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登頂高峯!珠峯新高度揭曉需等待兩個月左右

1975年5月27日,我國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峯,並首次測得珠峯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5月27日,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這次,測量登山隊耗時28天征服珠峯,再次顯示中國高度,展現中國力量,昂揚中國精神。

有着世界第一高峯美譽的珠穆朗瑪峯,究竟是高了還是矮了?相信人們在為測量登山隊祝賀、致敬的同時,也希望知道珠峯如今的真實高度。

登頂測量成功只意味着取得一手測量數據,但仍未得到珠峯的精確高程。由於測量得到的數據量大且需要精確科學計算,以及需待整個外業測量數據交接工作全部完成後,數據處理工作人員將通過兩個月左右時間才能計算出珠峯高程初步結果。前期、中期、後期都需要大量的組織協調、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沒有各方面的團結協作、密切配合,精確測得珠峯高程是難以實現的。

2020珠峯高程測量數據計算工作由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承擔。該中心主任郭春喜介紹,相比於2005年,此次珠峯高程測量的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更強。原因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採用中國自行研製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獲取的衞星觀測數量大幅度增加,僅北斗就有20多顆星,將進一步提高精度與可靠性。二是首次在珠峯地區開展航空重力測量,填補了重力空白區,通過實現航空重力與陸地重力數據融合,將大大提高珠峯地區重力場的精度。三是首次將重力測量由2005年的7790米推進到珠峯峯頂,測量到的數據將提升數據精度及相關計算的可靠性。四是使用了更加豐富的DEM、重力測量等基礎資料,採用了科學先進的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理論技術,將大幅度提升珠峯地區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的精度。五是採用了大量自主研發的數據處理軟件,基於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和計算,確保了珠峯高程數據處理工作的高效、精準和可靠。

值得一提的是, 這一次的珠峯登頂,5G派上了大用場。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5G信號架設到了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科研人員的數據傳輸相當順利。

珠峯高程的精確測定,可以結束國際上珠峯高程不統一的混亂局面,為世界地球科學研究作出貢獻,其社會效益和科學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此次珠峯高程測量的成果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峯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GNSS(全球導航衞星系統)測量、水準測量、重力測量的成果結合以前相關資料,不僅可以準確地分析目前地殼運動變化影響情況,同時也可為後續的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建立提供準確的重力異常數據。重力測量成果可用於珠峯地區區域地球重力場模型的建立和冰川變化、地震、地殼運動等問題的研究。

可能會有讀者會問,科技手段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什麼一定要人登頂測量,而不用機器人、衞星導航和遙感等技術手段代替?相關測繪專家表示,專業測繪隊員登頂,可使測量數據更可靠、更具説服力。由於珠峯山頂表面的多樣性,利用衞星遙感技術對珠峯進行測量,精度只能達到幾米,在珠峯整體的“身高”測量中,遙感衞星的精度還達不到精密測量的要求,以及無法準確獲得雪深。因此本次測量,需要人工測量雪深、重力測量和無人機等測量。

珠峯高程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峯高度,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珠峯高程測量經歷了從傳統大地測量技術到綜合現代大地測量技術的轉變。每次珠峯測量,都體現了我國測繪技術的不斷進步,彰顯了我國測繪技術的最高水平。

讓我們再一次為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的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點贊!勇者為峯,點贊中國登山隊,點贊中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5 字。

轉載請註明: 28天登頂高峯!珠峯新高度揭曉需等待兩個月左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