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平台豈能成“假劣貨集市”

在線新經濟不該有“法外之地”,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部分二手平台上公然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盜版網課、網遊禮包碼等物品,部分工作人員甚至為發展平台“付費會員”姑息慫恿售假行為。

二手交易平台豈能成“假劣貨集市”

交易繁忙的背後是安全隱憂。公開數據顯示,部分二手平台近期單月新發賣家數、新發商品量雙雙大增,日均成交筆數及金額均創歷史新高,但各類假貨花樣繁多,泥沙俱下。像在閒魚平台售賣的“1985年產五糧液白酒”,市場價為5000至10000元不等,這裏只賣58元,能真嗎?更令人擔憂的是,還有人出售過期奶粉、過期零食等。

無人監管,二手平台成盜版侵權的“自由發散之地”。少兒英語等多款熱門課程被錄製低價批量轉售;正品商品的空瓶、包裝盒、手提袋,品牌空奶粉罐、高檔眼霜空瓶、名酒空瓶空盒……這些本來被列為製售假高風險商品而禁止交易。

二手交易平台豈能成“假劣貨集市”

 平台理應承擔起監管之責。閒魚、轉轉等平台均對商品發佈禁區有所規定,如:藥品、醫療器械等禁止發佈;食品等需要資質准入的信息,包括嬰幼兒類食品、奶粉、保健品等嚴禁發佈;禁止發佈及交易任何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物品;禁止發佈製售假貨、高風險商品等……但規定是規定了,卻沒有監管落地。甚至,一些商家的賬號不做實名認證,用完就註銷,二手交易平台僅作為展示和引流工具,就能繞過平台監管。另外,像轉轉等平台為拉付費會員,還迎合部分商家利用二手平台交易逃税和導流倒賣偽劣產品的需要,對此必須糾偏。

對二手平台的監管重點還在相關部門“出手”。也許在有的管理部門看來,對二手平台不要管得太緊,這一方面是給自由,另一方面也是保活力。實則不然。在二手平台購物,消費者難以切實維權,一旦受害往往苦不堪言;對於高仿商品的判斷和監管,有些平台還存在能力不足的情況。如果平台不行了,消費者、用户自然會用腳投票。當下,政府管理部門一方面要壓實對各平台的監管責任,讓其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另一方面,還要站在“保護”的角度監管,維護二手平台的信譽度,保證平台能夠規範健康地生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23 字。

轉載請註明: 二手交易平台豈能成“假劣貨集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