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已經預告了很久,華碩ROG Zephyrus M15終於來了!可真不是小編們磨嘰,着實是華碩沒打算把ROG賣到那麼便宜,因此測試樣機和國內在售機型有較大的配置差異。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ROG,華碩PC產品線上的明星, “敗家之眼”的信仰,吸引着無數玩家。以遊戲為中心,華碩已經將從配件到PC的產品,均劃分為ROG、TUF、Prime等數個等級,其中的TUF就是CHIP更喜歡採購的飛行堡壘系列。性價比高、性能釋放充分,無疑是對自行採購測試樣機友好的,畢竟小編們都不用把這些機器背出門去,因此不用過多的考慮便攜性。

相比之下,如果預算允許,誰不想要上一台相對更為輕薄的筆記本電腦呢,哪怕因為輕薄遊戲性能受到些許影響,但好歹是在預期之內。基於十代酷睿平台的M15和鋭龍4000H平台的G15,就這麼成雙入對地來了。

幾句題外話,採購M15是有私心的,相對便宜(ROG其他系列)的價格、超薄的機身、不俗的配置及性能,還有能做視頻的幌子,而冠冕堂皇的理由,當然就是可以和G15一較高下,滿足廣大網友直接比對的願望。然而現實的打擊是沉重的:價格更好的國外版本Zephyrus M15(GU502LU機型)的GTX 1660 Ti顯卡配置明顯低於國內在售的幻15,後者的GU502LW和GU502LV機型分別配備了RTX 2070 Max-Q和RTX 2060,當然相應的價格也都過萬,而M15 GTX 1660 Ti機型的採購成本僅摺合7000元左右。機型編號為GA502IV的G15,國內名稱為冰鋭2,只提供RTX 2060 Max-Q一款獨顯,而且GPU的功耗級別,從M15 RTX 20機型的90W下降到65W,性能完全不在一個水準上。

GU502LU

GU502LW

GU502LV

GA502IV

同樣的機身架構和厚度,為何同樣標稱45W的處理器平台,能夠搭配的顯卡卻有着這麼大的不同,用用料、成本以及相關零部件的實際發熱量解釋都不夠全面,畢竟顯卡以外的同等配置情況下,鋭龍4000H機型有着2000元的價格優勢。而考慮到遊戲的實際性能,更直接的是顯卡的直接規格,使用RTX 2060 Max-Q的G15,實際對手是配備GTX 1660 Ti的M15!

心存疑問的同學也先不要着急,等我們買到了這款G15,一切答案就揭曉了。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另外,ROG十分精進,性能模式下,就已將GTX 1660 Ti的頻率打到了1455MHz/Boost 1590MHz的上限,增強模式更是將GPU基頻、顯存頻率、Boost頻率分別再拉昇100MHz、30MHz和100MHz,非RT優化的遊戲性能表現好不吃虧。更不會吃虧的是處理器方面,樣機配置了十代酷睿i7-10750H,而非國內在售機型的酷睿i7-10875H。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如同GPU方面,M15/G15的GPU運行頻率普遍高於NVIDIA的標稱值,比酷睿i7-10875H少兩個核心的酷睿i7-10750H更是猛飆頻率,當然這是構建在暴力散熱條件下的。按下Fn+F5鍵切換至增強模式,處理器的運行頻率將保持在4.6GHz的高位!如此設定,即使是頂級遊戲電腦都是非常罕見的。M15這麼做的底氣,Zephyru(北風之神)不白給,維持在5600r/min~6000r/min範圍的CPU和GPU雙獨立可控轉速風扇散熱暴力,最大散熱噪音為48dBA,白天還可以忍受。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當然,這款產品最神秘的散熱利器是所謂ROG冰川散熱架構2.0下的Thermal Grizzly暴力熊液態金屬,直白點説就是增強型的CPU/GPU到散熱器的導熱介質。為了不破壞散熱效果,還是就不拆開看了!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提升CPU或GPU的工作頻率是要付出散熱代價的,常見的就是風扇、噪音、功耗等方面,不過對玩家來説,這都不是事兒——只要夠薄。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ROG筆記本電腦序列中,Zephyru代表着超薄設計,M15也不負眾望,保持如此性能水平情況下,仍有着21mm的超薄機身和1.92kg的輕巧身形。當然,沒有平白無故的輕薄又小巧,M15採用的散熱接口相當特別,它沒有用散熱鰭片將熱送到屏幕後的機身突出區域,而是用更大面積的散熱器直接將熱風從機身後側吹出,避免熱氣流被屏幕阻礙的方式也非常直接,一方面是L形轉軸使屏幕“後撤”讓出更大空間,加速氣流擴散。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另一方面是“掏”掉屏幕下方部分區域,讓出氣流通道,減少阻力。如此設計同步帶來了屏幕高度,暨主機機身的同步增加,因此整機更為協調、規整,沒有屏幕後方突出機身那樣的突兀。相應的代價就是機身寬度還是主流的360mm,而進深達到252mm,比通常15英寸機型的230mm長出很多。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除了遊戲,華碩還將M15定義為設計師電腦,從這個角度也不難理解為何行貨機型會全面配備8核的酷睿i7-10875H處理器和4K UHD分辨率IPS屏幕,色域達到100% Adobe RGB並通過Pantone驗證,唯一的“問題”是刷新率“只有”60Hz,與遊戲機身份有些偏差。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看看,私心暴露出來了吧!我們的樣機可是有144Hz高刷新率屏幕的!

另一方面做為設計師電腦,高性能的存儲和數據傳輸更是不可或缺。這時候沒仔細看GPU截圖的朋友可以回看一下。看到GTX 1660 Ti所使用的PCI-E通道數了嗎?沒錯,M15提供了從CPU直連而出的Thunderbolt 3接口,為了它的性能,略微犧牲了些顯卡的性能,相對來説,能夠用盡6GB GDDR6顯存並還要調用系統內存的應用十分有限,這樣的設計更為平衡。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另外,Thunderbolt 3接口有項非常特殊的特性就是65W PD供電功能。常見的高性能筆記本電腦,特別是遊戲電腦需要配備大功率的電源適配器,如M15標配電源功率就達到230W,這樣的產品使用Thunderbolt 3/USB-C供電時不可想象的。

但是,M15的原生Thunderbolt 3/USB-C接口就具備65W PD供電能力,使用越來越普遍的Thunderbolt 3/USB-C接口顯示器就能為它充電、顯示、擴展一線解決。出門能夠少背一個600多克的電源適配器,對便攜性的增強幫助是多麼大呀!你也不必擔心65W不夠M15用,在使用Thunderbolt 3/USB-C接口供電時,M15不能進入增強模式(不含充電,峯值供電153W),而只能在靜音和性能模式之間切換,前者最大/平均功耗分別為46W/23W,而性能模式最大功耗72W,需要電池輕微額外放電池之,相應的平均功耗只有35W,輸入的額外功率足夠補充電池的消耗。

最後,還是要回到玩家們都更關心的遊戲性能方面——其實豐富特性比單純遊戲更有意義。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以上測試數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和此前發佈的其他機型進行比較(聯想拯救者Y7000PAlienware m17 R3)。GPU放在那裏,頻率再高也難敵同樣散熱能力強的RTX 20機型。從這個角度上來説,太多比較似乎沒有意義,畢竟M15這麼薄,而且價格也低於其他人很多,強求性能上的統一就過了。

而與M15的輕薄特性有相當比較意義的,是榮耀新推出的獵人V700,很快我們也將帶來關於這款產品的測試文章。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華碩ROG Zephyrus M15,不是暴力遊戲機型,這也是它和聯想拯救者Y7000P本質上的不同。能在如此纖薄和多功能的情況下,做到性能、功能與便攜性多方的平衡實屬不易。另外,考慮到它沒有追求極致美觀與材質,塑膠外殼有損ROG顏面,但考慮到合理的價格,這些都可以忽略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10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碩ROG Zephyrus M15:輕量化、清涼化都從我做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