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清華前輩梁思成批評大學教育分科太細,其結果是學文的不懂理,學理的不懂文,學問本來是一個整體,可大學培養出來的人都是“半人”。梁先生斷言,“這是一個半個人的時代”。
2016年11月14日晚的新清華學堂裏,彭林教授接續梁先生對“半人時代”的批評,與現場的千餘名年輕人共話,傳統文化語境之下“人何以為人”。他以體育比賽中的風度和修養為例,從運動員的舉手投足談到2008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禮儀行業化問題,無一不映照出當今時代中國人禮儀和精神的缺失。
“失敬了”的體育明星
所謂禮儀,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規範及其表達形式,是人們用於表現尊重的各種規範的、可操作的具體形式,即人際交往的基本規則。體現在現代體育上,是指人們在體育活動中應該具有的表示敬重、友善和友好的行為規範。體育禮儀涉及體育活動、體育活動參與者與體育儀式之間的相互關係。
張繼科作為“問題球員”,他在成績上升的同時,“問題”也不斷出現,甚至升級。2004年,張繼科因為嚴重違反隊規,被國家隊開除。而開除的具體原因,國家隊到現在都諱莫如深,據説是因為戀愛、賭博等。兩年後,他才重返國家隊,卻沒有哪個教練願意收留。2009年,張繼科又因為不服從現場教練鍾勇的管教,痛失世乒賽單打資格。
在2011年的荷蘭鹿特丹世乒賽男單決賽中,張繼科以總比分4:2戰勝隊友王皓,拿到了自己職業生涯第一個世界冠軍。不過讓人銘記的是張繼科賽後激情的慶祝方式,他在躺地站起來後將上衣一撕兩半,並脱下衣服露出健碩的身材。這一幕讓比賽成為經典,即使多少年過去後也許不記得結果是什麼,但是張繼科撕衣慶祝的場面永久長存。
賽後張繼科在採訪中表示:“自己當時這一舉動,沒有説犯了什麼驚天的錯誤。”他延續了這種獨特的慶祝方式,同年的世界盃決賽,他奪冠後脱衣露出背後的雄鷹紋身,讓現場所有的人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瞠目結舌。
到2014年德國世界盃的時候,決賽中張繼科4:3戰勝隊友馬龍拿到了自己第二個世界盃冠軍。賽後他非常興奮,激動地轉身向一塊廣告牌飛踹,廣告牌瞬間粉碎,意猶未盡的他又奔向場地另一端,再次踹碎了另一塊廣告牌,最後還把衣服脱了扔給了觀眾。旁邊的馬龍默默地看着瘋狂的張繼科。張繼科這次的舉動不只受到了輿論的譴責,也招致了國際乒聯嚴重的處罰,取消了他45000美元的冠軍獎金。
新華社發表評論:“張繼科之行為有悖體育精神和社會公德,他必須為這種顯失分寸的舉動付出應有的代價。運動員參賽,在展示自身競技水平之外,張揚、創意的個性表達無可厚非,但亦要守住底線,對那些損毀國家形象之事、讓祖國蒙羞之舉不可姑息。”
這個評論不到半個月,張繼科又在11月9日結束的2014年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男雙決賽中,在接許昕的一次扣殺時出現失誤。他突然把手中的球拍重重摔在球桌上,不僅遭到裁判的黃牌警告,還引來現場觀眾的一片噓聲。
早在2009年全運會時,時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的蔡振華就曾將不尊重裁判、摔拍子、踢擋板、打電話等列為了不雅行為,還禁止運動員在比賽期間出現這樣的行為。
一部分中國運動員好像從不在乎現代體育禮儀的界限所在,仍然活在“用成績説明一切”的時代。眾多張繼科們的“不拘小節”體現在國際體育賽事的各個環節。在賽後的發佈會上低頭玩手機,全然不顧在場記者不斷交頭接耳已成為司空見慣的行為。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曾向中國乒協發出一封信,批評中國球員“職業素質與球隊的成績並不相稱”。
體育禮儀應當高於勝負
體育彷彿已經來到了當年梁思成所斷言的“半人時代”,彭林教授對此痛心疾首。在他看來,除了個人的儀態風貌,從一個人對待他的對手特別是手下敗將的態度上,更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而張繼科們的種種表現,是沒有完全尊重對手的表現。這裏還有一個更為極端的例子,當年拳王泰森一急,把對方的耳朵咬掉。在本質上來説,這些行為都是對現代體育禮儀的一種蔑視。
中國古代體育,包括宮廷體育和民間娛樂,都有一個程式或規則來體現現代體育文化中的“禮”。例如,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在各種禮儀場合舉行的射箭活動(也就是射禮),就嚴格按照禮儀規範進行,並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成動作,是體育和禮儀文化、教育和藝術相結合的典範。我國古代足球重要史料《鞠城銘》記載“其例有常”,説的就是比賽始終要有一個穩定的競賽規則,比賽雙方都必須按照規則來進行,必須合乎競賽的“禮”。這些都對後世體育禮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要追溯中國的傳統賽場禮儀,金庸武俠小説裏處處是優秀的範本。在金庸的筆下,比武過後是連連作揖,嘴上還得説着“失敬了”。網球冠軍李娜,贏了球之後拍兩下手就走了,寵辱不驚,反而彰顯了她的實力。
同樣作為運動員,90後巴西華裔乒球國手桂霖顯然更懂得“體育禮儀高於勝負”的道理。她在今年8月7日的里約奧運會女子乒乓球單打比賽時,示意主場的巴西觀眾“安靜”。因而登上媒體版面,中國體育迷大呼感動。雖然這個行為在她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乒乓球是一項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運動,運動員也需要絕對的安靜。但是天性熱情的巴西人熱衷於直白的表達情感,像觀看足球比賽一樣在場館裏呼叫。在8月7日凌晨的比賽中,桂霖第一輪的對手是來自西班牙的德沃拉克。面對實力不如自己的對手,桂霖在比賽中很快取得了領先優勢。當比賽進行到第5局時,桂霖拿到了10比6的賽點,看台上的觀眾開始使勁噓德沃拉克——他們希望代表巴西出戰的桂霖能贏。
這讓桂霖哭笑不得,她不得不做出“安靜”的動作示意觀眾尊重對手。最後,桂霖順利地以3比2擊敗了對手,這是她實力之內能夠做到的事情。德沃拉克坦言,她在開局的時候確實受到了影響:“這場比賽的氣氛和我從前熟悉的氛圍有點不一樣,但是也並未造成太大的影響。除了以1比11丟掉第一局,後面的比賽我都很專注。”
賽後桂霖表示:“乒乓球是一項需要安靜的運動,球員在場上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當時除了我的比賽,現場還有另外三張球枱也在進行比賽,我覺得因為我個人而影響到其他人的比賽是不對的。”眾多網友對桂霖的舉動連連稱讚:“作為東道主運動員,能夠在佔上風的情況下制止主場球迷噓對手,確實還挺感人的。” 桂霖所為不僅體現了個人的修養,也體現了她所代表的團隊和國家。
中國作為一個體育大國,世界冠軍數不勝數,我們的運動員,從來不缺乏優秀的職業素養,缺的是基本的體育禮儀。傳統禮儀的失落逐漸讓張繼科們逐漸失去了行為準則。
“典章制度”與“法庭上的通行證”
中國古代的“禮”,涉及範圍廣泛,幾乎無所不包:典章制度、朝政法規、生活方式、倫理風範、做人本分等等都是禮的範疇,而今天的“禮”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為了維護正常社會秩序而逐漸形成的一系列行為規範。它的根本內容是“約束自己,尊重他人”;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能輕鬆愉快地交往;基本原則是“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是禮儀的精髓。
西方國家的“禮儀”一詞,據説始於法語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證”。古代法國的法庭,把那些進入法庭後所必須遵守的規則都寫在通行證上,發給進入法庭的每一個人,讓他們遵守。不難發現,這中間的涵義和中國古代的“禮儀”已經十分接近。所以當這個單詞進入英語後,就演變成“人際交往的通行證”這樣的涵義,也就可以與漢語中的“禮儀”相對應了。經過不斷演化,英語中的“禮儀”涵義逐漸明確起來,目前相關英語單詞主要有以下四個:courtesy(謙恭有禮的言行、禮貌、風度),etiquette(禮儀、禮節和各種規矩),protocol(外交、軍事等特定領域裏的相處準則),rite(儀式、典禮,也泛指習俗中的禮儀行為)。
總的説來,禮儀是一個人“修身養性持家立業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明白了什麼是禮儀,就很容易地理解什麼是現代體育禮儀了。
現代體育禮儀促進了體育文明。能對現代體育禮儀做充分詮釋的,當屬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過一百多年發展的奧運會已經成為展示一個國家精神文明和禮儀文化的舞台。無論是隆重的開閉幕式、火炬傳送儀式、優勝者遊行、歡宴、接受桂冠等儀式,還是各個比賽項目獨特的賽場文化,禮儀無處不在,並已經成為奧林匹克體育運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代社會經濟、科技和教育的進步使體育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內容和形式愈加豐富多彩。交織在體育儀式、競技、規則和觀賞各方面的現代體育禮儀也在不斷髮展,並極大地促進了體育在力、美與激情上的和諧統一。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體育能否透過金燦燦的獎牌榜看到體育大國背後的現象,對中國體育的未來發展起着關鍵作用。人文修養的缺失,確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彌補;但培養中國運動員們的體育禮儀,應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畢竟,他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