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如何擁抱數字生活?兩會釋放更多好聲音

(兩會觀察)“銀髮族”如何擁抱數字生活?兩會釋放更多好聲音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題:“銀髮族”如何擁抱數字生活?兩會釋放更多好聲音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近日,甘肅省蘭州市甘家巷社區的老年人智能手機課堂結課了。這堂涵蓋添加好友、發朋友圈、線上支付、預約掛號等內容的課程,讓一班平均年齡70歲左右的“學生”收穫頗豐。

“過去我們根本就不會用二維碼付款,現在就是掃一掃。”甘肅省蘭州市甘家巷社區居民孫建中表示,課程解決了生活中的痛點問題。

孫建中的經歷,僅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老年人生活的一個縮影。數字化轉型社會,一方面老年人有聯結社會的需求與渴望,另一方面又常因無法逾越的“數字鴻溝”,甚至無法進出菜市場、超市等公共場所。

截至2019年底,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約2.54億,佔總人口的18.1%,其中僅有6000餘萬人是網民。在此背景下,幫助“銀髮族”快速擁抱數字生活亟需且必要。

對此,從2020年11月中國國務院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到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開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再到各省(區、市)陸續出台政策,官方已有所行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釋放出更多好聲音。

智能產品適老化

對於老年人而言,許多智能產品“太複雜”。簡單、好用,是老年人對智能產品的普遍訴求。

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議手機制造商和APP開發者,早在產品研發和設計階段,能夠針對老年人身心特點,推出更加人性化、精細化的老年模式,提供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定製化智能產品,讓他們及時跟上時代步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適老化電子產品應切實從老年人需求出發,電子廠商也需與時俱進。手機廠商在設計老年手機時,既要考慮到老年人視力情況,屏幕上的字要夠大;還要兼顧手機體積不能太大,也不能太沉。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表示,目前同類產品適老程度參差不齊,軟硬件產品適老化改造不同步、不匹配,嚴重影響老年人對智能產品的使用體驗。他建議有關部門制定智能技術適老標準的總體要求,政府、企業和社會團體羣策羣力,共同建立專項標準體系。

服務避免“一刀切”

除了智能產品使用體驗差,對老年人而言,生活中各類業務辦理趨於“線上化”也是一大難題。不少老年人在醫療、消費、出行等方面,為自助掛號、移動支付、電子客票、掃碼乘車等操作犯難。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提出,醫院、車站、社區等公共服務部門提供“線上+線下”服務,保留實體諮詢、現場指引、人工服務等項目,不要一刀切地關閉人工窗口。

全國人大代表何學彬建議,對醫療服務領域出台政策,規定所有醫療服務場所必須保留人工服務和現金支付功能。

“提供公共服務的單位和部門,要研究老年羣體的需求,特別是要留出足夠的人員,以老年人習慣的‘老辦法’提供優質服務。”丁佐宏舉例道,比如像醫院、銀行、鐵路、公共交通等單位,最好能精準劃分服務對象,為老年羣體預留出一定資源,不要一切都在網上辦理。

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小川還提出,政府通過監管底線問題保安全,對於針對老年人的電信詐騙和侵犯個人信息等網絡犯罪,堅決打擊,重拳治理。(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3 字。

轉載請註明: “銀髮族”如何擁抱數字生活?兩會釋放更多好聲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