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術駛入快車道 補齊這些短板才能再提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智能技術駛入快車道 補齊這些短板才能再提速

走進家門,只要簡單傳達幾句語音指令,機器人“管家”就能打開空調、調節温度;站在“魔鏡”前,鏡子不僅能實時進行“肌膚體檢”,還能提供“護膚小指南”……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形形色色的“黑科技”不僅“走”上企業生產線,更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隨着智能科技的快速發展,一幅生動的智慧生活畫卷正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

AI成為工作生活“知心拍檔”

此次“雲展會”上,國內數字音樂服務商酷狗音樂展出的“便攜AI音箱”引人關注。對着音箱發出喚醒指令,就可以啓動人機交互功能,音箱不僅能根據具體歌曲、歌手名等語音指令進行播放,還能“瞭解”用户聽歌習慣,智能推薦其可能喜歡的歌曲。

構建“用户畫像”、根據需求精準推薦、智能判斷使用場景……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不僅能“讀心”,也成為與人類分工合作的“夥伴”。

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線下智慧體驗館一側,幾台憨態可掬、外形各異的機器人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總結科目學習情況、分析薄弱領域……內置娛樂、學習等多種功能模塊的機器人,將有望成為家長的“小助手”,為孩子的學習安排提供建議和參考。

大會期間,2020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也正在舉辦,來自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多支參賽隊伍圍繞無人駕駛等領域“一決高下”。通過AI輔助進行駕駛,在智能汽車領域已不再是“科幻情節”。

根據《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將基本形成。“智能汽車的核心是人,從輔助人、解放人到賦能人。”中汽中心科技發展部部長龔進峯説。

疫情期間智能科技大顯身手

面對暴發的疫情,智能科技成了人們的“眼”與“手”,不僅在抗疫“戰場”上發揮出重要作用,也實現了各類疫情防控信息的數字化、可視化。

進入“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微信界面,複診患者填寫此前就診信息,審核通過後所需藥品當日或次日就能通過快遞配送上門;在“專科門診”分類下,患者還能夠在線問診,與醫院的專科醫生進行一對一交流。

疫情期間,慢性病、常見病患者前往醫院就診有所不便。為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迅速“上線”,方便人們“宅家”取藥就診。

據微醫集團董事長兼CEO廖傑遠介紹,截至6月5日,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上線的“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台”累計訪問量超過1.4億人次,上線醫生超過6萬名,為超過193萬人次提供了免費在線諮詢和診療服務,在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時也拉開了“智慧醫療”的帷幕。

“以互聯網醫院為支點,可以連接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產業相關供應鏈和居民,構建高效、新型、以健康為目標的數字健共體,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降低藥品價格、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廖傑遠説。

騰訊提供的人工智能輔診方案在疫情期間為醫生快速提供輔助診斷的參考;中新天津生態城一小區的“無接觸智能測温通道”能夠自動檢測人員體温;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裏,企業復工、公寓酒店入住等信息一目瞭然……經過多年的信息化積累,智能科技不僅在政府公共事務管理和便民惠企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在疫情防控中“嶄露頭角”。

點亮“智慧”仍需補齊短板

智能“路標”已經亮起,為了打通前往未來的“智慧之路”、推動智能科技駛上發展“快車道”,專家建議從多方位發力,打造應用場景,規範數據使用。

“目前,智能科技產業的應用場景數量還不夠多,高端技術在場景應用層面創新不足。”世界智能大會組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周勝昔表示,未來要在人工智能、5G、車聯網、區塊鏈、VR/AR等重點領域打造典型應用場景,推動新技術、新模式轉變為新動能、新增長點。

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互聯網信息與用户行為研究中心主任陳旭輝表示,隨着硬件設施漸趨完善,未來需要增加智慧城市功能韌性、靈活性,形成管理效能。

數據共享是智能科技發揮效用的重要基礎,很多“城市大腦”也是依託數據資源共享實現的。業內專家認為,為了讓數據更好為智慧生活“賦能”,完善數據使用和共享的法律法規、建立互聯網安全互聯標準尤為重要。

“建議相關部門推進各機構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打通體系內與體系間的‘數據孤島’,實現數據融合、服務融合和行業能力提升。”廖傑遠説。

陳旭輝認為,目前各地大多已對數據共享在立法上進行了規範,下一步應強化落實前期頒佈的相應法律法規,使得數據共享真正實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8 字。

轉載請註明: 智能技術駛入快車道 補齊這些短板才能再提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