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智能相對論(ID:aixdlun),作者丨陳選濱
有人不想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有的人出生在了終點線。
從某種意義來説,京東工業品屬於後者。
日前,中國高成長企業發展論壇暨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發佈會在天津舉辦。會議上公佈了2020年新晉獨角獸企業榜單,仍舊是以AI、新能源等新經濟領域相關的企業佔據主流。
當然,京東工業品的登榜更為矚目。
新晉榜序列第三,定位智能製造,創立於2020年,可以説,京東工業品一落地即是獨角獸,特別還是在今年疫情衝擊之下,在困頓之局脱穎而出,不得不讓人另眼相看呀。
更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工業品,確實是個好名字。
“京東”是一個好爸爸,“工業品”在“5G+工業互聯網”的未來又是一個很有故事的藍海市場,前後兩個部分的組合,都使得這隻“獨角獸”與榜單的其他企業相比,出彩不少。
這名字,一看就是優等生的苗子吧。
聞達於“諸侯”苗子肯定是好苗子,不然也不會一出生就得到諸多大佬的青睞。
“智能相對論”通過“某企業信息查詢平台”數據得知,京東工業品目前僅完成A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CPE等多家投資機構跟投。
本輪融資金額達2.3億美元,投後京東工業品的估值更是超過20億美元,一躍成為京東集團繼京東數科、京東物流、京東健康後孵化的第四隻獨角獸。
對此,還能説什麼?
生於豪門,一落地就已經拿到了別人夢寐以求的資本和資源,京東工業品“聞達於諸侯”。
甚至,在“某企業信息查詢平台”的詞條裏,京東工業品的核心成員、產品、業務等重要模塊都尚未有明確的信息公佈。
那麼,僅是“京東”之名,是否就足以讓它拿到這個開局?
不一定。
在進一步瞭解之後,可以發現,京東工業品不是一個新啓動的業務。準確的説,它是在京東孵化,然後再拆分出來的細分業務。
2017年,京東正式推出工業品類目,並迅速成長為京東主站的一級頻道。隨着近年來,工業互聯網備受矚目,中國產業轉型勢在必行。京東同樣看準了這個勢頭,在2019年初對外發布京東工業品戰略規劃,進一步釐清京東進軍工業製造業的思路。
以此,京東工業品的架構逐步成型,To B的工業品更是成為京東的一個重要品類。
2020年,隨着A輪融資完成,隨即“618戰績”公佈,京東618首周,工業品成交額同比增長315%,其中大促首日成交額同比增長520%,中小企業採購額同比增長292%。
在此,京東工業品有資本、有成績,順勢“出走”京東,獨當一面。
初生牛犢,野心不小科技巨頭To B,甚是熱烈。
京東也不例外。京東數科、京東智聯雲、京東企業業務,從子公司成立到品牌升級再到業務錨定,京東To B的落子漸顯格局。
相比在數字科學、雲計算、AI等技術領域的佈局,工業品的品類擴展倒是顯得有些保守。
因為,與C面的消費品相比,B面的工業品並沒有受到太多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以至於人們對於京東商城的印象往往是C面化的電商平台,B面甚少知之。
但是,這並不影響一個萬億級市場的發展和B面京東的壯大。
據《中國企業數字化電商化採購發展報告2019》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企業級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規模達20.46萬億元,而企業數字化採購市場規模達590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64%。
其中,京東企業業務佔比52.3%,已是逾半,與阿里企業採購、蘇寧大客户基本“三分天下”。
B面的京東是京東工業品成長的一個基礎底座。
實際上,京東工業品承載的也是京東以後To B的採購工作。打造一站式工業品採購平台,包括尋源系統、商品採購管理、履約交付、對賬支付及售後服務等等模塊,京東工業品更多的表現似乎是一個B2B的工業品電商平台。
但是,很顯然,“出走”京東的京東工業品或許並不滿足於僅做一個工業品的B2B電商平台。
初生牛犢的野心毫不隱晦。
或許,京東工業品會以工業品採購市場為基礎支撐,瞄準着更深厚、廣闊的工業互聯網領域。
2019年下旬,京東工業品對外發布智能工業物聯網產業平台解決方案。該平台直接切入工業製造最核心的環節,通過設備的快速接入來將生產環節的每一個部件的數據進行記錄、收集、彙總進而高效分析,實現對工業領域的設備管理和流程監控。
這樣的思路很熟悉,就是當前各大工業互聯網平台如海爾、浪潮雲、中天互聯、樹根互聯等等在做的,致力於實現工廠的內網升級改造,對設備和流程進行數據化、可視化的監管。
即便如此,你也會發現,京東工業品的定位自始至終,並不明晰。
在2020年新晉獨角獸榜單上,它的領域定位竟然是“智能製造”,着實令人匪夷所思。京東專於市場商貿,京東工業品尚未有生產線對外公佈,與智能製造相去甚遠。
在官方介紹裏,京東工業品的任務在於實現工業互聯網“京東模式”的落地。然而,工業互聯網又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等同於”消費互聯網“的範疇。換句話來説,就是沒有邊界。
這種模糊的邊界,給予了京東工業品無限的遐想。
如今,京東工業品已經是獨佔鰲頭的MRO採購平台,未來可能還會繼續做“智能製造”,至少“工業互聯網”是跑不了的。在中國製造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轉型之際,前者的“鋪路”為京東工業品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故事開頭,後者的“預想”一旦落實,京東工業品必然又將勇立潮頭,這樣的想象空間如何不令市場和資本翹首以待?
不得不説,這種以商貿交易市場為基礎,向上溯游進軍工業製造領域的方式,也確實很有“京東”的印記。從商城到工廠,是一個溝通上下游,以工業品為核心鏈接工業製造的轉型路徑,京東工業品正在表露京東To B、跨向工業領域的野心。
不能只是“新瓶裝舊酒”作為獨角獸,固然備受矚目。
但是,獨角獸生於豪門,高光之下或許並不是想象的那般出彩。
如今來看,京東工業品,終究是還是活在京東的影子下。
論出身,京東企業業務發展7年,京東工業品不是一個新業務,而是京東To B的延展,雖是新瓶,也是老酒。雖然未來會有“智能製造”或“工業互聯網”的新酒醖釀,但是目前來看,用於釀酒的穀物的種子才剛剛播種下來,距離穀物成長、收割、釀造還有很長很長的等待期。
當然,這不是京東的問題。
就工業互聯網或智能製造的行業發展,“智能相對論”曾與行業內多名人士交流,一致認為,當前的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很多配套的設施、技術、項目等等模塊都沒有實現標準的融合和普及性的推廣。
比如,京東工業品發佈的智能工業物聯網產業平台解決方案,計劃對生產流程進行數據化管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這便涉及到標識解析體系的運用。但是,對於這項技術的應用,市場化的推廣才剛剛啓動。
再就二級節點的推廣來説,據行業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全國就只有50多家授權單位,其中具備運營能力的更少,只有幾家。誠然,雖然這個行業喊得的火熱,但是去做的、有能力做的人少之又少。
此前,《工業互聯網世界》編輯組與《通信產業報》全媒體通過參評企業或專業編輯申報推薦提名,評選出工業互聯網新基建先鋒企業。其中,能以“標識”上榜的企業也就兩家,即中天互聯和邁迪信息。
換句話來説,這個市場的收穫期遠遠沒到。而京東工業品想要在這個市場醖釀新酒,還得等候整體行業的跨步。
很顯然,京東工業品還需要依賴京東在商貿領域的支持,繼續成長。
事實上,京東工業品融資2.3億美元,估值突破20億美元的背後,更不見得只是“工業品”這個藍海市場的估量,“京東”二字的分量很沉重。
“京東”的背後,是京東集團的整體支撐,其中便包括京東智聯雲、京東數科在AI、雲計算、大數據、IoT等新技術領域的賦能,也有京東物流、達達在物流渠道的銜接,更是京東長達7年在企業供應鏈上的客户資源積累,等等。
可以想象,京東工業品的背後,站着一個龐大、多元的“京東”。
而京東工業品,也只需要站在京東的影子下,扮演好京東To B,向工業互聯網跨越的角色即可。
生於“豪門”,京東工業品固然有資源、有資本,但也多少有些拘束。
一句話來説,背靠京東,京東工業品在MRO採購市場死不了,而且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只是工業品的B2B電商平台,或許並不符合京東的期望。
京東對京東工業品寄予厚望——跨向未來更紮實、更火熱的工業互聯網領域,在供應鏈最上游貼上“京東”的品牌印記,才是京東工業品獨立出來,應該為“京東”做到的。
就像此前發佈的智能工業物聯網產業平台解決方案,當新技術可以為生產設備、產品、資源等等提供數據化、可視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之際,那麼它們(設備、產品等)必然會接入技術提供者的平台,或貼上其標籤。
那麼,京東想做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技術提供者。當然,也包括整條供應鏈的管理者,和市場端的營銷者。
如開篇所感慨,“京東工業品”確實是一個好名字。
“京東”放置於“工業品”之前,其中的意味也可以毫無隱晦的放大來説——京東正在想要擠進“工業品”生產的前線,進軍工業互聯網的意圖很是明顯;未來京東工業品所銷售的“工業品”也會是京東IoT技術賦能、帶有京東標籤的工業產品。
【鈦媒體作者介紹: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AI產業新媒體,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芯片、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