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全國智力運動會(下稱“五智會”)圍棋賽場的安檢門外,棋童家長們的身份最容易識別。開賽前,叮囑孩子別記錯座位號;比賽中,就站在場外苦苦等候。這場景就像接送孩子參加考試一般。
五智會今日正式開賽,圍棋大項共設11個小項,首個比賽日進行八個小項的角逐。賽場設置在合肥香格里拉大酒店二樓,宴會廳“變身”為容納數百人的賽場,這裏既有全國頂級的男女職業棋手,也有在業餘棋界名聲不小的高手,當然還有不少稚氣未脱的小選手。
來自北京隊的陳浩煊是參加業餘男子組年紀最小的選手,今年只有8歲。學棋兩年多來,天天陪同他學棋的爸爸也成了“半個棋迷”。站在賽場外,陳爸爸不僅認得出進進出出賽場的各路名將,也能細數全國各大道場,還通過兒子參加比賽結識了不少棋爸棋媽。説起兒子對圍棋的痴迷,陳爸爸兩眼放光,不過,他最糾結的事還是到底讓孩子學習還是下棋?面對這道單選題,和大多數圍棋家長一樣,他面臨着三大糾結的難題。
一是,何時作出選擇?“像他8歲這個年紀,我知道已經有幾十個小朋友半工(下棋)半學,甚至已經中斷學業、天天學棋了。”面對同齡人的壓力,陳爸爸糾結的是 “到底是早早放棄學業,換得未來更大的成長空間;還是晚一點作出選擇,對學業影響儘量少一些”。如今作出選擇的年齡比過去提前了不少,不少孩子從小學低年級就立志成為“衝段少年”,並將在幾年後參加“圍棋高考”(定段賽)。
參加“圍棋高考”也要挑選“重點高中”,這是大多數圍棋家長面對第二大難題。過去,各種道場是“衝段少年”的培訓之地,但近年來,全國各地家長似乎更願意把孩子送往杭州智力運動學校,“從七八歲進入讀訓班,然後上衝段班,定段後成為職業棋手”。陳爸爸認為,杭校的培養模式更為體系化,但這三四年時間需要家長以陪讀為代價,還不一定能順利走過獨木橋,這也是許多家長的糾結之處。
12歲的福建隊棋手葉子萌今年剛剛定段,她就是這樣走來的,“三年級的時候,媽媽陪我到杭州,從讀訓班上到衝段班,我只給自己一年的衝段時間,如果不成功,就回家”。在今年的613位衝段者中,只有36人通過“圍棋高考”,跨入職業圍棋行列,葉子萌就是其中之一,這讓她下定決心繼續走職業棋手之路。
至於職業棋手的未來之路會否越走越窄?在讀書還是下棋的選擇題背後,這可能才是家長們最根本的顧慮。過去,在競技之路上,只有金字塔尖的佼佼者才能被看見。然而人們似乎看到了轉變的希望。除了擔任圍棋教練之類的相關工作外,職業棋手還可以特招進入大學,也有像戰鷹二段這樣成功“破圈”的案例。別看葉子萌年紀雖小,她卻堅定地告訴記者,未來職業棋手的道路還會更加寬廣。
戰鷹(右)/彭荃代表山西隊參加混雙比賽
在時代變革之中,家長們也看到了樂觀的轉變。過去,低段位的棋手比賽機會寥寥,很多賽事只有等級分前三十二名的棋手才能入圍。但從今年常昊九段上任中國圍棋協會主席以來,許多賽事增加了預選賽,讓更多剛定段或低段位的職業棋手有了比賽和提高的機會。
陳浩煊爸爸還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像馬天放等業餘天王,即便沒有定段,也可以在業餘比賽中打得風生水起。也許在我孩子長大的一天,職業和業餘之路也會打通。我相信圍棋之路將走得越來越好”。
(本報合肥10月26日專電)
作者:吳姝
編輯:穀苗
責任編輯: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