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越南5G國產化真相及其啓示

印度首富、信實工業集團董事長穆克什·安巴尼日前宣佈,其旗下的Reliance Jio公司已經設計開發出一套完整的5G系統,完全由印度一手打造,並準備在2021年實地部署。

稍早前的7月6日,越南首富範日旺的VimSmart公司發佈了自主開發的5G手機。年初,VimSmart曾宣稱用半年時間研發成功5G網絡設備,越南電信完全掌握5G技術,到2022年將用國產設備普及5G網絡。

5G是連美英這樣的發達國家都憂心競爭力不足的高科技領域,即使一些平時比較看好印度與越南發展的外界輿論,也對兩國5G技術的“大躍進”感到疑惑。一些消息人士認為,兩國所謂“自主研發”“100%國產”的5G系統,實際是從諾基亞、愛立信等公司採購來核心部件與系統,再進行一些“自主”包裝。而所謂5G手機,只是手機配備了高通的5G芯片,因為有專業公司提供的“公模”,手機集成的門檻並不高。

即便很容易被業內人士看破,印度與越南卻樂於包裝出“國產”的高科技產品,其背後情緒動機我們並不陌生。新興國家對本國未來發展懷有期盼,對技術自主有濃厚興趣,這本無可厚非。本國輿論對自身科技所取得的進步也會給予正面回應,就算標準低一些,也是為填補國產化空白邁出了第一步。有時為了與國內情緒形成更強烈的共振,誇張到自稱“100%本國造”“完全自主”,對這類抓眼球的營銷,各界也不必過於較真。可以預期,隨着外部逆全球化趨勢加強以及內部民族情緒上升,世界各國或將日益強調“自主產品”“自主產業鏈”,“國產”高科技現象會越來越多地出現。

這一趨勢對真正掌握產業鏈關鍵技術的跨國公司意味着什麼?目前中國也有相當數量的公司深入全球產業鏈,面對各國“國產化”需求,我們又當如何取捨?

對業界來説,核心要點依然是儘量滿足客户需求,比如把本來完整的產品分拆為部件,提供解決方案,幫助客户儘可能更容易地實現“國產”。一些國家可能把“國產化”上升為法律,對進口部件價值上限做硬性要求,企業就需進一步分拆部件,在當地將零件組裝時實現較大的增加值,滿足本土價值創造要求。

印度和越南的發展程度在發展中國家中處於前段水平,能夠在“國產化”流程中,真正加入一些本地生產的要素。至少研發人員有能力去理解產品的構造與生產流程,將本國力所能及的部分區隔出來。因此,雖然印度與越南對自主5G技術的宣傳有些過頭,但也決非胡謅亂傍,印度之所以聲稱5G系統可以供應全球,是打通了生產流程,如有外部訂單確實可行。

另一方面,全球高科技行業的頭部企業在展開真正的技術較量,其層次要比上述“國產”包裝深入得多。今日之中國輿論對真正掌握有“技術含量”核心技術與零部件的要求也非以往可比。對這些核心技術與零部件實現國產化,已經超出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能力範圍,甚至一些發達國家也做不了。只有少數有歷史積累與堅定決心的國家,仍在堅持進行艱苦的技術突破。

由於技術發展的規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技術鴻溝日益擴大。高科技核心技術與零部件在不斷優化,涉及到的產業分工越來越細,樹狀的知識依賴關係越來越龐大。發展中國家如果不下決心早日參與進來,後面的路只會更難走。

在這種情況下,業界公司已經給出了“容易”實現的國產化折衷方案,印度與越南也給出了他們的選擇,不去死磕高難度的核心技術與零部件研發,這是考慮到國情的理性選擇,也是業界樂於見到的“雙贏”方案。如果運營成熟,一些國家可能會認為,這已經是“國產化”,至於本國無法生產的零部件,相當於從外國進口自然資源,不必強作要求。

對中國而言,這個選擇是雙重的。一方面有技術優勢的中國公司,在面對全球市場的“國產”需求時,要為客户做好服務。另一方面,中國也需要警惕這種“容易”的國產化對真正的核心技術與零部件國產化發起系統性衝擊。(作者陳經是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3 字。

轉載請註明: 印度越南5G國產化真相及其啓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