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大咖智匯光明科學城雲端研討會

國內外大咖智匯光明科學城雲端研討會

    光明科學城將成為大科學裝置和大科研平台的集中承載區。受訪者供圖

    改革再出發,創新謀未來!9月19日是深圳市光明區成立兩週年的重大歷史節點。19日上午,光明區舉辦“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之光明擔當——光明科學城雲端研討會”,向光明區成立兩週年獻禮。通過線上線下方式,來自國內外的科研、經濟、規劃等領域知名專家智匯光明科學城,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原始創新、產業轉化、一流環境打造、區域協同創新、管理運營體制等議題建言獻策,為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提供了決策參考。

    光明科學城雲端研討會是光明區凝聚共識,加速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一個縮影。作為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光明區被賦予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光榮使命。光明科學城將成為大科學裝置和大科研平台的集中承載區,專注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原始創新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未來在光明科學城99平方公里範圍內,將出現一座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科學創新之城、開放共享之城、生態宜居之城”。

    瞄準“七個一流”標準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佈,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光明科學城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光明的重大戰略機遇。

    在致辭中,深圳市政協黨組成員、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表示,在光明行政區成立兩週年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通過雲端研討會這種特殊方式,共商科學城發展大計,共同推進光明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在互動交流中,光明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勝介紹了光明科學城定位特點,就是要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需求為牽引,為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據瞭解,光明區圍繞市委、市政府賦予光明“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戰略定位,瞄準“七個一流”(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流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一流的高水平大學、一流的創新人才與團隊、一流的中試基地和成果轉化中心、一流的新興未來產業集羣、一流的政務服務)標準,在市各部門全力支持下,經過兩年來的不懈努力,光明科學城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裝置建設、平台進駐等各項工作如火如荼,各類創新資源競相集聚光明,城市面貌也迎來脱胎換骨的變化。

    朝四位一體方向前進致力攻克“卡脖子”難題

    光明區正逐漸朝着“科學、城市、產業、生態”四位一體的方向前進。

    光明科學城正加快重大科技創新載體打造。腦解析和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等首個科學城土建工程項目已動工建設,預計今年底前封頂;綜合粒子設施首棟建築已於8月18日正式啓動建設,土建工程將於年底動工;精準醫學成像、材料基因組等第二批大科學裝置正在抓緊開展前期工作。

    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也加速佈局。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深圳中心(二期)將於年底開工。光明科學城還佈局了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兩所研究型大學。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已啓用,第一批4000名學子已到來;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將於年底動工。

    光明科學城一個鮮明特點是更致力於攻克制約發展的“卡脖子”難題。光明區圍繞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領域,不斷優化和拓展產業空間,為產業孵化轉化提供更舒適的產業環境。

    9月19日下午,光明區還迎來了一件喜事,光明文化藝術中心落成開幕。光明文化藝術中心將成為深圳北部片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建築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文化藝術綜合體。

    以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為代表的公共資源正在高端躍升。目前深圳科技館(新館)以及光明中心區井字形主幹道已經動工建設,佔地超2平方公里的科學公園也將於年內動工建設,一批未來城市地標將集中落户光明中心區。目前公園總數已達到260個,光明已成為市內公園最密集、綠化率最高的“公園之區”。科學家未來在這裏能實現在300米之內找到大型綠地,500米之內找到城市公園,1000米之內能夠進入城市森林。

    3年來,光明新改擴建中小學15所,公辦學位增長76%,引進深圳實驗、華中師大、華南師大等優質資源到光明辦學。住房方面,光明已經成為全市最大的人才房建設區。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總規模4000張牀位,是華南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醫教研一體的高水平醫院,目前一期的800張牀位已經建成運營;市中醫院光明院區建設牀位規模3000張,未來將是市中醫院的主要院區。軌道6號線(光明—福田科學館)已於今年8月18日開通運營。6號線支線、6號線支線南延段(光明科學城—福田保税區)正在建設之中,屆時將串聯起光明科學城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專家觀點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執行院長李世鵬:

    新型科研機構應該是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三發一體”,有“四不像”和“六個化”的特點。“四不像”是不像大學、不像公司、不像傳統研究院所、不像典型的事業單位。“六個化”是公司化的系統運作、協同化的組織機構、產研化的研究導向、國際化的研究定位、資本化的研究成果和平台化的產業賦能。要使技術充分發揮作用,一定要做成平台化,放到應用中。還要人才先行和鼓勵協作。新型研發機構是先有人,再發現項目,組建項目,把人不斷沉澱下來是最大的財富。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深圳市灣區數字經濟與科技研究院理事長曹和平:

    大科學裝置羣是新技術增長點以及對應產業鏈整合升級的始發動力源泉。光明科學城應成為深圳新經濟基礎設施元技術和前沿技術的創新支持物理集聚地;深圳吸引世界範圍科學家團隊集聚,運用超大複雜工具和超強實驗裝置組合進行科學研究的知識創造自由港。科學城和大科學裝置羣是二合一,一個是物理承載主體,另外一個是物理承載主體內部的功能組合單元和組合羣的均衡。建議光明科學城要有數字技術支持下的知識產品事業和商業根服務器,超級科學家搜索及廠商搜索配對開源機制平台,科學知識中介大廈等。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中國高級管理培訓中心主任顧清揚:

    我認為要有三個超越,超越科學城的物理空間,創造一種平行、網絡化科學城;要超越國界,建立國際化開放創新體系;要超越科研、科技本身,形成成果轉化新的商業模式。此外要打造綜合性創新體系的九大系統,包括知識發明本身的系統,中小型企業跟起步公司生態系統,發明和專利轉化平台,全面有效知識管理平台,風險融資平台,人才和人力資源管理平台,高科技產業集羣平台,創新能力提升戰略平台,公共創新空間以及實驗室,超越傳統進行協同,促進國家和區域的經濟增長。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黨委書記、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穆榮平:

    創新是一個複雜的價值創造過程,包括了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乃至文化價值的創造。科學價值、技術價值是創新的源頭。科學城的建設,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選擇,前沿交叉平台選擇,產業的選擇都是圍繞着未來發展願景。光明科學城要加強基礎硬件和研究創新能力;通過科技引領未來,引領新興產業發展。要用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價值觀來拓展科學城的“朋友圈”,以成就英才,服務創新主體為己任,全面創新改革實驗要進一步深化,包括進一步放管服,使創新和創業都比較順暢。

    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孫冬柏:

    綜合粒子設施建在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的大科學裝置集羣,這裏還將建設一批設施集羣、創新平台、轉化平台,相信能夠為未來光明、深圳乃至大灣區、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建設綜合粒子設施必須要有開放思維、開放做法,要建設一支國際化的專家技術隊伍,通過開放靈活用人方式,把相關專家、高水平工程技術人員吸引過來全職工作。綜合粒子設施、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兩個區域會互動,未來深圳校區學生將會達到兩萬人左右,為研究開發、產業化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撐。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迅:

    其他成功的世界科技創新中心包含幾條要素:良好的生態和人才,產學研一體化機制,市場需求政策融合,應對不確定性的陪伴式模式,開放、不嘲笑失敗的創新氛圍。現代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態勢就是要從園區走向城區,由科技園迴歸城區。要用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深圳特色來高點定位光明科學城。綠色、科技與人文融合發展,由更具競爭力創新生態體系、更具人文魅力的宜居品質、更加綠色、智慧的設施網絡來構成更加精細、精密的治理體系。比如,科學城要有24小時營業的圖書館、咖啡館、健身房等。

    撰文:柳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20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內外大咖智匯光明科學城雲端研討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