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系專欄作者投稿,作者BT財經。
在資本市場的語境中,或許盈利並非是衡量一家公司價值的核心參照。京東、拼多多的異軍突起,讓曾經的電商第三極—唯品會,已然淡出一線陣營。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唯品會來説,“掉隊”卻並不意味着唯品會陷入敗局。相反,在盈利的道路上連續創造紀錄的唯品會,在第三季度,依然延續旺勢: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第三季度淨營收達232億元人民幣(約合34億美元),同比增長18.2%,GMV突破383億元人民幣。
至此,唯品會已保持32個季度連續盈利。
長期保持盈利,唯品會為何穩賺不賠?盈利,是互聯網電商平台的魔咒:從持續燒錢,到依靠業務增長進入正向的循環,往往是很多電商企業很難邁過的一道關坎。
不過,對於唯品會來説,盈利卻並不是什麼難題。事實上,自打上市之日起,唯品會便進入到盈利的快車道。在融資、燒錢循環交替的互聯網江湖中,唯品會為何能夠獨樹一幟呢?
其實,這與唯品會的經營模式有關。自2008年成立以來,唯品會一直深耕特賣領域。經過多年的運營,其成功地以“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的品牌定位搶佔消費者的心智。在具體的運營模式上,唯品會能夠以低廉的價格,買斷知名品牌庫存尾貨商品,進而再將其銷售給消費者,並從中賺取差價。
唯品會的經營模式,精準地定位了消費人羣,在供應鏈體系擁有天然優勢。從商業模式而言,唯品會是一個大宗商品的批發商。由於進貨量巨大,其擁有超強的議價能力。對於很多尾貨、斷碼貨的產品,唯品會甚至擁有定價權。低價拿到正品貨源,是唯品會競爭力的核心。
唯品會在市場上大規模躉貨,也受到廠商和消費者的歡迎。一方面,唯品會能為上游的品牌商處理尾貨、加快庫存週轉,打包式的拿貨模式,能讓廠商迅速出清尾貨。儘管出貨價格低廉,但高效快捷的週轉率,讓唯品會成為廠商頗受歡迎的合作伙伴。而對於消費者來説,能夠以近乎山寨貨的價格,購買到品牌商品,特賣模式本身也是一種福利。
特別是在服裝行業庫存壓力極大的11年左右,唯品會的特賣生意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而在彼時,風頭強勁的唯品會無論是粉絲的活躍度還是交易的成交額,都穩居電商行業的前三。唯品會也被視作除了淘寶、京東之外的“電商第三極”。
也正是在此東風之下,唯品會也順利登陸美股。而僅在成功上市的第三個季度,唯品會便步入了盈利的快車道。同時,根據相關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在2012到2013年間的收入增幅達到了120%的高增長。而從此之後,唯品會一直保持着盈利的財報紀錄。
押注新零售,線上線下雙軌驅動儘管唯品會在特賣領域是妥妥的領頭羊,但特賣領域卻從來就不是一家獨大的生意。事實上,隨着蘑菇街等特賣電商崛起以及頭部電商對垂直領域的深耕,唯品會想繼續制霸特賣賽道,卻並不容易。打造寬廣的護城河,是唯品會為數不多的選擇。唯品會的選擇是押注新零售,加緊線下佈局。
2019年7月,在資本圈沉積許久的唯品會宣佈,與杉杉集團有限公司和寧波星通創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上海簽署收購協議,以29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杉杉商業集團有限公司100%股份。唯品會看重的是杉杉旗下的奧特萊斯店以及經營權。唯品會表示,通過本次收購,唯品會佈局線下奧萊業務。
當傳統服裝行業的相關企業迎來關店潮的特殊週期,選擇逆勢而動的唯品會確實籌劃已久的謀後而動。奧特萊斯,Outlets,其英文原意是“出口、出路”,在零售商業中專指由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因此也稱為“品牌直銷購物中心”。
事實上,唯品會做的本身就是線上的“奧特萊斯”。當線上特賣領域陷入苦戰之後,憑藉優秀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與品牌廠商深度的合作,唯品會押注新零售佈局線下築起護城河,幾乎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而將特賣延續至線下,對於唯品會而言,既沒有脱離主業的範疇,也打通了線上線下的隔閡,真正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珠聯璧合。
就上述意義而言,唯品會佈局線下奧特萊斯,既是基於戰略擴張的考量,也是穩固特賣領域頭部地位的必然選擇。不過,加緊線下佈局的擴張,對於唯品會來説,也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唯品會收購的4家銷售額排名前20的奧特萊斯店分別為寧波杉井奧特萊斯、天美杉杉奧特萊斯、哈爾濱杉杉奧特萊斯及鄭州杉杉奧特萊斯,其銷售額分別為25億元、18.2億元、16.5億及16.26億。76億級的現金流,對於唯品會而言,是不錯的現金奶牛。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實體門店的佈局也彌補了唯品會線下不足的短板。就目前而言,唯品會線上流量的增長已經進入瓶頸期。依託廣告推廣,流量的獲取以及用户的留存難度都非常大。而線下門店的流量,則為唯品會的持續增長源源不斷地提供了持續動力。
唯品會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活躍用户超4340萬人,同比增長36%,平台的新用户增長和留存,也穩居行業前列。作為一個“老字號”的電商平台,唯品會在用户運營端的表現可謂亮眼。
嚴守正品底線,唯品會的生意才能穩唯品會的勃興,離不開鐵桿用户的持續支持。相較於其他電商平台用户的大概率隨機選擇,特賣領域的唯品會卻擁有一大批死忠的鐵桿用户。
因為唯品會的用户相信,這一平台能讓自己用低廉的價格,買到正品行貨。無需和名媛們一起拼單,工薪族也能憑藉自己的收入享受知名品牌的產品。而正是消費者這種信任,支撐起唯品會百億美元的市值。
但遺憾的是,唯品會的“正品”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牢固。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網站於近日公示的《關於2019年度廣東省牀上用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212號)顯示,本次共對111家企業生產的250款牀上用品產品質量開展了監督抽查,發現68家企業生產的106款產品不合格。遺憾的是,唯品會也名列其中。同樣,在此次抽檢中,唯品會的兩個批次抽檢為不合格的鞋類產品,也在唯品會有售。
如果説,不合格是源於對供應鏈把控的疏漏,那麼,造假、以次充好,則更是放棄了對商業底線的堅守。
在今年年初,唯品會遭官方“實錘”售假,一度掀起巨大的輿論風波。據瞭解,北京消費者協會在羊絨樣品測試中,發現唯品會購買的鹿皇羊套頭連帽衞衣針織衫樣品用羊毛冒充羊絨。
據相關媒體統計,在聚投訴、黑貓投訴等主流消費者維權平台看到,關於唯品會的投訴累計超過12000條。涉嫌假貨、貨不對板、客服售後體驗差等成為投訴的重災區。
如果唯品會不採取果斷措施,無法做到嚴守正品的底線,那麼,其在特賣領域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口碑也將很快會付諸東流。就這個意義而言,做好採購流程的品控,是唯品會必須要補的一課。
特賣,從來都是一門好生意。但是,唯品會能不能繼續在這一領域,講好自己的故事,還是要看其能否做好正品這件事。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