,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年都有人説是自媒體的最後機會,但結果呢?自媒體每年都在高速發展,至少目前我沒有看到任何衰老的跡象。

  就我的實踐來看,自媒體這種產物在“不行了”的聲音中,反而發展越來越好。總體來説,現在的自媒體,相比我們那個年代,有以下三大發展突破。

  內容題材拓寬:早年我主要觀察、分析科技行業發展,後來隨着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深入人心,越來越多非互聯網的行業也開始進行數字化升級。所以我這幾年也涉足了汽車、房地產、醫療健康、大消費等等產業,題材越來越豐富。我的創作道路不但沒有變狹隘,反而受益於政策(政策鼓勵各行各業數字化升級)的發展,拓寬了N多倍。

  呈現形式多元:2005年我剛開始做自媒體的時候,文字是自媒體唯一的呈現形式。而今天呢,音頻自媒體和視頻自媒體數量可能已經超過文字自媒體。我自己也開通了“丁道師雜談”的音頻節目,這個節目和蜻蜓FM合作,歡迎大家訂閲。至於視頻,我不擅長,但也開始通過視頻號表達一些觀點。

  發佈平台多樣:其實很早之前的媒體專欄作家,也是某種形式上的自媒體人。早年大媒體專欄作家才可以發文,而我這種默默無聞的自媒體完成一篇文章創作後,投稿無門,發佈渠道非常稀少。無奈之下,自己購買服務器和域名,製作個人博客或者網頁,發表一些內容,看客無幾。今天的自媒體就幸福多啦,不需要知名度,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微信公號、頭條號、百家號、一點資訊、趣頭條、抖音、快手等幾十個平台無障礙的發佈文章或者視頻,獲得被這個世界認識的機會。

  這一兩年各種管理新規和辦法依然不斷出台。上月,國家網信辦就《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本月,《互聯網用户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將正式實施。我們廣大自媒體,要積極歡迎這些管理新規,因為這有助於中國互聯網又好又快的發展。

  寫在最後:簡而言之,自媒體會一直存在,遵紀守法的自媒體將來會活的越來越滋潤,而渾水摸魚的自媒體生存空間會越來越狹窄。

  PS:本文作者丁道師,關於本文所述觀點,歡迎來信探討,微信:dingdaoshi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7 字。

轉載請註明: 自媒體的創作道路越來越狹窄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