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1912年提出關於地殼運動和大洋大洲分佈的假説——“大陸漂移説”。魏格納設想全世界的大陸在古生代石炭紀以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盤古大陸).它的周圍是遼闊的海洋。
然而盤古大陸因為地殼運動逐漸分離,形成了現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目前全球板塊處於運動之中,這個當年顛覆性的假説。在這個科技蓬勃發展的年代,已經了能夠被衞星測距系統直接驗證的事實。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科學家使用衞星雷達監測對非洲大陸進行了監控,他們發現阿法爾窪地的每個板塊邊界正在以不同的速度分離,阿拉伯板塊正以每年約1英寸(2.54 釐米)的速度離開非洲,而兩個非洲板塊的分離速度更慢,每年大約在半英寸到0.2英寸之間。與此同時,這些分離板塊的合力正在形成所謂的大洋中脊系統。
非洲與西亞板塊在埃塞俄比亞北部的阿法爾沙漠銜接。在過去的3000萬年裏,這處斷層以每年不到1英寸(約合2.54釐米)的速度蔓延,如今已形成了186英里(約合299公里)的阿法爾窪地和紅海,該盆地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估計有380萬到400萬年曆史。科學家警告,由於非洲大陸分裂,大約500萬年到1000萬年以後,非洲東部將形成構造地質斷裂,導致非洲大陸被“分裂”成兩個部分。由於非洲大陸分裂,一片新的海洋正在出現,新的大洲將會出現,到那個時候,地球可能是八大洲,五大洋。早在2005年的時候,科學家就發現,因為火山運動引發地震,裂縫北部的一座火山噴發,隨後岩漿從裂縫中部地區湧出並開始向兩側“拉開”裂縫,岩漿上升形成的壓力可能觸發了阿達爾窪地的“爆炸事件”——就好像氣球灌進了太多水,結果在外表面製造了巨大的張力,最終導致氣球爆裂。僅僅7個星期時間,埃塞俄比亞的阿法爾地區出現一條56公里長、8米寬的裂縫。英國羅切斯特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的教授埃賓格説:“我們知道海底山脈是由類似的岩漿湧入裂縫而形成的,但我們從來不知道竟然能夠一次形成如此巨大的裂谷。”
當時科學家使用全球定位系統、地震檢波器及其它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化學技術來 測量地表以下岩石和巖槳特性,監測地殼運動情況。就然後他們提出了預測,從地質學角度看,這條新形成的裂谷有可能會在未來演變成一個海洋盆地。一百萬年以後,紅海將與埃塞俄比亞這塊新形成的海洋匯到一起,後者再把紅海與亞丁灣連接到一起。從而永久性地改變非洲地貌。地質學家認為非洲板塊與阿拉伯板塊正在分離,地球開始新的“造洋運動”
大多數時候,這兩大板塊分離的速度大約相當於人手指甲生長的速度,即一年16毫米左右。但是不斷 增加的地下壓力可能會導致劇烈地殼運動的突然爆發。現在科學家正在利用GPS跟蹤板塊運動。觀測大陸分裂的情況。
對地球來説並不會有任何影響,儘管人類並沒有感覺,但是我們腳下的板塊是一直處於運動狀態的,地球板塊之所以會漂移,在於它擁有一個能夠持續對流的軟流圈。
實際上,從地球誕生至今幾十億年,地球的表層完全沒有癒合過,地球的外殼並不是一個整體。它是破碎的、是割裂的。在今天,仍舊有大大小小十幾片“七巧板”貼在地球的表層,不留一點縫隙地完美覆蓋着這個龐大球體的表面。正是有了板塊邊緣的擠壓或拉張,地球表面才會出現山嶺、裂谷、島弧和海溝等不同的地形地貌。而相對穩定的板塊內部,由於沒有太多力的作用,水流和風才能經年累月地磨蝕着地表的高低起伏,將其抹成一馬平川的平原沃野。可以説,地球上近乎所有的地質現象,都是板塊間力的作用的表現。就比如我們的中國大陸,其實也是由三個主要的板塊:揚子板塊、華北板塊和塔里木板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拼合而成的。在拼合前,它們都是曾經漂浮在大洋中的孤零小陸塊——以及,也都被水淹沒過。甚至有科學家認為,生物起源也是因為板塊漂移的結果,一支國際海洋科研考察團隊從非洲出發.沿赤道附近繞地球近半圈,直到東南亞和澳洲,對熱帶海洋展開系統的考察,通過研究發現,地球生物的起源很有可能是來源於大陸間的“交通事故"——地球板塊之間的相互碰撞和擠壓。
所以新大洲的出現是一個可以預見的必然現象,到那個時候,非洲國家可能會煩惱一些,因為板塊的分裂,可能會形成“海外領地”等情況。當然,也有可能存在特殊的情況,因為人類的活動,加速了火山爆發,或者是板塊的運動,從而出現新的板塊變化,或者是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從而改變了地球板塊。畢竟,500萬年時間太久。到那個時候,人類是否還存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