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生意,都是大數據生意

未來的生意,都是大數據生意

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

高級筆記達人 | 李雲

內容來源:2020年6月6日,博石教育集團主辦的【學習一流企業,磨礪全球眼光】博石•標杆微課第110場直播。

分享嘉賓:洪方仁,阿里巴巴金牌專家講師,阿里巴巴網商達人賽導師兼評委;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特邀講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大數據

筆記君説:

喊了這麼多年的大數據,你真的瞭解嗎?所謂的大數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好,我今天的分享主題是《大數據行業應用趨勢與挑戰》。

雖然我們經常説大數據,但還有很多人對大數據和信息之間的關係並不清楚。那麼,數據與信息的差別在哪裏?

對於數據,用的人越多,產生的數據量越大,價值就會越高。而信息一旦被知曉之後,信息就失去了價值。這是數據與信息的最大差別。信息存儲數據,但是信息不等於數據。

一、信息時代的產生及特徵

從信息的角度來看,大數據行業也歸類於信息革命,大數據已經進入了第二次信息革命。而第一次信息革命是從計算機開始的。

1.第一次信息革命

大型機時代:上世紀60年代,中國研究原子彈時,中國的國防科工委(中國科學院)應該就有一台大型機。這時的數據較為集中。

PC時代:到了90年代,Windows操作系統出現,個人有了自己的電腦。數據都在個人電腦裏面,所以 PC時代的數據比較分散;

互聯網時代:有了互聯網之後,數據才真正流動起來,開始共享開放。

我們把大型機、PC和互聯網這三個時代統稱為第一次信息革命。有了互聯網之後,隨着3G、4G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數據作為能源也有了生產力,我們把它稱之為第二次信息革命,也叫DT時代,就是Datatechnology(數據科技)或Data time(數據時代)。

2.技術驅動商業

DT時代和IT時代(互聯網時代)有所不同,IT時代是對數據進行分享和流轉,而DT時代把數據作為能源、作為生產力,激發出新的生產力。

舉個例子,騰訊金融上線了一個類似於支付寶的芝麻信用分體系——微信支付分,騰訊金融基於用户的微信使用數據來確定騰訊的信用分數,然後產生一個匹配於用户的金融方案或授信額度。

而支付寶更早一些做了這方面的嘗試,但它的初衷並不是做金融方案,而是解決淘寶的交易安全問題。因為隨着淘寶的交易量越來越大,支付量也越來越多,沉澱下來的數據就會越大。

其實,支付寶主要的作用是數據交換。無論在淘寶上買東西,還是用支付寶進行支付,實質是支付寶的數據和商家之間數據進行交換,雙方再和各自的銀行進行結算。這樣的數據交換形式是互聯網金融最早的模式,通過數據交換完成支付的場景。

交付場景沉澱了大量的交易行為數據,這些數據可以衍生出新的金融產品。比如支付寶產生了餘額寶等產品。

基於數據交換的基礎衍生出新的金融產品,才能稱之為互聯網金融。數據激發出了新的金融生產力,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海量的支付數據,而支撐海量數據的基礎是雲計算。

在國內,比較優秀的雲計算企業有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和百度。雲計算帶來的數據的運算、儲存的能力越來越大。

在這種發展趨勢下,雲計算將會成為像電能一樣的基礎設施。水電煤氣屬於傳統能源,而數據將會成為新能源。以數據為基礎衍生出新產品,才是真正的DT時代,雲計算將會是它(DT時代)的基礎設施。

中國已經走在第二次信息革命或DT時代的前列。現在中國的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無人駕駛、3D打印等技術,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但一直都在不斷地前行。

比如説,中國的移動支付全球領先,而美國還在用現金、信用卡結算,移動支付比較落後。

為什麼美國的移動支付會落後於中國呢?因為美國3G、4G基站量沒有中國的多,而且信號差,導致美國的移動支付能力不足。

另外一個原因是美國的信用卡體系非常發達,去超市買個幾美金的東西都可以刷信用卡。而信用卡支付基於電話線基礎,相對美國手機移動支付信號穩定。

3.技術拓展商業的邊界

DT時代,數據即資源和能源,雲計算即公共服務設施,互聯網即基礎設施。

從2019開始,中國真正進入5G商用。據瞭解,2020年,中國大部分地級市的核心地區都會開通5G信號,這是個巨大的機會。

説了這麼多,其實我想強調的是:現在中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大數據的基礎設施非常先進,關鍵是我們的思想要進行調整。

我一直認為大數據時代很早就有了,只不過現在叫大數據。其實每個人都有數據思維,古今中外都有大數據思維,歷史上出現過很多這樣的現象。

例子1:節氣

在中國,農業應用的大數據最多的是節氣,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杭州最有名氣農產品就是龍井茶,龍井茶最好的品種是明前茶。明前茶指的是清明前採摘下的龍井茶,因為清明前雨水飽滿温度合適,蟲叮蚊咬少,所以茶葉才好。

清明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農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年的時候,氣候,物候不同變化,在我看來,節氣就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天時的大數據的記錄。

例子2:黑人解放運動

美國早期也有大數據應用。比如,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黑人解放運動,林肯總統提出了“解放黑奴”。為什麼這麼做?

因為南北戰爭爆發之時,美國做了一個人口普查,發現南方的黑人比北方的黑人多很多。那如何贏得這場戰爭?

林肯總統非常智慧,他列了2點:

第一,增強本方軍隊的能力,而這需要黑人蔘加這次戰爭;

第二,破壞對方的經濟(當時美國南方的種植勞動力大部分是黑人)。

所以,《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最核心的內容是:黑人只要參加美國北方的軍隊,戰爭結束之後就可以獲得自由之身。一個人口普查的數據,讓一個總統做出了正確的決策。

現在的數據不僅僅是數字,也不僅僅是交易的痕跡,而是人類在互聯網上所有行為軌跡以黑洞的方式沉澱的東西,才能稱之為大數據。它包括購買行為、物流、金融,也包括你每一次的點擊行為、評論、點贊,還包括視頻、照片。

二、雲計算的發展和應用

1.阿里雲計算中心及其作用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雙十一這麼大的支付量,自己卻沒有感到卡頓?這得益於阿里巴巴的超強運算能力和幾個巨大的數據中心。

大數據時代,大規模的數據爆發中有哪些重要的數據?我們現在生活中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支付場景的一些數據應用,如人臉支付、臉部識別、聲音識別、步態、瞳孔,包括紅外線、DNA檢測、指紋、掌紋等生物技術的數據也越來越大。

在數據量暴增的時候,雲計算的支撐能力發展到了何種地步?阿里雲從2009年2月份第一行飛天代碼開始,到2018年4月份已經可以用8k的方式來進行直播。

2.阿里金融雲的應用與作用

對於大數據,金融行業的應用相對較多。將近80%上市銀行的數據儲存運算開始上雲,未來以數據為中心所產生的數據風控,其組織形態架構、核心技術的組成、傳統組織架構,將會有一個巨大變化。

原來的銀行是銀行金融業,有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租賃、保理等業務,未來就可能是交易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直銷銀行、大數據徵信、互聯網證券、產業金融、互聯網保險等等,它們都會基於數據的基礎來進行應用。

網商銀行的董事長(支付寶前董事長)胡曉明曾提出,未來每一家銀行都是一家技術公司,而不是金融公司,是以金融為底層的技術公司。

因為現在要做普惠金融,靠的是數據風控,而不是傳統的抵押式風控。

3.互聯網金融的典型業務模式

提到互聯網金融,大家一般會想到“P2P”。但“P2P”只是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中很小的一塊,很多現有的“P2P”只用了互聯集資,沒有用互聯數據進行數字風控,其實網絡銀行的業務模式非常多,包括:

支付:第三方支付

融資:P2P借貸平台、眾籌平台、網絡資產交易平台、網絡微貸

投資理財:P2P借貸平台、眾籌平台、網絡資產交易平台、網絡基金、網絡證券、其他網絡理財、財富管理

風險管理:網絡保險、網絡徵信

其他:徵信和互聯網金融產品搜索引擎

我們可以發現,互聯網金融做得好的公司,如騰訊和阿里巴巴。騰訊的財付通,阿里的支付寶,都是先做第三方支付,然後衍生出金融產品。

因為有了第三方支付,就能產生大量的支付數據。客户的購買數據、物流數據、交易數據等數據綜合起來,能形成大量的數據風控,這才能提供沒有抵押、沒有擔保、純信用的貸款(消費類貸款)。花唄、借唄就是基於數據基礎產生的金融產品。

4.人工智能將是金融行業的核心技術

對於未來的金融行業,從技術角度看,人工智能會成為核心。大數據作為基礎資源,雲計算作為基礎設施,而區塊鏈是一個機制,區塊鏈通過雲計算的大數據儲存和讀取,形成不對稱加密,讓我們的數據更安全。

未來的生意,都是大數據生意

有了大數據的能源基礎,有了雲計算的基礎設施,有了區塊鏈的基礎機制,才能讓人工智能真正發揮作用,真正展開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的應用。

三、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

的應用場景

1.人工智能的金融應用場景

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當中有七大場景:智能支付、智能理賠、智能投顧、智能客服、智能營銷、智能投研、智能風控。

智能支付應用了人工智能的臉部識別。現在的人工智能識別技術,在大部分銀行的APP用了臉部識別作為轉賬時技術應用。

智能投顧就是智能投資經理、投資顧問。銀行業和金融業很多時候是靠人分析數據,然後再做決策,這樣的流程效率不高。未來,銀行業和金融業可能用人工智能進行數據分析,人只做最後的決策。

智能客服主要是語音類的人工智能應用。比如我們經常接到的AI廣告電話、營銷電話。

2.區塊鏈技術及應用

區塊鏈簡稱BT ( Blockchain Technology),也被稱之為分佈式賬本技術,是一種互聯網數據庫技術,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讓每個人均可參與數據庫記錄。一般應用在數字貨幣、比特幣、萊特幣等。

在中國,沒有央行背書的數字貨幣,我認為都是不合法的。中國現在也開始推行數字貨幣,農行、工行有央行背書。其實貨幣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並不重要,貨幣有石頭,貝殼,金屬,紙張等等各種形式,哪怕現在是互聯網數字形式出現,最重要的是國家政府背書才是最重要,才可以是法定流通貨幣。

區塊鏈在金融業的應用空間非常大,比如跨境金融結算,兩個銀行之間的數據交換,雙方結算的數據可以核對,不被篡改。

區塊鏈的技術會讓數據更加完整,更加安全。區塊鏈主要用了數據的分佈式儲存、點對點的機制共識、加密算法等技術來達成。

① 智能合約

未來,區塊鏈可能更多應用在智能合約中。智能合約是基於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數據,可以自動化的執行一些預先定義好的規則和條款。

以保險為例,如果説每個人的信息(包括醫療信息和風險發生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那就很容易在一些標準化的保險產品中,去進行自動化的理賠。

在保險公司的日常業務中,雖然交易不像銀行和證券行業那樣頻繁,但是對可信數據的依賴是有增無減。

3.大數據的應用

① 個人徵信

比如,支付寶的芝麻信用。芝麻信用分是基於歷史信用、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徵、人脈關係五個維度的信息綜合評估得出的分值,分值決定了花唄、借唄的貸款額度。

支付寶把用户的購買行為、履約能力、信用卡還賬的能力和央行的數據連通以後,你的徵信相對比較完整和閉環。借款還款、消費數據量越多越好,分數就會越高,額度就會越大。

② 智慧城市

比如,杭州城市智慧大腦。它包含城管系統、醫療系統、環境系統、智慧亞運、移動辦事、信用系統、超級應用、區縣中樞系統。

杭州城市數據大腦的構想是通過採集企業數據、公共數據、政務數據、互聯網數據,形成城市算法服務平台、數據資源平台和計算資源平台,然後把算法資源和數據合成應用到各個方面。

智慧城市的基礎是什麼?

一套相對完整的技術體系,包括:互聯網及其控制技術、物聯網與傳感網絡技術、三網融合和信息交換技術、衞星定位及導航技術、雲計算技術、監控和預警技術、能源技術(智能電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現代通訊、商務智能與數據分析、智能管理。

建造智慧城市的基礎:建立數據中心,雲計算應用,智慧終端設備(包括電腦、智能手機、銀行設備、醫療行業的激光掃描設備)、數據採集方式和數據應用場景,這些東西形成了整個智慧城市的一個方案。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還要有完整的體系佈局,包括:智慧物流體系、智慧製造(工業4.0)、智慧貿易體系、智慧能源應用體系(智能電網)、智慧公共服務、智慧社會管理體系、智慧交通體系、智慧健康保障體系、智慧安居服務體系和智慧文化服務體系。

這都是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所建立的一些體系方式,未來政府的行政管理、公共安全、社會管理、醫療健康、教育、能源、水務、交通、環境、智能建築規劃等等都會以數據為基礎,衍生出應用場景。

以上就是杭州城市大腦的整體架構。

③ 醫療體系

在這個架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醫療體系。如果全國的醫療器械可以通過流行病的數據趨勢提前預警,未來,再遇到類似新冠肺炎的疾病發生時,我們就可以提前或儘早控制,降低損失。

大數據對醫療系統有非常重要的應用,以後我們可以通過支付寶掛號,所有的體檢數據、報告都可以找到。但這種方式現在很難,因為縣級市的醫院和省級的醫院之間的數據大部分沒有打通。

在這次疫情中,阿里達摩院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對疑似病例的分析。將原本需要數小時的疑似病例的基因檢測縮短到半個小時。

除此之外,AI篩查輔助診斷系統也起到了較大的作用。原來的CT影像都需要有經驗的醫生一個一個看,效率不高。而這套識別篩選系統可以在20秒完成CT診斷,診斷準確率達到90%以上。

因為這次疫情,我們才發現這個技術非常重要,如果提前有這種意識,未來應對其它病毒或疾病可能更容易些。所以,數據收集和人工智能的應用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好事。

四、大數據發展面臨的挑戰

以上這些技術的應用聽起來非常美好,但在實踐中還是有巨大的挑戰。

第一,信息孤島現象嚴重,數據資源質量普遍較差,數據共享、開放程度低。

比如,很多三級甲等醫院的數據沒有打通,小銀行的分行和分行之間數據沒有打通,大銀行部門之間的數據沒有打通。

第二,大數據水平不高,應用需求不清晰,應用模式不成熟,應用程度不深等問題。

第三,大數據產業的支撐體系尚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範標準尚不健全。

第四,缺少熟悉大數據基礎技術和業務應用的複合型人才。

比如,醫療行業有很多醫學專家,但真正懂得醫療,又懂得應用大數據的人不多。

我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來源:公眾號 @筆記俠。中國最大的新商業知識筆記共享平台,微信價值排行榜總榜前十,獨家筆記支持湖畔大學、混沌大學、青騰大學、高山大學、中歐創業營、京東商學院、北大國發院等頂尖商學院課程,BAT、TMD、小米、華為、網易等知名企業,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60萬企業決策及管理層都在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931 字。

轉載請註明: 未來的生意,都是大數據生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