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聽到過這樣的評價:“眾所周知,羅恩-丹尼斯的問題是總無法和旗下最棒的兩位車手相處……的確,讓我們快速的回憶一下他大致與哪些車手合作過,但又產生了問題:尼基-勞達、阿蘭-普羅斯特、艾爾頓-塞納、米卡-哈基寧、大衞-庫特哈特、費爾南多-阿隆索、劉易斯-漢密爾頓……
是他們產生的矛盾通常都是關起門來處理的,並沒有什麼車隊會願意讓大眾看到車隊隊友之間的矛盾,並且這些問題的大多產生原因都是這位邁凱輪的車隊經理的偶爾出現“腦子短路”。出現問題時,車隊常常把車手們的賽道表現不佳認為是出現問題的一個原因,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這些車手中的大多數在離開車隊時都至少有一個世界冠軍頭銜,都展現出他們非同凡響的能力,而出現的問題更經常的原因是賽車故障。
另一方面,有着相似問題的擁有最悠久歷史的法拉利車隊,也總是將曾經滿載承諾的合作關係變成一出充滿挫折和失望的肥皂劇,與邁凱輪不同的是,這樣的鬧劇常常登上新聞頭條。你可能會説,其實這種情況在這項運動的萌芽階段就已經發生過了,當時阿爾貝託-阿斯卡里和恩佐-法拉利因為薪水問題而鬧翻了,結局以阿斯卡里的離開告終。這一傳統似乎成為了車隊文化的一部分延續至今,你時常能發現,無論誰執掌法拉利車隊,那些與車隊交織在一起的如雷貫耳的名字,約翰-蘇提斯、勞達、普羅斯特、邁克爾-舒馬赫、基米-萊科寧、阿隆索,以及最近的塞巴斯蒂安-維特爾,他們都曾經歷過相似的故事,被隆重的推到舞台的最前方,被給予厚望,然後又被無情的拉下舞台,最後被迫離開。從維特爾薪水減少到逐漸邊緣化的故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未能將世界冠軍的頭銜帶回馬拉內羅,即使部分責任在車隊身上,但車隊也將更多的問題歸到了他的身上。Scuderia有一種令人抓狂的特殊能力,那就是從車隊的角度亂“扣鍋”,這的確讓人抓狂。
再回顧法拉利的隊史,不僅僅是維特爾,每個故事都那麼離奇又神似,僅在過去的15年裏,我們就看到了車隊為了促成萊科寧的加盟,迫使舒馬赫讓位而宣佈他提前退役的華麗場面,也看到了為給阿隆索提供了一個位置,直接支付違約金買斷萊科寧的合同,萊科寧為此離開F1兩年,有勇有謀的阿隆索就有完美結局嗎?阿隆索在經歷了一場場激烈的比賽卻沒有收穫冠軍的挫敗後也離開了。除了在賽道上的表現總是差點火候之外,法拉利與車手的故事還有不止一條共同的主線,最突出的一個共同故事就是車隊的內部政治,這也構成了每個故事的相似之處。
回想萊科寧加盟法拉利時,盧卡-迪-蒙特澤莫羅認為七車神舒馬赫是明日黃花,而萊科寧更適合法拉利的未來,千禧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代常常會把2006年意大利大獎賽期間宣佈邁克爾退役的新聞發佈會,描述為“愚蠢的舉動”,但歷史如大家所見,之後也是蒙特澤莫羅的搖擺不定使萊科寧在職業生涯最好的時期被迫離開,他在那場提前結束的合作鬧劇中起了不小的作用,而在阿隆索的離開,他的搖擺不定和唯利是圖也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馬拉內羅,追求長遠利益的結果,常常因為外部的壓力而被扭曲,因此過程也變得令人匪夷所思。壓力常常來自於,包括菲亞特集團的高層恩怨,還有意大利媒體煽風點火的輿論。這使得車隊將拋棄一個被認為表現不佳的車手或者被外界認為抱怨太多而使團隊失去動力的車手,做為了一種爭取時間和積極公關的廉價方式,這樣的方式不一定最正確,但一定在短期內最有效。然而諷刺的是,維特爾的處境從他來到法拉利的那一刻起就很棘手,蒙特澤莫羅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製造了維特爾被排擠的環境,即使當時他與法拉利簽訂了長期的合同,也有共同的目標。2014年蒙特澤莫羅高調的卸任法拉利主席,但這樣的人事變動並不足以挽救蒙特澤莫羅職業生涯的聲譽。同時它帶來了其他附加的影響,他的離開在某種程度上意味着在接下來的幾個賽季裏,維特爾所處的環境已經充滿了潛在的敵意,因為他是前主席的所青睞的車手。新任首席執行官馬爾喬內,後來的阿里瓦貝內,現在的比諾託,在上任時都不那麼支持他,所以維特爾能堅持這麼久真的相當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