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自強
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街道喜樹路社區,居民通過手機掃描“成都教育”發佈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就可以在線上辦理外地子女入學申報,在互聯網的時代下,真正享受到數字化服務帶來的智慧便捷。封金劍 攝
現在,小到居家出行,大到政務工作,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日益滲透社會的方方面面。刷臉即可完成在線支付,點擊手機屏幕輕鬆辦理個税,政務服務掌上“一鍵辦理”……一系列鮮活的數字應用背後,是數字中國建設的豐厚成果,“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擁有更多獲得感”的美好願景,正成為惠及羣眾生活各個方面的生動現實。
數字融合治理,打造“智慧大腦”
紅磚黑瓦的聯排別墅整齊坐落在田間地頭,寬敞的鄉間道路筆直通向遠方,忙完農活的村民正悠閒地走回家……站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泗門鎮謝家路村的“智治”管理平台前,如此閒適的景色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工作人員面前。
伴隨着“智慧治理”,數字化治理已然串聯起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浙江,數字化改革正撬動鄉村各領域改革,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與和諧發展。
在泗門鎮城市“智慧大腦”綜合信息指揮平台前,聚合了多個職能部門管理、監管的應用場景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一一呈現出來。據該系統承建方負責人介紹,“數字泗門”智慧管理平台一期建設項目結合大數據、信息化處理等手段,幾乎涵蓋了社會治理的所有層面,打造出“智治”新模式。
這一模式如何應用於具體場景?前不久,路燈設施巡查人員發現某路燈出現故障,隨即掏出手機進行拍照,並上傳到了“數字市政”系統。平台另一端,路燈管理人員收到路燈故障的短信後,很快來到現場進行維修。路燈修好後,又將結果馬上通過平台給予了反饋。整個過程不僅做到了管理上的有效銜接,還實現“處處留痕”,為日後的工程監管提供了數據資源。
為何選擇數字化作為鄉村治理的突破口?餘姚市委常委黃琪表示,從基層治理的現狀來看,信息分散、條塊分割、多頭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要求打造“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的現代政府,“而通過全面規劃鎮村一體化‘智治’,則可以打破數據壁壘,強化跨鎮村、跨區域、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協同管理,實現‘一屏感知、一網聯動、一體指揮’,從而運用數字把脈和態勢感知,通過數字診斷表,指導各村對標檢視,落實相關工作。”
“以數字技術賦能社會治理,能夠有效提高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向春玲認為,在數字技術推動下,政府可以跨部門、跨層級進行數據信息識別、分析、預判,以此為基礎精準施策,既能提高公共服務支出的公平性和效率,又能有效促進政府各部門的決策溝通和協同互動。
在浙江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這樣兩張網:一張是由9538個四級微網格組成的網格員網,一張是基於“一雲兩端+N智能應用”架構起的數字網。當下,不斷融合的兩張網已經邁入相互賦能階段,共同推動城市治理向全面數字化轉型。
一個樓道、一幢樓宇、一段路面、一個單位、一家企業、一個村民小組,就是一個甚至幾個微網格,而一個微網格就是一張精密的服務網。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網格服務圈縮短到了10分鐘路程以內,各部門和鄉鎮做足“網格+”文章,積極搭建“兩網融合”提檔平台,撐起基層治理大小事。
“樂業路59號一家工廠24小時晝夜開工,生產噪音影響周邊居民睡覺,且廠區裝有3盞大功率燈,強光直射窗户。”日前,西關街道金藝社區網格長葉寶根通過手機APP上傳了某社區居民的訴求。次日,開發區綜合行政執法分局執法人員上門處理,困擾居民多日的問題得以解決。
有幹部表示,“網絡+網格”構建了“掌上有端,地上有格,格中有人,人盡其責”的信息對稱體系,推動了信息技術應用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加快問題解決、反饋的速度,推進信息融合、高效聯動、集成指揮,由傳統治理的盲目性、無序性向現代治理的精準性、靶向性轉變。
讓數據多跑路、讓羣眾少跑腿
如果説數據的豐富和完整程度決定着“智治”的下限,那麼數據的分析運用能力則影響着治理水平的上限。一些地方針對社會治理的難點、堵點,通過線上線下的智能聯動,以線上的數據倒逼線下業務流程全面優化,聚焦數據整合和智能化應用,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化、主動化的服務,激發羣眾積極性,提升共治共享水平。
近日,在江蘇省阜寧縣行政審批局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綜合服務窗口,某公司項目負責人周太平前來辦理企業新增經營範圍業務。“以前辦排污許可證,先要去排污公司,還要到局裏,需要來回跑多次才能辦好。”而現在,只需要把真實資料拍成照片傳到網上,僅需半個小時就能辦好相關手續。“網上審批流程很便捷,最後直接到行政審批局這個窗口拿紙質檔案就行。”
讓數據多跑路、讓居民少跑腿。各地實踐表明,賦予工作人員相應的受理權限,達到事項、人員、權限三集中,並通過數字賦能和流程優化,能有效解決羣眾辦事“多頭跑、重複跑”的問題。充分利用智能互聯技術為基層治理賦能,有助於夯實基層社會治理的根基,實現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惠民生等治理目標。
“喂,是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嗎?現在中心路一峯城市生活廣場這邊道路擁堵嚴重,你們可以疏導一下嗎?”“好的,我們馬上派人處理。”接電話的是河南省襄城縣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主任宋新葉,她一邊用鼠標拉近擁堵路段的監控攝像頭,一邊撥通網格管理員的電話,要求迅速進行處置。前後不到三分鐘,網格管理員就把道路疏通了。
運用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對公共管理實現精準決策、精明管理、精細服務,使社會治理更加方便快捷,提升了羣眾生產生活質量。該縣城市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鄭佔勇表示,安裝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之後,全縣無論哪個路段發生道路擁堵、交通事故、佔道經營、道路維護等,都能第一時間發現並快速處置,提升了各部門及時預判、協同聯動和應急處置能力。
隨着越來越多的地方構建數字化管理系統,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市大腦”已成為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從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的上線,到“雪亮工程”建設的深度應用,再到“一體化辦案”系統的推廣,“互聯網”使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不斷豐富,為平安建設提供了廣闊前景。數字治理正在成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引擎。
向春玲教授認為,通過建設“城市大腦”,可以彙集教育、醫療、旅遊、交通、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數據,形成統一的城市大數據平台,進而在這個平台上構建智慧城市的指揮控制中心,政府部門通過分析“城市大腦”的運行態勢,可以更好地做集約化的管理和指揮調度,包括城市管理、生態環保、治安防控及政務服務等。
“在建設數字中國的大背景下,用大數據解決羣眾的小煩惱,讓所有人辦事更便捷,羣眾的‘數字服務獲得感’上升到新高度。”向春玲教授説。
消除“數字鴻溝”,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
數字技術的普及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準服務能力,同時也給社會治理帶來了新挑戰。構築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必須關注那些還未享受到數字社會建設的人羣。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很多服務都需要智能設備作為接口,一些特殊人羣尤其是老年人,對智能設備的使用存在一定困難,影響了全民暢享的進程。
“數字時代,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不容忽視。移動支付、‘碼’上生活、智能家居等數字場景,年輕人可以自然融入,老年人卻可能困難重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老年人在購物、看病、出行等方面,面對諸如網上預約、掃碼登記等操作,經常不知所措,甚至取消原定計劃,獲得感降低。”向春玲教授表示,要按照不同年齡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環境和習慣,制定有針對性、差異性、人性化的智能技術應用學習服務方案。
前不久,在北京市豐台區右安門街道,退休黨員老姚在志願者幫助下,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的常用程序。
老姚參加的是“北京市智慧助老行動——我教老人用手機”骨幹志願者培訓班第三期,和他一起參加培訓的,還有其他100多名老黨員。培訓現場,來自清華大學的講師和志願者圍繞最常用、最貼近老年生活的手機應用為老黨員們解疑釋惑。
“這種活動形式非常好,不僅讓我們自己掌握了智能手機知識,還可以給身邊的老年人提供幫助。”老姚説。
據悉,這一培訓是北京市“智慧助老行動”中的一項活動。活動第一階段計劃舉辦現場培訓32期,通過“傳幫帶”等方式,將“智慧助老行動”覆蓋到全市,解決社區治理“最後一公里”難題。
如今,伴隨“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各地紛紛出台舉措,加快信息無障礙建設。
今年2月,浙江省杭州市發佈通知,要求各區(市、縣)教育部門,以及社區大學、老年教育機構積極推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培訓工作,旨在解決全市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的困難,消除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進一步幫助他們融入智慧社會、共享智慧生活。到2022年底,實現老年人智能技術培訓“應培盡培”。
在重慶市渝中區,當地以社區教育學院、14所社區教育分院、79個社區學習中心為依託,開設智能手機學習小課堂,幫助轄區老人樂享智能生活。
同樣,山東省青島市也明確到2021年底前,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推動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更加普遍,傳統服務方式更加完善。2022年底前,基本建立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
迎接數字時代、消除“數字鴻溝”,針對的不止是老年人,全民都不能作為局外人。前不久,人社部發布《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工作方案》,從6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重點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能培訓。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全民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普及提升公民數字素養。這給目前我國社會治理過程中,彌合公民‘數字鴻溝’、提升全民數字素養提供了指導原則。”向春玲教授表示,我國應逐步構建數字素養教育框架、做好數字人才培養,持續提升羣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