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滴君 來源|水滴產品進化營(ID:shuidi-academy)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説過:““我們從不關注競爭對手,我們只關注能為用户創造什麼價值”,而亞馬遜最偉大的一個願景是:”我們要成為全地球最用户體驗為中心的公司“。
昨天的文章《只有0.1%的創業者,能把用户思維真正落地》中講到,即便每個公司都把“用户思維”掛在嘴邊,但真正能將用户思維真正落地的企業,也僅有0.1%。亞馬遜是其中一家。
0.1%和99.9%之間的差別是什麼?是企業的基因和意願,是企業的整套機制,是即便企業的一線員工,也能切實用行動一點一滴踐行用户思維和公司文化。
為什麼亞馬遜能成為那0.1%的企業?亞馬遜是怎樣把自己的文化願景讓每名員工都能做到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這些機制、進而反向推動企業發展的?
以下為前亞馬遜中國副總裁、卓然而思諮詢服務公司創始人張思宏的分享:
01
給員工“洗腦“的做法一定會失敗
我們先講第一條:流程和系統化工具。
大家都聽説過精益化管理吧?精細化管理最核心的價值只有一項,就是不斷改善浪費、減少浪費、消除浪費。精益化管理是麻省理工大學的一名教授,把豐田汽車的整套管理理論進行了總結和拔高,在十幾年前推出的理論。
在精益化管理中,有一個很好玩的小工具,叫做“按燈”。
流水化生產一個的最大弊端是,它是流動的,如果一個半成品,流到一個人工位前頭,那個人發現有質量隱患,但流水線不會等他,殘次品會留下,最後可能會生產出一台無法創造價值的汽車,這就是浪費。為了控制這一點,豐田汽車想了一個極low的辦法,就是“按燈”。
它在幾乎所有關鍵工位上方都放了一個小燈,下面放按鈕,一線員工根據一些極其簡單的規則,只要判斷流到這邊的東西有問題,就可以按燈,燈一亮,整條生產線就會停下來,問題解決之後才能把燈按滅,整條生產線才能流轉。
亞馬遜為什麼要引進“按燈”?它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為什麼這個發端於傳統行業的東西,會被高科技公司引入?這個決策來源於光頭傑夫貝索斯,而促成這件事最開始的契機就是接聽用户電話。這是一件極小的事情,但它是一個強有力的反向驅動工具。
大概在10年前,貝索斯有一天跑到客服中心聽電話,聽到了投訴。一名北美用户打電話投訴説傢俱破損,收到的新桌子是摔碎的,要給他趕快處理。當時那名客服也是感同身受、真誠道歉、採取行動,但那名客服當時還説了一句話,讓全球首富的火“噌”就上來了。
那名客服説,我很害怕下週再收到這個人的電話,因為我估計他下週收到桌子也是摔碎的。那名客服解釋説,因為她上週已經給他換過一次桌子,這個桌子的包裝板條非常薄,這名用户住在美國山區,長途運輸容易增大破損概率;另外給這名用户送貨的卡車供應商最近剛換,她旁邊幾名小夥伴都收到過因為供應商貨損造成的投訴。
貝索斯聽到這段話後非常惱火,因為他不能接受,在一線員工已經明明探測到一定會發生傷害用户體驗的事情時,居然什麼都做不了。他命令我當時的上司,一定要開發出一套工具。這套工具必須解決兩個問題:第一,一線員工使用不費力;第二,一線員工這麼做有好處。
我當時的老闆,也就是全球運營高級副總裁,他是從通用汽車出來的,而通用汽車對精益化管理劃分的非常專業,他就想到“按燈”其實是能最好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小工具。
雖然“按燈”是一件極小的事情,但它非常有意義。因為它有兩個價值,第一,它是一個有力的工具;第二,它更偉大的價值是能解決流程層面的問題。亞馬遜的每一個部門收到工單後,要立刻做的事情是訪問超過5個以上的人,一定要挖到流程層面的問題。因為只有解決了流程層面的問題,那麼類似的幾萬個、幾十萬個問題,才會被徹底解決。
一家初創公司的老闆説,他們經常給一線員工培訓,鼓勵他們要把用户放在中心。我問,你們遇到問題後,一線員工會怎麼做?他説,他們有舉手製度,一線員工可以反映給組長、組長可以反映給經理、經理可以反映給相關部門,馬上就能整改。但真的能嗎?一定不能。
因為我看到的真實的情況是,一線員工剛進公司,被洗腦和忽悠了,他一發現問題就升級給組長、組長反映給經理,經理開始找相關部門,到最後會發現這名員工會被相關部門利用官僚主義踢掉了。因為中層管理人員沒有動力做這些事情。
為什麼很多企業的文化只是漂在空中、只是在你們的腦子中意淫?為什麼一線的員工做不到?因為偉大的文化落地,需要為一線員工提供一個系統化工具。在我看來,一家企業的文化願景偉不偉大不重要,重要的是員工願不願意做。遺憾的是,大部分企業用的是洗腦和宣傳,而這些到最後一定會失敗。
互聯網時代,當消費者想拋棄你時,最可怕的是他不會告訴你,而是直接就走。當創始人內心意淫説,最近用户投訴少了好多、用户體驗又上升了一個新台階時,員工連生氣的意願都沒有,因為太費力了。
02
“按燈“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可能很多中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會説,這樣做很好,但太野蠻、代價太高,只有像亞馬遜這樣的大公司才能做。但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我給你們講一個案例,希望可以啓迪和激勵你們找出適合自己行業的一套具體做法,你們不一定要照搬亞馬遜的東西,但你們一定要了解它的底層邏輯。
第1個案例是每日優鮮。每日優鮮的運營部門負責人,是我在亞馬遜的一名下屬。做生鮮最大的一個問題是,當消費者投訴和抱怨產品時,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對公司造成非常大傷害,因為生鮮的倉儲、物流、運輸時效性非常強。
每日優鮮其實有升級,但就是按照傳統的方式,一級級往上跑,等到問題反映上去、採取行動時,已經太晚了。那名負責人説這樣不行,但沒人支持他:第一,商業損失太大,第二,IT部門不支持。最後他很生氣的跟每日優鮮的創始人達成共識,花了5000塊錢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用純人工的方式,把“按燈”在每日優鮮落了地。
他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分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發現問題,每日優鮮當時大概有五六百個客服,他們在每名客服前面都放了一個小白板,給每名員工手裏放了一堆小貼紙,然後制定了極其簡單粗暴的遊戲規則:只要一線員工接到用户重複投訴的質量問題,馬上把貨品貨號寫在小貼紙上,貼在小白板上,等着拿獎金。
第二步,收集和採取行動。他花5000塊錢僱了個人,這個人只做兩件事兒:收紙條和統計。這個人每隔半個小時巡場一週,把所有小紙條全部收集好了後,分門別類貼在辦公室的醒目位置,貼完之後“按燈”;為了控制“按燈”造成的商業損失,他規定客服部門中只有幾個人可以按燈,不需要任何請示。
第三步,在辦公室醒目的位置貼出“按燈”最多的客服,併發放獎金。他告訴我,第1天上線“按燈”時,一線的小夥伴就像過年一樣,按了2000多個燈,第1個星期按了4000多個燈。那兩個星期他們的工作就是每天下架,有一度甚至貨架上基本沒東西賣,但從第3、第4周開始,“按燈”的數量開始斷崖式下降,甚至一下掉到了十幾個。
為什麼?因為只要他們認認真真的問5個以上的人、改進流程層面問題,那麼所有類似的問題就會全部消失。商業上有沒有損失?有,但是商業的損失要看你怎麼去算。“按燈”後產品不能銷售了,這是顯性商業損失;但因為產品熱銷,當殘次的熱銷產品售賣給用户後,損失反而會更大,因為這些消費者會在受到傷害後離開你,這是隱性商業損失。
對於一線員工來説,如果他們看到了操作流程、拿到了錢、問題得到圓滿解決,這些會形成一個閉環,只要公司能堅持做下去,這個時候他們就會相信説這家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但如果你只是用“洗腦”的方法,我相信員工是不會相信的。
這就是系統化工具的魔力。它很簡單、不費力,而且有好處,能非常簡單的把偉大的文化和願景落地。企業用一個抓手、一個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把用户的聲音帶到內部,然後通過這個工具攪動整個企業進行改變,這就是用户反向驅動。
03
用户體驗是情感和情感化的交付
建立機制的第二條,是制度搭建。
我在亞馬遜擔任的一個職位是用户體驗官,亞馬遜的用户體驗官被稱為CXBR(Customer eXperience Bar Raiser),因為貝索斯希望公司裏能有一羣人,這羣人身上具備獨特的味道、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他們保證整個公司的用户體驗的橫竿維持高標準,並不斷提高。
當時亞馬遜總有30多萬名員工,但只有26個用户體驗官。為什麼這些人能夠保持這個橫杆?通過什麼保持橫杆?在我看來,用户體驗官就是一種反向驅動機制。
作為用户體驗官,我在亞馬遜每天做什麼?第一件事情,就是給新員工洗腦,亞馬遜和別的公司不一樣的是,在新人的三天培訓中,用户體驗官一定要第一個講。
很多企業在給員工洗腦時,員工即便能接受,也不知道怎麼做,因為他們沒有切實可行的工具,亞馬遜這點做的就很落地:講一個理念、馬上接一個工具,這樣員工才能既懂為什麼,又懂怎麼做。
比如Kindle,亞馬遜專門開發了一個小插件,叫重複購買提醒,假設你們是一個消費者,如果進行了重複的錯誤購買,在你付款之前,它一定會提醒你已經買過這本書,提醒功能一出現,很多消費者就不買了,這是短期的商業損失,但它由此建立了用户信任。
亞馬遜每年管理組的年會,一定不在辦公室開,而是會到客服中心、合作倉庫的倉儲物流一線去開,上午半天聽電話、處理投訴送貨,下午再談戰略。這會導致經常在下午討論問題時,會非常激烈。因為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原來每大家看到的用户投訴只是個數字,但如果真正聽兩名用户投訴,大家的觀感會完全不一樣。
用户體驗是情感和情感化的交付,永遠不要迷信數字。用户體驗官的第二步是記住用户鏈接,追蹤整個公司用户鏈接的進展。
我在做企業管理的時候,50%的時間都是在開會。用反向驅動的方式思考,我們會發現,如果一個公司的管理人員,每天的工作居然有50%以上都在開會,那麼用户的聲音有沒有在這個場景下被頻繁提及,變得非常重要。
在亞馬遜,無論是什麼級別的會議,從來都是用户體驗官先講。我要講清楚上個星期我們收到了多少用户投訴、用户反饋的問題是什麼,甚至有時我們會專門請用户參加高管例會。這些問題不談清楚、不解決,不可能去談那些高瞻遠矚的商業數字和戰略決策。
什麼叫做用户反向驅動?就是公司要靠一套看得見、摸得着的制度,能把用户的聲音隨時拉近,隨時讓所有的人,從用户聲音中轉身去做業務流程。
在推出新產品時,用户體驗官一定要扮演最真實、最弱智的消費者。在亞馬遜做用户體驗官審核時,我問的最多的就是無比弱智的問題:他每次給我講科技,我説聽不懂,你就告訴我説為什麼原來點一下就可以買單,搞了這個流程以後,我要點三下?
用户體驗官就是一種反向驅動的力量。通過這樣的人來撬動整個公司,把用户體驗的橫杆保持在高標準,並不斷輻射到旁邊更多的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是榜樣的力量。
在亞馬遜內部還有一個很好玩的事情是,貝索斯的郵件。他不遺餘力地對外宣傳他的郵件地址,因為他想讓用户給他寫信,用户寫完信之後,他就拿這些信來折磨我們。
在亞馬遜待了4年,我差不多一年能收到一封貝索斯的郵件。在收到他郵件後,我要放下所有手頭的事情,先去查明郵件中用户的投訴問題,並説清楚5個以上的原因。後來我發現,幾乎每一個高管都被貝索斯這麼折磨過。這就是公司制度的一部分。
亞馬遜內部有大量類似這樣的東西,它用一種貌似看起來很扯、很形式化的東西,但他通過堅持不懈的做,並擴散出去,變成反向驅動的工具和抓手。
04
用行為引導結果,而不是用結果引導結果
要想建立這套機制,必須要有根基,這個根基就是要樹立以用户為中心的文化+理念。
這個理念就是有兩個要點,第1個要點就是叫做以行為引導結果,第2個關注長遠,尤其是第1條,千萬不要以結果引導結果,而要以行為引導結果。
想要有好的用户體驗結果,我相信這是所有人的良好願望。很多公司會想出一些方法,保證能驅動每個人都能夠做到。慣常公司的驅動方法是用結果引導結果,比如很多公司會從用户滿意度、好評、差評等類似信息,來衡量用户滿意度,但這種思維會落入俗套:把用户滿意度的指標安給所有員工。在我加入亞馬遜之前,我對管理學的認知就一句話,任何不跟金錢掛鈎的管理行為都叫做耍流氓。
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
最近的一天晚上,我到一個城市出差,在外賣平台上點了一碗粥,送來後發現沒有勺子,當時我特別生氣的給外賣小哥打電話,小哥嚇壞了,向我道歉説他火速把筷子送過來,半個小時能到,但半個小時後粥已經冷了。接着,他又説了一句話讓我更生氣,他説大哥雖然這個勺子沒到,但你一定要按包裝袋裏面的小卡片行事,否則我就死定了。
我打開一看,發現卡片上讓我用微信掃個碼,會給我三塊錢紅包,但我一定要給他一個好評,還要發到朋友圈。他還特別還提醒我,不要在平台上提及任何評價紅包的相關用語,曬圖拍照也不要拍到卡片。
我們默認説,只要滿意度結果上去了,用户體驗的好結果就會來臨,但這個案子證明了這恰恰是一個最糟糕的方式。因為結果不但是假的,還催生了更惡劣的員工造假行為,讓整個公司都陷入一種造假。用結果引導結果,就會陷入這種怪圈。
再講第2個小故事。
亞馬遜國外有一個Prime會員,從消費者角度,它最大的好處是送貨速度快,運費全年免費。現在亞馬遜的prime會員,在全球已經有上億用户,在美國滲透率高達80%多。當時亞馬遜為了增強用户黏着度、提升他購買頻率,推出了這個會員。
但推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效果不好。這時候我們發現美國有20~25%的用户,在諮詢我們的時候,都是在諮詢跟運輸相關的問題,這時候如果我們介入推薦會員,成功率應該會很高。
那時候我們決定在美國推這個活動,利用客服和快遞小哥的主動介入,提高prime會員轉化。因為害怕影響用户體驗,我們決定先在美國做兩個月試點,根據美國的實驗情況,再決定要不要推廣到全球。在我加入亞馬遜的第7個月,我們有一次每年一度的用户體驗大會,其中一個議題就是要不要把這套模式推廣到全球。
這次會議又開成了一個顛覆我管理學三觀的一個會議。
那天大概有十幾個人蔘加,給每個人發了彙報文件,讀到第2頁文件時我就已經讀不下去了,因為我看到公司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開發了精準定義潛在用户的小插件,做了大量培訓,制定了獎懲措施,但最後目標用户的轉化率只有5%,而我在Dell曾經最高做到將近60%。
等到討論的時候,我第一個站了起來。我説我曾經在別的公司做到過60%,你們花了一堆錢、做了兩個月,最後只做到5%,結果我一講完整個會議室都鬨堂大笑,這時候我的老闆站了起來,讓我閉嘴。後來當他們開始討論時,所有人彷彿都忘記了那5個點的結果。
他們問了美國區副總裁兩個問題,第1個問題是,過去兩個月,有沒有收到過消費者關於會員信息發佈不足的投訴?第2個問題是,消費者有沒有投訴説,我們非得讓他們買這個會員?當所有人都確信我們沒有這樣的投訴時,所有人站起來,一邊鼓掌一邊説太好了,5%就是對的數字。最後會議達成共識,第一,美國區的活動是對的;第二,將這個活動推廣到全球。
這個會議結束後,我第一次明白什麼叫做用行為引導結果。我們每個人都關心結果,但如果你用錯了方法,最後導出的結果一定是錯誤的,而且比錯誤的結果更可怕,因為會帶來造假行為。
或許你們認為行為是無法衡量、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其實行為一樣能看得見。對於一個員工來講,如果想讓他踐行最偉大的用户體驗目標,記住一定要培養他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是三件事情的合體:第1點是知識,第2點是技能,第3點是意願。
對公司來講,其實你們真正應該關心的不是那種所謂的數字,只要員工行為是對的,那麼你們想要的結果最終一定會來。這就是為什麼亞馬遜Prime會員頭幾年的轉化率只有5%,但現在居然佔據了美國80%以上的市場。
如果你想讓企業能夠長期健康發展,必須要用從行為到結果的好方法。如果你不這麼做,你的文化永遠就是在天上飄着、在牆上掛着,永遠只是停留在嘴裏,而沒有辦法實施。
最重要的一點是,創始人和初創團隊要有足夠耐心,更關注長遠目標。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水滴產品進化營(ID:shuidi-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