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他成為通信戰線“百科全書”

    王思華,戰略支援部隊某部工程師,入伍22年,參加100餘次重大演習任務。他精通衞星通信、野外通信、網絡攻防等多個專業,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優秀科技幹部十餘次。

    “唯有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才能在平凡崗位上成就不平凡人生”

22年,他成為通信戰線“百科全書”

    圖為:王思華操作網絡服務器,秦詩凱攝

    深秋時節,寒風烈烈,天空是乾淨的白色。高原大地,一場紅藍對抗攻防演習正在緊張進行中。

    “報告,衞通信號丟失,與上級指揮所聯繫中斷……”突然,一陣急促的聲音從紅軍指揮所導調席傳出。

    此刻,紅軍指揮所與上級完全失去聯繫,網絡始終無法聯通,故障必須第一時間排除。指揮所內空氣頓時緊張起來。

    “設備運行正常,收信鏈路異常,信號一定受到嚴重干擾。”憑藉多年經驗,王思華準確判斷出故障原因。隨即,紅軍指揮所緊急下達了啓用應急頻點進行緊急聯絡的指令,指揮所通信恢復正常,演練繼續進行。

    41歲的王思華來不及休息,拿起手中的筆忙碌了起來:分析干擾出現的規律,研判戰場通信環境……

    “積跬步才能致千里,他是單位名副其實的“排障大拿”

22年,他成為通信戰線“百科全書”

    圖為:王思華分析記錄參數。秦詩凱攝

    軍校畢業後,王思華就被分到了通信崗位。

    一次次比對參數,一次次修改程序,如此反覆調試,可謂單調、枯燥,可王思華始終沒有厭煩,這一干就是十幾年。

    常態化的通信值勤,繁重的通信保障任務,日新月異的通信新技術應用,考驗着王思華,也成就了他。

    去年通信機房設備升級換代,新一代通信產品將投入使用。為了徹底掌握通信新設備的性能指標和參數配置方法,也為了掌握新設備調試過程中的狀態,連續幾周,他跟班吃住在機房,與廠家人員一起安裝調試,一遍遍研讀學習產品説明書。

    在調試某型設備時,設備出現了偶發告警,廠家人員排查了多天也未能有效解決。此設備並非關鍵核心設備,出現告警不影響核心業務傳輸。廠家人員將此問題歸為不影響功能的偶發問題,擬留待後續慢慢解決。

22年,他成為通信戰線“百科全書”

    圖為:王思華正攻關科研項目。秦詩凱攝

    但王思華本着對崗位負責的精神,決定現場解決。他連續多天對設備進行烤機,記錄、比對設備工作時的參數狀態,觀察記錄故障出現的現象,實驗模擬故障發生的條件。為了解決通信穩定性這個問題,王思華幾乎每天對設備進行定時監測,然後根據數據進行改進。

    從一次又一次實驗中他發現了故障規律,定位了故障原因,協調廠家人員對設備軟件進行了適應性修改,故障得到了徹底歸零。

    “崗位雖然平凡,但肩負的責任卻一天比一天重大”

    這些年,他把全部精力和時間都用在深鑽苦學通信領域,撰寫各種學習筆記和報告累計50餘萬字。

    單位偌大的機房裏,每一張通信圖紙、設備性能參數他都熟記在心,儼然成為了通信領域的“百科全書”。

22年,他成為通信戰線“百科全書”

    圖為:王思華學習專業知識。秦詩凱攝

    為了使年輕官兵快速成長,早日滿足通信值勤、保障需求,王思華帶領戰友一起撰寫通信崗位工作手冊。複雜的操作規程簡單化、程序化,大家理解掌握更便捷。如今,年輕官兵只需按照手冊就可以進行基本的通信作業。

    當前信息化發展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走上時代前沿,他又向網絡安全、信息攻防領域發起衝鋒。

    “為了決勝信息戰場,我要把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人!”看着湛藍的天空,王思華堅定地説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0 字。

轉載請註明: 22年,他成為通信戰線“百科全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