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離普通人還有多遠

  剛剛過去的2021年,被看作是元宇宙元年。一些人相信,互聯網的“轉型窗口期”已經開啓,而轉型的方向,就是元宇宙。

  科幻作家劉慈欣被稱為“中國第一位元宇宙架構師”,前不久,網上流傳着“劉慈欣怒懟元宇宙”“劉慈欣稱元宇宙將引導人類走向死路”的消息。談及這些傳聞,他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説:“沒説過。此前,我沒有對元宇宙發表過評論,我不是很瞭解這個, 覺得這裏面沒有什麼新的東西。”

  誰真正瞭解元宇宙?

  何展是英偉達中國區一位業務發展經理,他所負責的實時仿真和協作平台被看作是連接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數字蟲洞”,也有人將其稱為通往元宇宙的“管道”。何展並不認為自己瞭解元宇宙,但這一概念走紅後,他的工作量卻是實實在在增加了兩三倍。

  廖勤櫻是微軟雲計算與人工智能事業部語音組首席產品經理,前不久,她所在團隊幫助打造的虛擬藝人推出最新單曲,引發關注。不少人認為這項工作頗具元宇宙範兒,廖勤櫻作為當事人卻表現得比較冷靜,在她看來,元宇宙是語音技術的應用場景之一,不管外界的潮水怎麼湧動,他們要做的還是把技術和市場做好。

  在科幻和科技人士之外,普通人又將如何與元宇宙發生聯繫呢?有人調侃説,如果不打遊戲、不被詐騙,可能暫時就不會發生聯繫了。是這樣嗎?

  設計虛擬形象月入5萬元,社交元宇宙初現端倪

  虛擬人被認為是元宇宙的標誌性要素之一。設計虛擬形象的人,被稱為捏臉師,這也被看作是帶頭衝進元宇宙的一個新職業。

  毛萬金就是一位85後兼職捏臉師。2021年,隨着“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扎克伯格宣佈Facebook轉型元宇宙公司,網上有關元宇宙的消息明顯增多,元宇宙的風也吹到了毛萬金的身上。

  在江蘇做皮具定製師的毛萬金,因在某社交軟件平台兼職“捏臉”,最多的一個月增加收入5萬餘元。他説:“(兼職)比我工資高。我當時跟我老闆開玩笑説,我可能要辭退他了。”

  按虛擬頭像約30元的平均售價來算,該平台當月有超過1600人購買了毛萬金設計的作品。“數量太龐大了!”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這個計算結果把他自己也嚇了一跳。

  2018年,與相處8年的女友分手後,毛萬金無意中走進了這家網絡社交平台。起初,他只把“捏臉”當成交朋友的紐帶,但隨着作品越來越受到認可,“捏臉”成為他自我表達的精神寄託。他説:“通過創造這些形象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別人理解自己。”

  虛擬形象的表現力會被誰重視呢?一個可能的答案是,Z世代。

  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被稱為Z世代。毛萬金所在社交平台的副總裁、產品負責人車斌介紹,該平台目前近3400萬月活躍用户中,大部分是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人。該平台數據顯示,熱衷購買虛擬頭像的消費者主要來自一二線城市,佔比超過44%;18至27歲的用户佔比達50.4%。

  “為了去除顏值壓力,我們不支持用户使用真實照片當頭像。”車斌説,“Z世代又是高度追求個性化的一代人,怎麼可能會願意用千篇一律的頭像呢?那多不酷啊!”隨着虛擬頭像的需求和供應雙雙上升,該平台目前約有80位像毛萬金這樣的簽約捏臉師。

  因為“捏臉”,毛萬金結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網友,他感到“鄰里之間的熱絡感”重回生活。“就像以前在農村,大家都愛串門兒一樣,在線上看到哪個朋友開了‘捏臉’主題的語音房,就想過去看一下。”毛萬金説。

  在他看來,在這個網絡空間中,大家更傾向於選擇相信彼此所展現出來的虛擬形象,“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他有一個“流量信任”理論,認為流量會篩選出“真相”,“一個人能在這裏待住就待住了,待不住就走了”。

  現在,毛萬金和身邊的網友覺得,線上關係並非線下關係的補充,線上關係“既不排斥、也不強求”轉化為線下關係。

  毛萬金認為,這種線上相處模式就是他想象中的元宇宙模式。從網絡社交的角度來看,他甚至一度疑惑,自己好像已經生活在元宇宙那個概念裏了。

  車斌説,正是看到這種異於傳統的人際交往需求,他的團隊探索了未來社交的場景和應用,並在2021年年初提出要打造“社交元宇宙”。他説:“不論現在元宇宙概念火爆與否,都不影響我們對未來社交進行思考和探索”。

  元宇宙敲鑼打鼓之前,科技已悄然上路

  前不久,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在談到該公司的元宇宙平台時表示:“今天我們展示的只是開端,現在元宇宙這個新平台、新應用程序,與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初談論網絡和網站時無異。”

  在一些科技界人士看來,元宇宙這一概念,更像是需求牽引着技術一路走到今天,“有人給這條路插了一個路標,上面寫着前方是元宇宙”。或許普通公眾更應該關注的是,這一前進方向將如何改善現實生活。

  廖勤櫻説,此次用於打造虛擬藝人的語音合成技術,微軟已經有近30年的積累。2018年,該團隊實現了端到端深度神經網絡語音合成產品化的技術突破。在她看來,這一突破,讓降低該技術的使用門檻成為可能,相當於在人工智能“平民化”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步。

  要讓虛擬聲音“從無到有”,需要先給人工智能尋找一個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一個真人。廖勤櫻介紹,以往的主流語音合成技術,比如拼接合成法,往往需要發音人提供超過10個小時的穩定錄音,錄製時間前後可達兩三個月。而最新的深度神經網絡計算機合成技術,可將這一成本縮小到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這有利於讓技術觸達更多人。

  她透露,該團隊正在嘗試用這項技術,幫助漸凍症患者在徹底失聲之前,提前保留下自己的聲音。

  何展認為,技術之所以在朝着3D虛擬世界發展,是因為它能夠回饋現實社會,提升人們在現實社會中的生產、生活品質。

  雖然何展的業務量被元宇宙概念拉昇,諸如銀行、金融機構、電信公司等非傳統合作領域的公司紛紛前來諮詢,但他並不願意把Omniverse平台包裝成實現元宇宙的工具。他説:“我們更樂見於大家關注技術本身,而不是關注概念。”

  英偉達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宋毅明解釋,基於強大的算力,該平台的通用場景描述技術,可以將現實世界的場景“傳遞”到虛擬世界中,從而幫助大家在虛擬世界中解決現實問題。

  何展舉例説,基於該平台,愛立信公司正在採用數字孿生方法,模擬5G基站與城市環境之間的作用,更好地佈局5G基站的位置;近期,美國某地的火災預防與控制部門,決定使用該平台的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模擬技術,實現火情可視化,預測火情的發展。

  普通人如何不被割韭菜,神話往往都是假話

  不過,在技術耐心迭代的時候,資本已跑出了加速度。這對於有意搭乘元宇宙發展快車的普通人來説,機遇與風險並存。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瀋陽將資本對元宇宙的態度分成三類:理性、泡沫、詐騙。

  首先是專業機構和個人的部分理性投資,這部分資金流向了掌握關鍵技術的企業。

  第二種是泡沫資本非理性的、甚至是帶有炒作性質的追捧。想避開泡沫,就要看看它以前做成過什麼,是不是這次還能做成,如果一家公司以前什麼也沒做成過,現在看來也不具備做成的條件,那就需要警惕。

  第三種則是詐騙行為。無論是“用後入場的資金填補前面窟窿”的元宇宙區塊鏈遊戲騙局,還是打着元宇宙虛擬房地產名義進行的炒作和投機行為,瀋陽都將其詐騙原理統稱為“擊鼓傳花”。在這種情況下,“普通人很容易被割韭菜”。

  他給出建議,首先要培養風險感知的能力,從正規渠道獲取信息;同時要善於學習,可以先體驗一下虛擬現實技術,找找感覺;最重要的是,凡是涉及“要掏錢的事情”,一定要慎重。他提醒大家:“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神話往往都是假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09 字。

轉載請註明: 元宇宙離普通人還有多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