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有消息稱,華為與廣汽集團全資新能源汽車子公司廣汽埃安已着手聯合開發下一代智能電動汽車,雙方各投入了百人以上的研發團隊。
對於上述消息,廣汽集團方面對媒體回應稱,自2017年開始,廣汽集團就已經先後兩次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而此次與華為合作的具體進展公司會在適當的時機公佈,敬請期待。華為方面則回應稱,“我們向廣汽埃安提供部件和技術”。
2017年,華為與廣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智能網聯電動汽車領域技術展開戰略合作,該合作將加速推進戰略合作項目,實現多個系統的量產搭載。在2019年9月,在華為與廣汽的深化戰略合作協議上,雙方又將聚焦在計算與通信架構,綜合雙方在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合作研究,共同打造可持續迭代升級的數字平台,為用户持續提升用車體驗。
“華為造車”的消息時長傳出,不過華為對相關消息一直堅持否認。在2020年11月,華為還曾發佈了一份《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文件,不僅重申不會造車,還強調“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儘管從目前官方態度來看,華為並沒有從事汽車製造的意向。但是,華為卻儲藏了相當豐富的與汽車產業相關的技術及專利。
2021年3月2日,在新公開的一批專利信息中,華為申請了三項“一種電驅動系統、動力總成以及電動汽車”專利。同時,在網上將華與“汽車”作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時,可以查到119條符合條件的專利;搭配“自動駕駛”作為關鍵字,則可以檢索到35條相關專利,其中最早的一項專利信息申請於2014年,與自動駕駛車輛調度相關。
因此,如今華為秉承着“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做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的理念,已經與多家汽車廠商展開了合作。除了廣汽之外,早在2018年,華為便已經和一汽、上汽、奔馳、奧迪等知名車企展開了廣泛的合作。並且還在2019年1月28日,與北汽新能源共同成立了“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主要從事雲計算、車聯網、能源互聯網以及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的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