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GGV紀源資本(ID:GGVCapital),作者:穆梓,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不知不覺,2022年冬奧會迎來閉幕式,這些天看比賽的小編也是非常興奮,都無心工作了。
本次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由北京市與張家口市攜手舉辦,北京市也成為世界首個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冰雪運動的歷史説起冬季的冰雪運動,咱們可就有的嘮了。根據最新的觀點,冰雪運動可能起源於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足有一萬多年了。
除了滑雪,滑冰也很早就出現了。早在漢代,就有“踏羊角”的記載,所謂“踏羊角”,就是用羊角製成簡單的滑冰器具在冰面滑行。至於清朝就更厲害了,清朝起于山海關外,也就是我國東北,那嘎達,老適合滑冰滑雪了,滿人不僅利用滑冰滑雪狩獵,甚至還用來行軍作戰,努爾哈赤便曾利用“烏拉滑子”晝夜行軍上千裏作戰。清朝建立以後,冰上活動“冰嬉”也成為宮廷體育娛樂活動參與人數曾達到一千六百人之多。
冰嬉圖 | 圖源自參考資料1
人工冰場不過要説起滑冰,你得有冰啊,一直以來,人們都只能在天然冰面滑冰,直到 19世紀,機械製冷技術幫助我們實現了人工建造冰場,滑冰這項運動終於不再受制於天氣了。
人工建造的冰場通常會在場地下方建造混凝土層,並在混凝土層中預埋管網,低温的液體在管網中不斷循環,降低混凝土層温度至水的冰點之下,這樣就可以在混凝土層之上凍結冰層,建造冰場。
典型人工冰場場地構造 | 圖源自參考資料2
本次冬奧會,秉承着“綠色奧運”的理念,我們在場館建設方面便着重考慮了環保的因素。因此本次冬奧會的速滑場館是奧運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CO₂ 跨臨界直冷技術,不僅高效而且環保。
CO₂ 跨臨界直冷技術人工冰場的關鍵便是人工製冷,人工製冷又可以分為間接製冷與直接蒸發式製冷。
間接製冷,即載冷劑製冷。其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液氨或氟利昂做製冷劑,通過製冷機組運行為載冷劑降温,再利用低温的載冷劑再冰場下方混凝土層的管網中,並通過載冷劑冷卻冰層。載冷劑一般選用乙二醇或鹽水,低温載冷劑在冰層下方管網中流動,通過熱交換吸收熱量。
間接式製冷的優點顯而易見,這種製冷方式只需要很少的製冷劑,比較安全;管道可以使用塑料管,成本低。但缺點也比較突出,首先是製冷劑方面,液氨製冷劑易於製取、價格低廉、性質優異、不破壞臭氧層、無温室效應……但!液氨有毒,一旦泄露,會有刺激性氣味,且容易引起燃燒和爆炸。而氟利昂則是非常好的製冷劑,但大家也知道,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為落實《蒙特利爾議定書》,氟利昂作為製冷劑已經被逐漸淘汰。
直接製冷便沒有載冷劑,全程只有CO₂ 在管網中流動,其原理圖如下圖所示:
CO₂ 跨臨界直冷技術原理圖 | 圖源自參考資料3
CO₂ 經壓縮與冷卻後,轉變為液態,液態CO₂ 經泵泵入冰場下方管網,冰場在這裏就相當蒸發器,液態CO₂ 在管網中蒸發吸收熱量(當然不是全部CO₂ 都會蒸發),實現降温的目的。
那麼,這個跨臨界是啥意思呢?其實也很簡單,CO₂ 的臨界温度是31.1℃,臨界壓力是7.38MPa。冬天冰場室温較低,CO₂ 只在液態與氣態中轉變,此時,製冷系統在亞臨界運行。但如果在夏天,室温較高時,CO₂ 吸熱可能會超過臨界温度,進入超臨界流體相,回到儲液器之後,經過冷卻,重新轉變為液態。這時,CO₂ 製冷系統便在跨臨界運行。物質的超臨界相是指物質在高壓高温下一種特殊相。這種狀態下,物質已經沒有氣體與液體之分了。
CO₂ 相圖 | 圖源自網絡
CO₂ 直接蒸發式製冷優點十分突出。CO₂ 作為天然製冷劑對自然無危害,不可燃,無毒無味,只在濃度很高的時候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價格低廉容易製取;冰面温度均勻性好,冰面温差不超過0.5℃;傳熱效率高;CO₂ 單位容積製冷量大,所需管網管徑小,所需泵揚程小;當然,這種製冷方式也不是全是優點。CO₂ 直接蒸發式製冷中管路潤滑油十分重要,因此需要設計回油系統,另一方面,CO₂直接蒸發式製冷中管網運行壓力高,對管網強度,焊接工藝要求都很高。
CO₂ 跨臨界直冷技術場地構造 | 圖源自參考資料2
瞭解了製冷技術後,那我們就來看看究竟怎麼製冰吧,先來看看我們的主角——國家速滑館。
冰絲帶冰絲帶國家速滑館,是本次冬奧會唯一新建場館,其將與“鳥巢”、“水立方”共同組成“雙奧”之城標誌性建築羣。
“冰絲帶”國家速滑館 | 圖源自冬奧官網
在“冰絲帶”冰面的鋪設中,製冰師要用花灑一層一層地均勻地在場地上灑水,灑水時應保證步調一致,這樣才能保證水層均勻,才能保證冰層均勻,灑的水也有講究,用的是去除雜質的純水。這樣的灑水過程至少要進行四五十次,才能完成。對於速滑場館,冰面厚度一般要求在40-50mm,400米的冰面鋪設至少要一週以上,在製冰完成後,還要經歷整冰和去冰融冰,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冰面。
如此複雜和精細的過程都是為了保證運動員的安全與發揮,冰面的任何瑕疵,都會給運動員帶來致命失誤,甚至讓運動員受傷。速滑館要求冰面要平整,沒有氣泡和裂痕。舉個例子,“冰絲帶”的冰面鋪設完成後,任意3平方米的最大誤差,不超過2mm,可見製冰之精細。
“冰絲帶”速滑館佈局圖 | 圖源自參考資料1
為了提高冰面質量,溜冰場可能還會在冰里加牛奶,這時因為牛奶油性大,往冰里加牛奶可以提高冰的彈性和抗裂能力,即使面對冰刀也可以減少劃痕。不過,“冰絲帶”可沒有用牛奶,指望去現場吃牛奶刨冰的朋友可以安心看比賽了。
説到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冰絲帶”裏的冰要求沒有裂痕和氣泡,那我能不能利用這種製冰技術在家裏去製作冰可樂裏的冰塊呢?
透明冰塊當然是可以的,你也可以先撒很薄的一層水,等水凝成冰後,再在冰上繼續灑水,讓其凝固,如此下去,你也可以得到一大塊沒有氣泡的冰。不過還有更簡單的方法,你可以用一個保温箱,裏面放滿水,去掉蓋子,放進冰箱,慢慢冷凍,不要徹底凍透,凍住上半部分就可以,讓下半部分還是液態,這樣凍好的上半部分就是沒有氣泡的“完美”冰塊了。
圖源自pixabay
這個原理簡單説,就是利用保温箱,讓水只有表面接觸冷源,這樣水的結晶(即結冰)就會從上往下進行,就會將水中的雜質和氣體“擠下去”,下層的水就是用來承接這些雜質和氣泡的。這個過程其實和“冰絲帶”製冰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這裏結冰的方向反了而已。當然,你也可以試着去除水中的雜質,不過僅是煮沸並不能完全去除雜質,建議蒸餾試試。
至於更詳細的原理就要涉及到結晶的過程,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結晶的成核和生長理論。
晶體的成核與生長我們認為,結晶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物質處於液態時,分子具有較大的自由度,但分子運動中有可能會出現少許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微小的晶粒,晶粒與液體的表面能比較低,因此後續液體中的分子運動到晶粒附近時,就傾向於與晶粒成鍵,按晶格對稱性構建成晶體。這樣,就像搭積木一樣,晶粒就會越長越大,最終形成晶體。
但晶體的成核需要克服勢壘,這也很好理解,如果液相可以自發成核,那物質的液相就不可能是可以穩定存在的。一般對於純淨的液相,成核的動力有三種,即恆壓下的過冷度,恆温下的過飽和蒸氣壓以及恆温恆壓下的過飽和濃度。水的結冰就是温度達到水的冰點以下,在這裏就是恆壓下的過冷度,換句話説,在壓強不變的情況下,當温度達到液相的凝固點之下,晶體便可以克服勢壘成核。當然,關於成核理論,現在也有一些最新的理論。
但當溶液中存在雜質時,會發生非均勻成核。這是因為雜質粒子與液相的分界面的界面能會降低成核的勢壘。在雜質處處天然便存在一個界面,自然比液相分子自發聚集憑空創造一個界面容易。因此,雜質處更容易成核。
冬日肥皂泡的結晶過程 | 圖源自pixabay
我們如果正常冰凍時,成核會首先發生在雜質處,因此除非你能將水中所有雜質全部去除,否則將雜質凍在冰裏無可避免,但如果我們利用保温箱只在水的表面冷凍,水錶面只有一層接觸冷源,在過冷度的驅使下,水在表面附近成核冰向下生長,而生長過程中雜質便不容易摻進去了,因此上層冷凍的冰塊不會包含雜質。
冬奧“冰絲帶”製冰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比咱們這個高級一些。首先,冬奧用的水本身便幾乎沒有雜質,噴灑的過程中每次又只噴灑薄薄一層,在這一層中幾乎可以認為沒有雜質,因此可以成核和生長過程都不會被打擾,得到的就是完美的冰層。
冰闊落 | 圖源自pixabay
這樣看來,我們在可樂里加的冰塊,還算是“冰絲帶的遠房親戚”呢。
*參考資料:
[1]盧耀星. 速滑館建築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
[2]王派,李敏霞,宋瑞濤,詹浩淼,馬一太.CO₂ 跨(亞)臨界製冷人工冰場的分析與研究[J].製冷技術,2020,40(02):25-30.
[3]劉楷.自然工質CO₂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冰場的運用[J].製冷技術,2020,40(02):20-24.
[4]張振雯,宇文怡旋,張振迎.CO₂ 製冷技術在人工冰場中的應用現狀[J].製冷,2021,40(02):28-33.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網站 (beijing2022.cn)
冬奧冷知識!45分鐘內澆完6000平方米的冰面_嗶哩嗶哩_bilibili
溜冰場的冰裏為什麼要加牛奶?_嗶哩嗶哩_bilibili
七、晶體的成核與生長 - 豆丁網 (docin.com)
成核_百度百科 (baidu.com)
【前沿報道】Science Advances:晶體如何形成——關於成核途徑的理論----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cas.cn)
透明冰塊,包教包會,不會退幣。_嗶哩嗶哩_bilibili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