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八年,雷軍用自己的判斷為金山雲“賭”對了一條路,未來八年,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公有云市場,金山雲將會給雷軍一個怎樣的答案?
如果“All in”是一種“賭”的姿態,雷軍又“賭”對了一次。
北京時間5月8日晚,金山雲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雷軍擁有了金山軟件、小米集團、金山辦公之後第四家上市公司。
這是瑞幸造假醜聞後中概股的首場IPO大考,更大的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已引發美股多次跳水。不過,IPO首日的表現讓雷軍懸着的心放了下來。
金山雲在北京時間21點30分正式開盤,2小時40分競價後開始交易,開盤價達到20.73美元,較發行價17美元上漲約22%,收盤時,漲幅放大至40.24%,總市值達到47.74億美元。
就在敲鐘前兩小時,雷軍以金山集團董事長的身份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在這封公開信中,雷軍將金山雲的歷程視為“一個敢想並且敢All in的故事”,從2011年他正式迴歸曾經任職15年的金山集團,雷軍就和團隊做出了一個決策,“All in雲服務。只有‘向死而生’的決心和勇氣,只有All in,才有機會勝出”。
如果可以將上市視為階段性的“勝出”,八年前動員管理層All in決定的雷軍毫無疑問贏下了一局。
不過,這場“賭局”還未結束。八年間,有人離開,也有人帶着更多籌碼進來,牌桌上的局勢愈加險惡。
同樣是在5月8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顯示,阿里雲、騰訊雲、中國電信天翼雲、華為、AWS位居IaaS PaaS及IaaS市場前五,而金山雲等公司則統一被歸為“其他”。
在記者的提問中,少不了金山雲如何與阿里雲、騰訊雲等巨頭進行競爭。要知道,阿里、騰訊、華為等諸多巨頭都把雲計算與智能產業列為公司重要發展戰略,並在人力、資金甚至組織架構上予以相當大的資源傾斜,在金山雲所在的IaaS領域,巨頭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蘇寧雲、美團雲等在最近相繼離場,它們背後的“靠山”不可謂不強大。與此同時,UCloud優刻得1月登陸科創板,QingCloud青雲也向科創板遞交了招股説明書,各家都在尋求壯大自己面對競爭時的力量。
在雷軍看來,在如今“競爭格局基本已經穩定”的情況下,下一階段是“進一步的淘汰賽”,雷軍給出金山雲在“殘酷的競爭中”取勝的密匙是“專注和堅持”。
如果説,過去八年,雷軍用自己的判斷為金山雲“賭”對了一條路,那麼在未來八年,金山雲將給雷軍一個怎樣的答案?
雷軍的“All in”與10億美元
2014年8月,金山軟件召開了一場持續19個小時的年中業務總結會,總結過往三年的業績,對公司未來三年業務規劃進行討論。最終達成共識——在未來三年中,金山要重點發展雲服務,投入資金規模約為10億美元。
當年10月,金山軟件董事會召開。有董事會成員對這一鉅額投入計劃心存擔憂,要知道當年金山軟件歸屬股東淨利潤還不到7.7億元,10億美元投入意味着將過去多年的利潤全部投入。
“真的要投入10億美金嗎?”對董事會成員的問題,雷軍給的答案是,“如果沒有10億美金的準備和決心,這一仗贏不了。”在雷軍的説服下,金山軟件董事會批准了投資計劃。
2014年12月,金山軟件、小米科技聯合向世紀互聯注資近2.3億美元,同時對外界表示,未來3~5年內,金山將會向雲業務進行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
雷軍其實早已把目光盯在雲計算上。
2007年12月,金山軟件上市後不久,在金山工作了15年的雷軍決定“退休”,轉型天使投資人。隨後的三年,他對於大趨勢與潮流發展的理解更為深刻。
2010年4月,雷軍決定創辦小米。同樣是在這一年年中,外界開始盛傳的“雷軍將回歸金山軟件”的消息,也在2011年7月正式被確認。
“勞模”雷軍此時一邊帶領小米創業,一邊力圖讓金山再回青春。
雷軍重回金山不久,2011年11月,他就找來原微軟高管張宏江任金山軟件CEO,隨即金山提出向移動互聯網全面轉型。彼時他就有了發展雲計算的想法。
當時,雲計算在中國已經輕泛微瀾,阿里2009年啓動雲計算業務;2010年馬雲、馬化騰和李彥宏出現了雲計算是不是“新瓶裝舊酒”的爭論;2012年前後,一批雲計算公司成立,騰訊等大公司也開始對雲計算投入更多精力。
在雷軍和張宏江的梳理下,金山軟件被整合成“3 1”的架構,“3”指金山辦公 金山遊戲 金山網絡,而“1”就是金山雲,由張宏江直接負責。
2012年1月,金山軟件拆分出金山快盤業務,成立金山雲。經過幾年發展,到2014年時金山雲已經形成存儲平台、快盤企業版、快盤個人版三大板塊業務。在分析快盤個人版難以盈利之後,2014年9月,也就是那場漫長且重要的業務總結會後不久,快盤個人版被出售給了迅雷。
事實上,重注押向雲計算,也來自於雷軍在小米身上看到了數據的爆發性增長。2014年底他透露,小米的服務器存儲了241億張照片,每天新增9000萬張;視頻有2.74億段,每天新增210萬段視頻。最高的一天,會新增380TB數據。而到2015年底,小米每天會產生1PB數據,而每PB數據每年的維護成本約200萬~300萬元。這都需要有云計算提供支撐。
在金山雲的發展中,小米、獵豹移動等相關的企業為它提供了不少支持。小米除了直接以股權投資等形式投入資金外,還在業務上進行了深度捆綁。2014年,作為金山雲最大客户,小米貢獻的營收在金山雲總營收中甚至高達80%。
此後幾年,隨着金山雲其他客户的開拓,小米貢獻的比例呈現逐年下降,到2017年底,小米的營收佔比約為25%。“到2019年,這個數字降至14%。
在對外的宣傳資料中,金山雲表示,金山雲服務了90%的視頻和遊戲行業的頭部客户,視頻行業TOP20全部用金山雲。這成為它起家且優勢最大的行業。
中國公有云市場巨大且一直快速增長。據IDC發佈的2019年半年報預測顯示, 2019~2023年中國公有云IaaS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46%,預計到2023年中國IaaS市場規模將達到2087億元人民幣。
雷軍素以風口論而著稱,他將雲計算稱為“颱風口”,可見他對金山雲的看好與重視,面對燒錢的質疑時,雷軍曾表示“今天的互聯網是守不住的,只能一直往前衝。想要不被巨頭擠掉,就要比狠、敢燒錢才能活下去”。
“金山雲上市對我來説是夢想成真。”上市當夜,雷軍毫不掩飾他對金山雲上市的肯定。不過,金山雲似乎還沒有完全達到雷軍的預期。
淘汰賽
在2014年底接受採訪時,雷軍説道,“雲服務和互聯網不同,作為基礎服務,中國需要三家到五家,我們不一定要是第一,但是我們一定要待在前三、前五名。”
在金山雲發力後的兩年後,IDC的數據顯示,2016年金山雲營收為0.87億美元,市場份額是6.02%,距離排名第三的騰訊的7.34%市佔率並不遙遠。不過,隨後幾年,金山不斷掉隊,不僅和騰訊的距離越來越遠,還被其他選手所超越。
IDC數據顯示,2019年下半年阿里雲、騰訊雲、中國電信天翼雲、華為雲和AWS位居前五,金山雲沒能實現停留在前五的目標。這就需要它更加大力度地向行業進行開拓。
在此時上市,還有些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擺在金山雲的面前。
首先就是行業的構成。
從營收構成上來看,金山雲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公共雲服務。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雲服務收入分別為12億元、21.1億元和34.6億元,分別佔當年收入比例為97.3%、95.1%和87.4%。
而在這其中,金山雲尤其以遊戲、視頻行業為重點優勢。雷軍也表示:“大的市場比不了巨頭,金山雲不能幹大而全,而是專注頭部客户,以及垂直領域能不能放在幾個關鍵點上,比如遊戲雲、視頻雲等,走差異化的路線。”
一位雲計算業內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騰訊、UCloud也在發力遊戲、視頻這兩個業務,尤其騰訊作為中國遊戲和視頻領域的領先企業,在動員企業使用騰訊雲上有獨特優勢,不過現在大家更多是把目光放在增量而非存量市場,尚未有太過激烈的競爭。
作為重要客户之一的今日頭條,2020年3月被媒體曝出入局雲計算,知情人士對《中國企業家》透露,字節跳動將會自己搭建私有云平台。
同時,公有云市場正日益成為巨頭的戰場,2019年上半年時公有云前五名廠商的市場份額總和超過了70%,前十名廠商的份額近90%,市場的集中度不斷上升,不過好在還有很多企業未上雲,這一局勢並不僵化激烈,但總體格局基本已經成型。
除了公有云服務,金山雲另一個佔營收大頭的是企業雲服務。它獲得了北京市政府、多家三甲醫院等訂單,將業務延展到了政務、金融等產業領域。數據顯示,金山雲企業雲服務從2017年的1.2%增長至2019年的12.3%,從1527萬元提升至4.86億元,增速可謂迅猛。
但360等較多承接政務、國企等業務的公司紛紛選擇在美股退市,甚至有云計算公司拆掉VIE美元架構選擇在國內上市。而在此時,金山雲卻選擇了走向美股市場。由此是否會對金山雲政務、金融等企業雲業務產生影響,值得密切觀察。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營收增速。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金山雲營收分別為12.36億元、22.18億元和39.56億元,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長達到79.5%和78.4%。金山雲對外表示,其業務增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單從數據來看,這的確是值得稱讚的數字,不過要做行業前三前五的金山雲也需要與行業前兩名的阿里雲與騰訊雲進行比較,從而不斷激勵自己前進。數據顯示,阿里雲從2015財年到2018財年,每年增幅都保持在100%以上,2019年時也保持在84%;而騰訊雲2019年增速也達到了87%。
創立八年,金山雲仍在鉅額虧損之中,2017年至2019年利潤分別為-7.27億元、-9.79億元、-11.43億元,經調整息税前利潤分別為-3.38億元、-5.2億元、-4.17億元。不過好在2019年其毛利率由負轉正至0.2%。
“未來兩三年有可能盈利。”王育林在金山雲上市發佈會上表示。
雷軍在接受“8號樓”採訪時也曾表示,“中國的雲服務市場比美國晚五到十年的時間,大家還是要有一定的耐心,再有五到十年雲服務在中國也會變成盈利能力非常不錯的業務。”
不過從行業從業者的表現來看,中國雲計算公司未來幾年想要持續規模化盈利的難度不小。
頭部企業們,如阿里雲、騰訊雲等仍在持續虧損中,不久前阿里雲又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麪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UCloud聯合創始人華琨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也曾表示:“我們非常認同這個行業繼續要投入,所以我們不會追求高的利潤,我們一定全部投進去,去投研發、投資源、做產品。”
在這樣各家都刺刀見紅拼搶市場的時刻,金山雲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不過,連年的虧損與鉅額研發投入之下,如何確保資金充足,解決升高的負債率等問題需要管理層的智慧。上市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選項之一。
但更為重要的是金山雲如何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獲得規模效應。雷軍為其規劃的兩個方式是專注在幾個重點行業,專注頭部客户,精益求精地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同時獨立發展。
依靠這些,金山雲在下一個八年更激烈的淘汰賽,能依然佔據着牌桌,甚至成為雲計算市場的一極嗎?
入市投資謀增值,開户就選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