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雖然只是一款卡牌桌遊,但構成遊戲的元素非常複雜,隨着武將隊伍的不斷更新,千奇百怪的技能機制加入其中,即使是浸淫此道多年的老玩家,也未必能夠精通。
因此而誕生的“雲理論”多如牛毛,令人反感的同時,還會誤導新玩家,使遊戲環境進一步惡化。
某些武將在不同水平的玩家手中,的確會發揮出相差甚遠的實力。雖然強度是固定的,但可以通過合理的牌序、敏鋭的場況判斷、靈活地處理突發事件,來儘可能地打出其上限。
不過這句話所傳達的意思非常片面,只有使用同一武將在同樣的場景內,才能夠有所體現。
“將面壓制”的現象由來已久,武將強度兩極分化,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些武將的“弱”,不是單純靠玩家的技術水平就能夠彌補的。
如果説綜合全模式發揮,界郭嘉的地位顯然要低於張松,在這種先入為主的理念下,很多玩家都為錯誤的認為八人軍爭場中也是如此。
相比於其他人數較少的模式,軍八的節奏緊張、競爭激烈,張松防禦薄弱的弊端被放大。
開局必“獻圖”表身份,防止被隊友誤傷,但嘲諷度也會隨之飆升,2血4牌的回合外無防禦,很容易被敵方當作打開局面的突破口。
反觀郭嘉,“不動白”的弱點在各種AOE橫飛的環境裏有所改善,分發手牌也不受任何限制,對於鞏固隊友回合外的防禦,以及即將到來的爆發,可以做到兼顧。
爭議的源頭,是張松的另外一個技能“強識”,是否能在界郭嘉輔助與生存能力都要佔優的情況下,拉回比分。
現在很多聲音認為,《三國殺》遊戲平衡崩潰的起點,是源於武將袁術的上線,在小夜看來,這話未免有失偏頗。
首先袁術的確是首位真正意義上的“超模武將”,“庸肆”所賦予的過牌量,在古早版本鶴立雞羣,失衡是事實,但要説袁術是罪魁禍首,前提得是標包存在平衡性。
標包有平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周瑜、貂蟬、孫權肉眼可見的強,不是其他武將可以比擬的。
不能用強度平衡做得一塌糊塗的擴展包來反襯標包的好,它只是相對而言沒有那麼過分。
支撐這些“雲理論”發揚光大的因素有很多,也許是玩家沒有察覺到遊戲環境細微的變化,老舊的觀點與新版本脱節;也許是對遊戲的理解不深,就貿然對某些事物的出現下了“想當然”的定論。
但不論如何,這只是遊戲中的一種現象,是個中性詞,之所以會成為玩家口誅筆伐的眾矢之的,怪只能怪那些“雲玩家”們總是吹捧這些理論,試圖去説服他人,得到大家的認可,才令人不厭其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