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鵬能從魯能主教練的位置上下來,的確有些出人意料,但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往往都是勢在必然,這一點看看魯能公告的最後一段就能可見一斑,公告稱:將始終以加強本土教練的選育、俱樂部管理人才的培養,青訓建設為抓手,矢志不移加大中國足球人才的培養力度,為中國足球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説明白了就是一個李霄鵬倒下去,還有千千萬萬個李霄鵬站起來,在培養本土教練的道路上,魯能要一口氣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現在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所以説在李霄鵬下課的問題上,首先是李霄鵬自己犯了一個錯誤。魯能可能是願意跟隨足協的號召培養本土教練。但是這個教練的選擇並非唯一,李霄鵬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並不是那個唯一,但是他認為他是唯一,從他接受央視採訪的時候侃侃而談自己是董事會重點培養對象的時候,就能看出他把自己當成了唯一。都説一朝天子一朝臣,政策可以不變,但是人選可以隨時變化,因為人選多得是。沒有李霄鵬可以有郝偉,這樣的道具還會有很多,還有韓鵬還有周海濱,還有劉金東等等。
如果説李霄鵬犯的是認識上的錯誤,那麼魯能就是方向性的錯誤,從歸化德爾加多就能看出,魯能一直都是緊跟足協改革的步伐,雖然被足協玩得團團轉,冤枉錢花了一大把,最終落得一身騷。但是這都沒有改變魯能和足協穿一條褲子的決心和勇氣,有一點你虐我千萬遍我待你如初戀的感覺。足協號召培養國產教練,看看從國安到恆大再到上港,誰都沒有理會,倒是魯能立馬響應,把李霄鵬推上了前台,其實魯能根本沒有考慮好到底要在哪一方面做出貢獻,就是鬍子眉毛一把抓,老話説得好:一手難捂倆雀。要不就是重點培養球員,要不就是重點培養教練,而從魯能的實際情況看,它更適合培養球員,而不是教練。或者説用魯能這樣的俱樂部培養教練有點糟踐好東西,浪費好資源。
大家都説魯能是中超青訓最好的球隊之一,是為整個聯盟輸血的主要球隊,球員培養可以説是人才輩出,從第一名廣州恆大到最後一名天津泰達,許多球隊都有魯能青訓的身影。還有的是骨幹力量。更有韋世豪這樣的聲名鵲起的年輕才俊。那麼俱樂部留隊的年輕球員都是魯能青訓的佼佼者,這應該不是問題,這些佼佼者是用來培養成足球場上的精英還是用來給可能的精英教練當練手的材料呢?這就成了問題。培養年輕教練就要犧牲一定的成績,就要犧牲一定的年輕球員的成長,這是一個必然的代價。而這個代價對於魯能來説有些沉重。
首先,當下中超各球隊真正做青訓的球隊並不多,像魯能這個樣鋪開規模的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説是是為數不多的中超輸血站之一,但是魯能成為了中超輸血站,但是並沒有成為國足輸血站,從裏皮到李鐵,魯能青訓在國腳的輸送上一直都比較尷尬,看看如今的國家隊,還有幾人能在國家隊站穩腳跟?劉彬彬吳興涵沒有,劉洋沒有,如今已經到了郭田雨這一代,能否站穩腳跟還需時日。我們再看看現在如日中天的韋世豪,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他沒有當初的“叛逃”,那麼他在魯能能否踢出來呢?這恐怕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為從魯能算起,到上港再到國安,最終也只是在恆大生根開花而已。本賽季以魯能的青訓體系為基礎來看,U23登場時間全聯盟倒數第二這似乎更能説明問題,年輕球員成長的機會還有多少?
其次從需求角度來説,中國足球當下到底是需要精英教練還是需要精英球員?很顯然是球員,多少大牌教練在中國足球上折戟沉沙,不是因為人家不是好大廚,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好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裏皮留給中國足球的是什麼?不是衝擊世界盃的半拉子工程,而是打開了歸化的大門,為什麼?不就是想找到更好的食材做頓大餐嗎?可惜最終還是氣走了,原因還是中國這些街溜子球員。
第三退一萬步講,魯能在中超也算是豪門球隊,雖然這些年有些落魄,但是也不是完全苟活的球隊,肯定還是有自己對成績的要求,這也是球迷最基本的訴求,不可能為了培養一個前途未知的教練而放棄對所有成績的追求,一年行,兩年行,三年可能就太長遠了,本賽季魯能的目標是聯賽前三名,目前看困難有多大一目瞭然。也就是説三年時間四大皆空,其實離冠軍曾經是那麼近。這就是培養教練的代價之一,面對這種代價魯能還有多少耐心呢?
其實説白了,魯能培養年輕教練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目前看做法是完全錯誤的,一方面是捨本逐末,忽視年輕球員的培養。另一方面對年輕教練拔苗助長,急於求成,走的是徹底的形式主義,看着是兩條腿走路的繁榮,最終卻是寸步難行的頹廢。李霄鵬下課原罪也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