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推動着新型智能化生產力快速迭代發展。今年7月,由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專家組指導、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發起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智海”正式發佈。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專家組組長潘雲鶴為“智海”親筆題字,併為智海平台揭牌。
據瞭解,“智海”寓意為“有智之能,方可驅動時代變革,有海之容,便可賦能萬物更新”。在這個即將步入“萬物互聯”的時代,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潘雲鶴院士此前在中國機器人峯會發表主旨報告時指出,“機器人的概念、結構、方法、技術都將隨着人工智能的變化而變化,隨着它的升級而升級,隨着它的深入而深入。”
潘雲鶴院士出席中國機器人峯會
在科幻電影中,經常會有機器人管家、機器人戰士等形象,在2019年大熱的國產電影《流浪地球》中,也有趨於完美的智慧體——AI機器人MOSS。雖然電影中的AI機器人總是令人驚歎,但現實中還沒有AI機器人可以通過圖靈測試。1950年,阿蘭·圖靈創造了圖靈測試來判定計算機是否智能。70年過去,雖然人們的科技與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仍未出現一台機器人,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而不能被辨別出其機器身份。在機器人的百年發展史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提升,機器人的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展,不斷地讓人們大開眼界。機器人已經從最初僅能根據命令重複執行操作,到如今與實體經濟、智能製造等深度結合,甚至變身成為好萊塢電影女主角,為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融合5G技術,依據新的計算機技術和傳感器技術其它先進硬件研製出的新一代的機器人,將更能發揮其強大功能。
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電影《機械姬》,講述對智能機器人進行“圖靈測試”的故事
隨着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各國陸續進行製造業的轉型與升級,出現了機器換人的熱潮。同時,伴隨着人工智能發展日新月異,服務機器人也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不過隨着市場的迅速擴張,各類產品也開始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此前浙江的《1818黃金眼》曾報道過一個新聞,爺爺給孫子買了機器人輔導作業,但由於該機器人不會答題只會唱歌,被爺孫倆吐槽還不如買個收音機,也引起上萬網友熱議。
此前,潘雲鶴院士指出,平心而論,全世界人工智能的水平,美國第一,中國和英國可以並列第二,我們的論文數量多一些,他們的質量更好一些。人工智能正在走向2.0時代,其實全世界的國家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因此,中國必須要“勇闖無人區”。他認為,將機器智能與人的智能連成一體,能夠自如地運用,使他們構成一個比人和機器更聰明的智能體來為人服務,這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新目標。在疫情期間,大量人工智能技術投入應用,搭載了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的機器人在體感檢測、送餐、消毒殺菌、物資配送等領域發揮了出色的作用。工信部部長苗圩曾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技術。隨着無人化、智能化概念的普及,智能社會形態逐漸顯現,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等行業都迎來了發展新機遇。未來,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合”?智能機器人成為戰“疫”有力武器的同時,如何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當行業進入理性沉澱期,如何才能真正投入到創造真實價值的場景中?第七屆中國機器人峯會將邀請眾多機器人領域頂級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多方位、多角度交流探索機器人、人工智能未來發展藍圖及應用,共推產業發展。因疫情防控需要,本屆峯會將延期舉辦,具體時間另行通知,衷心希望各位業界同仁繼續關注峯會官網官微公告,及時瞭解峯會最新動態!期待與各位業界同仁相聚浙江寧波餘姚,共同探討機器人行業所面臨的轉機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