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發明的前世今生

  快捷方便讀取信息,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關鍵的實用技術。今天,掃二維碼已成為移動支付不可或缺的實用技術,掃二維碼讀取各類信息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如健康狀況識別,身份識別、電子憑證、公交信息、安全信息、旅遊信息、網站鏈接、個人定位、手機應用下載、影視娛樂、包裝附加信息、物流跟蹤、報網互動、金融防偽鑑定、商品信息溯源、移動業務檢測……等等。只要手機搭載和預安裝了大量具有“掃一掃”功能的APP,如“微信”“支付寶”“攜程”“淘寶”“美團”等軟件,用户只要使用“掃一掃”功能識別二維碼,就可以獲取到二維碼發出者後台服務器中的各種信息。

  但很多人一直不清楚,“掃一掃”發明專利和“二維碼”發明專利,是兩個不同國家發明專利的實用技術。

  日本人發明了二維碼

  進入上個世紀60年代之後,日本迎來商業黃金期。當時正在從事條形碼讀取機研發的電裝旗下子公司DENSO WAVE,懷着“一定要滿足客户需求”的心願,投入到了新碼的研發中。1994年,日本電裝公司公開了首個QRCode(二維碼),QR的全稱是“Quick Response”,翻譯過來就是“快速響應”,包含着追求高速讀取能力的研發理念。DENSO WAVE雖擁有QR碼的專利權,但他們卻並沒行使這項權利。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項發明,如今成了中國移動互聯網飛速崛起的弄潮兒。而讓二維碼成為弄潮兒的,是中國的發明家徐蔚。

  中國人發明了“掃一掃”

  2011年,徐蔚利用二維碼信息量大這一特點,發明了“採用條形碼圖像進行通信的方法、裝置和移動終端”,從服務器編碼(動態碼)→終端掃碼-解碼-執行、可完成閉環交易系統的“掃碼”實用發明技術。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發明專利授權。該專利保護的“掃碼”技術,包括一維碼、二維碼、多維碼在內的所有條形碼圖像。“掃一掃”採用條形碼圖像在移動終端與後台服務器之間進行通信的方法,實現的是對所有碼制的條形碼圖像都能進行正確解碼,並可保證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也可以實現在沒有後台服務器的情況下,在移動終端一側即可完成服務的提供。如果説“鼠標點一點”之於單機電腦,接入了互聯網世界,“掃一掃”之於手機,則開啓了全球“物聯網”接入的大潮。因為有了“掃一掃”,在數字經濟的基礎建設上,中國拉開了與美國硅谷的差距,差距就在於美國硅谷缺一個“掃一掃”。

掃一掃發明的前世今生

  據瞭解,全球率先致力於“掃一掃”發明專利授權和技術應用與運營的發碼行公司,已先後獲得了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俄羅斯、中國台灣、澳門等全球10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知識產權局的發明專利授權。2017年9月5日,中國發碼行公司與美國、台灣地區簽約了“掃一掃”專利授權書。授權美國發碼行、台灣發碼行“掃一掃”技術專利,獨家授權費用約7億元人民幣,且同時發碼行享有美國公司、台灣公司被授權方20%股權。

  “掃一掃”已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和必配,手機只要搭載和安裝了帶有“掃一掃”功能的APP軟件,如“微信”“支付寶”“攜程”“淘寶”“美團”等大量軟件,用户只要掃一掃碼,即可攝取到碼裏包含的各種編碼信息,同時又與對應的後台服務器完成閉環交易。當下,世界巨無霸蘋果、三星、Google(谷歌)、Facebook、Aamzon(亞馬遜)等各類特大型企業,都在使用“掃一掃”的接入方式。因此,“掃一掃”專利技術已被公認為是全球移動互聯和物聯網的鏈接神器。它不僅僅給商家、企業帶來更多財富。同時也正在和即將為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帶來“採用條形碼圖像進行通信的”的閉環互通,其價值無可估量。

  截止2019年的相關數據統計,全球支持“掃一掃”的APP軟件安裝已經超過40億個,覆蓋的APP開發廠商有數千萬家。個人手機掃碼用户數量,僅使用“微信”、“支付寶”的就累計高達15億人,個人用户每年“掃一掃”的次數超過數千億次,掃碼支付金額接近100萬億元。

  如果説互聯網是由鼠標點一點來推動的,那麼“移動互聯網”及5G時代的“萬物互聯”的物聯網,則將由“掃一掃”開啓。據悉,發碼行正在致力於架構建立以“掃一掃”接入協議統一發碼+管理中心+華為5G網絡+北斗組成的一個全新的網絡,通過“統一發碼中心”,制定用“碼”取代“IP”,擺脱以美國為互聯網管理中心的網絡霸權,建立同時向下兼容互聯網,又“以人為本”的萬物互聯的物聯網。在這個互通互聯的網絡上構建一個全球利益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同世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6 字。

轉載請註明: 掃一掃發明的前世今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