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如果不是肖賽冠軍的頭銜,這個早上睡到11點才起牀的年輕人,就像一個我們身邊的普通大學生。在24歲的劉曉禹身上,完全沒有“雞娃”的學琴痕跡,儘管,不用懷疑能獲得五年一屆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背後的天賦和訓練。
在劉曉禹趣味盎然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少年:7歲想學鋼琴了,爸爸就給他在報紙上找了個老師;熱愛游泳,小時候每天都遊,一度想走上體育道路;圍棋和遊戲都玩得不錯,還喜歡歷史和繪畫……他説,自己沒有因為學琴耽誤過其他興趣愛好,“練琴能有多長時間,一天中還剩下很多時間可以幹別的事”。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劉曉禹正在韓國首爾,“幾個月都回不了家了”。拿到冠軍一個月,還沒來得及總結獲獎感受,他的時間就在演出和安排演出中度過,全球巡演已經排到了明年2月。有人八卦他準備怎麼花獎金,他説,得收到後再講。
劉曉禹説:“爸爸一直強調,沒有什麼事情是我一定要做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我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因為沒有任何人能代替我生活。這一點我小時候當然無法理解,但我現在理解了,鋼琴是我自己的選擇。”
中青報·中青網:你在台上會有即興的成分嗎?
劉曉禹:肯定啊,每次彈肖邦,即興發揮的部分是不可缺少的。我一直到上台,還在發現一些新東西,這個東西還在不斷變化,不要用持續或平穩的表達方式,這樣才鮮活。
中青報·中青網:最後一個出場會緊張嗎?
劉曉禹:反正我也沒有聽別人的,沒什麼影響。而且最後出場有個優勢,我不用太早起牀,這個對我比較重要。
中青報·中青網:心態為什麼這麼好?
劉曉禹:一是我在平時練習的時候,就會想象是在舞台上,現在的科技允許我這麼做,所以我對上台的感覺不陌生,已經在這個“廳”裏彈過幾百遍了;另外就是我在比賽的過程中,不會太關注外邊的事情,一直在自己的世界中,就不會有特別的壓力。
我是上台比較容易激情的人,所以彈的時候一直想怎麼剎車,就怕自己不穩,我更注意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中青報·中青網:高手對決,除了技術,什麼最重要?
劉曉禹:一般是審美,這個很難講清楚,與人從小的成長環境和所接受的事物都有關係。畢竟音樂與人結合,才叫風格。
比如,我説過我有非常多的愛好,所以一開始練琴每天可能只有15分鐘20分鐘,一直沒有特別急功近利的心態,所以我的音樂可能比較自然。
中青報·中青網:獲得冠軍,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劉曉禹:學琴的小孩都會有一個夢想,有朝一日到處飛到處演。但是真正發生以後,又發現會有各種具體的麻煩。一開始我有點焦慮,怎麼節奏突然變得這麼瘋狂,現在慢慢適應,適應了之後也會開始享受這種感覺。
其實都可以説很規律,以前是學生上學的規律,現在是天天坐飛機住旅館的規律。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想辦法安排時間,在自我成長和演出之間找一個平衡。
中青報·中青網:學琴的過程中,父母和老師嚴厲嗎?
劉曉禹:我肯定不是神童了,學琴也晚。7歲的時候,我的第一個鋼琴老師是爸爸在報紙上找的,一個準則就是老師要耐心。
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我是屬於那種如果做得太狠肯定就不願意去做的人。所以,不是説每天一定要練多少時間,喜歡,自然會去做。有時候一天不練,有時候一天六七個小時。這是藝術,不是工作。
中青報·中青網:有沒有想放棄的時刻?
劉曉禹:肯定會有,所有人都會有吧。可能在我十五六歲時候,原因我忘了,反正就是不想幹了。
中青報·中青網:如果不做鋼琴家你想做什麼?
劉曉禹:沒想過,但是我興趣確實挺多,每天都游泳,想過從事體育。但又想到游泳的黃金年齡很快就結束了,還是鋼琴吧,可能會越老越出彩。
中青報·中青網:你師從鄧泰山,他是1980年的肖賽冠軍。從師承的角度,你覺得他除了技術,還教會了你什麼?
劉曉禹:他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東西,鋼琴家的生活不能只有音樂。他就像一個好朋友,甚至是一個家庭成員,沒有什麼不能跟他分享,平時聊天的時候也不是隻聊音樂。
中青報·中青網:在疫情之前,你每年都會回中國,你對國內什麼最感興趣?
劉曉禹:最想念的是好吃的!每次回國,感覺一切都朝氣蓬勃,年輕人都特別有活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