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曾經也有“企鵝”,如今卻不見了,它們到底去哪了?

北極曾經也有“企鵝”,如今卻不見了,它們到底去哪了?

                      

大海雀的外形以及生活習性和企鵝十分相似,它們都是黑白兩色且走路搖搖晃晃,還都有着在水下游泳的本領。和企鵝一樣,它們都是卵生動物,在幼崽尚小時由父母雙方輪流覓食照顧幼崽。不過相比於企鵝,大海雀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大海雀的翅膀雖然已經退還,但還可以在低空中花型。雖然大海雀和企鵝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它們並沒有任何親緣關係,連遠親都算不上。

北極曾經也有“企鵝”,如今卻不見了,它們到底去哪了?

                      

讓它們外形及習性相似的原因,是生物學中的趨同進化現象。我們知道,動物和環境會互相影響,生物可以改變環境,環境也能夠影響生物的外形和習性。趨同進化的基礎也就是生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南極和北極屬於同一類型的環境,所以儘管企鵝和大海雀沒有任何親緣關係,但它們的外形和習性卻極其相似。

北極曾經也有“企鵝”,如今卻不見了,它們到底去哪了?

                      

為什麼環境如此相似,企鵝種羣能夠存活至今,大海雀卻未能逃脱滅絕的厄運呢?大海雀生活的範圍比企鵝更廣,即使遠在西班牙也曾發現過大海雀的化石,所以説大海雀生活的地方人口密集程度會比企鵝生活的南極更高。最早的人類跟大海雀接觸的時間是在舊石器時代,也就是説人類的祖先早就跟大海雀產生接觸了。

北極曾經也有“企鵝”,如今卻不見了,它們到底去哪了?

                      

在很早以前,人類跟大海雀共存在同一片土地,但到了公元五百多年前,加拿大地區的人類便開始對大海雀的宰殺。這是因為在高緯度地區氣候過於寒冷,而當時的人類並沒有如今這麼先進的生產技術製造出保暖的衣物。因此,大海雀這種既能夠抗寒又能夠防水的皮毛十分受人類歡迎。儘管人類對大海雀宰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但在一千多年前人口密度較低、物質需求也不高的情況下,人類對大海雀的宰殺對於大海雀的生存來説影響並不大。古人曾有句話説“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人類對大海雀的傷害速度在長年累月的積累下,已經慢慢超過了它們自身繁殖的速度,所以大海雀的生存變得岌岌可危。

北極曾經也有“企鵝”,如今卻不見了,它們到底去哪了?

                      

五百多年前,歐洲出現了航海熱,探險家們乘船來到各個角落開發新大陸,離歐洲較近的北極也成了探險地。航海家們來到北極附近為了補充蛋白質,則把目光鎖定在了這種海鳥身上,他們吃大海雀的蛋和肉,並把大海雀的羽毛製成衣物或者羽毛被,這些行為已經觸動了大海雀一族的生存根基。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海底火山的突然爆發把大海雀僅存的避難所都毀滅了。大海雀的生存過程真是令人扼腕,人類還是好好保護地球僅存的物種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3 字。

轉載請註明: 北極曾經也有“企鵝”,如今卻不見了,它們到底去哪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