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5月13日,達達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所(SEC)遞交招股説明書,計劃以“DADA”為交易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募集最多1億美元資金。
達達快送信用騎士配送手機數碼等高價值商品。
處於成長期的達達
《北京商報》報道,達達集團還處於成長初期。招股書顯示,達達集團收入近三年持續高速增長,2017年至2019年,達達集團的淨收入分別為12.18億元(人民幣,下同)、19.22億元和31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達達集團的淨收入為11.00億元,同比增長109.13%。
在淨利潤方面,達達集團仍處於虧損中,但虧損幅度已經開始收窄。2017年至2019年達達集團淨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16.70億元。達達集團2020年第一季度的表現而言,淨虧損同比減少17.21%。
達達集團的虧損來自於運營所需成本的持續增加,近三年,公司在運營及支持方面的成本分別為15.93億元、20.44億元、28.46億元,一直居高不下。其中,支付給騎手交付訂單的報酬和獎勵佔據大頭,每年達達集團為此支付的開支比例高達90%以上。達達集團在2017年至2019年的騎手支付成本分別為15.267億元、19.183億元和26.791億元,與公司淨虧損額相當;同期對騎手的獎勵分別為1.274億元、2.237億元和1.922億元,騎手獎勵佔運營成本的比例為8.0%、10.9%和6.8%。
人力作為配送環節中必不可少的資源,達達集團對此的支出在短期內仍會繼續攀升。“我們預計隨着業務的擴展,騎手成本和運營成本將會增加。”達達在招股書中説道。
即便如此,達達集團的還需要對騎手的數量做加法。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隨着達達集團引入更多的商家資源以及滲透到更多城市,騎手數量也會隨之增加。“面對市場內例如美團配送、蜂鳥即配、順豐同城乃至生鮮電商等對手,達達集團需要同時解決配送成本和效率,才能有最終的勝算。”
截止今年3月底前的12個月,達達快送配送訂單數達到8.22億份,相比較上年同期增長52.6%,活躍騎手數量達到63.4萬人。截至2019年3月底和2020年3月底的12個月裏,達達的網絡平均每天交付150萬份訂單和220萬份訂單。
達達集團成立於2014年,起初只有本地生活即時配送服務,2016年與京東到家合併後,公司的主營業務由即時配送與京東到家組成。達達集團在招股書上表示,其配送服務與京東到家是互利互惠的關係,前者為京東到家在內的即時配送提供解決方案,而京東到家又豐富了達達平台的訂單量和密度。
今年即時物流領域將掀起“價格戰”?
北京《新京報》報道,達達起初只有跑腿服務。當時,多個即時物流(同城)平台出現,以眾包的模式切入三通一達等傳統快遞公司未完全覆蓋的即時物流市場。
隨着多個公司的進場,補貼大戰來臨。據閃送副總裁杜尚驫回憶稱, 2015年O2O寒冬來襲,“當年9月我們停止了補貼,凡是沒停的公司後來都死了”。
細數當時倒下的即時配送公司,神盾快運、最鮮到等都倒在了資金鍊斷裂上。當年存活下來的即時物流公司,一部分如達達、點我達被京東、阿里收編;另一部分,如閃送、UU跑腿等專注垂直做小平台。
如今,再也難看到當年商鋪從外賣平台上接單,再通過達達等即時物流平台配送的情況。各家生活服務平台早已自建物流,2015年4月,餓了麼推出蜂鳥系統,同年8月開放物流平台;美團外賣當年也在全國鋪開自營的美團專送,同年也上線了美團眾包等。
達達在站隊京東後,不再侷限於跑腿業務。公開資料顯示,達達已與商超、便利店、藥房等展開合作,依託京東將業務延伸至倉儲和落地配。
快遞專家趙小敏分析稱,2020年,預計即時物流領域將會出現1-2家IPO的企業,該領域也極有可能打響價格戰,激烈程度將超出以往。趙小敏還指出,即時物流企業更多還是要繼續夯實C端,同時向上進行系統解決方案的提升,精準配送。
在即時物流行業,超級流量入口依舊是解題王道。美團配送、蜂鳥即配、達達等都承接着來自美團、阿里、京東的超級流量。反觀,美團、阿里、京東等,一方面在持續打造自己的新零售版圖,另一方面持續推出跑腿業務等,繼續搶食即時物流的蛋糕。
除了上述生活服務商,傳統快遞巨頭也關注到即時物流領域。2019年10月,順豐宣佈同城業務將以公司化形式獨立運營,獨立運作“順豐同城急送”品牌,這意味着順豐也入局搶食即時物流市場。不過,即時配送曾被視為快遞巨頭主動忽視的細分市場,目前除順豐外,其他快遞企業還未有大動作。
2017年圓通推出“計時達”,2018年,韻達上線即時配送平台“雲遞配”,但都未激起過多浪花。三通一達內部人士都向記者傳遞了相似的信息:比起即時物流小蛋糕,傳統快遞公司做好公司現有業務比較重要。也有行業人士稱,一方面,傳統快遞公司並未有精力重視長尾市場;另一方面,面對較為穩定的即時物流格局,傳統快遞企業突圍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