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故事 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力量

冬奧故事 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力量

2月11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男子5000米接力半決賽在首都體育館舉行。圖為加拿大隊隊員查爾斯·哈梅林(右二)在比賽中。 新華社發

冬奧故事 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力量

2月12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女子鋼架雪車比賽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舉行。圖為獲得季軍的荷蘭選手金伯莉·博斯在賽後致意。 新華社發

冬奧故事 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力量

2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高山滑雪男子滑降項目比賽在延慶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舉行。圖為獲得亞軍的法國選手約翰·克拉雷在賽後慶祝。 新華社發

冬奧故事 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力量

2月9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賽在北京首鋼滑雪大跳台舉行。圖為挪威選手伯克·魯德在比賽中。 新華社發

北京冬奧會精彩紛呈,運動員們努力拼搏,挑戰極限,不斷超越自我,演繹着一個又一個動人的冬奧故事,向世界傳遞“一起向未來”的信心和力量

挪威自由式滑雪運動員伯克·魯德——

因為熱愛  夢想成真

本報記者  陳尚文

首鋼滑雪大跳台“雪飛天”見證了冬奧會新增項目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的產生。2月9日,挪威選手伯克·魯德憑藉出色的前兩跳提前鎖定冠軍。魯德在賽後坦言:“在我十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夢想成為滑雪奧運冠軍。如今夢想成真,我感到十分驕傲。”

在北京冬奧會上,無論是資格賽還是決賽,這位20歲出頭的小夥子看起來都很放鬆,總是面帶微笑。“這種感覺就像與滑雪相戀。”魯德説,最初選擇滑雪就是因為熱愛,“這份熱愛,讓我時常忘了訓練的辛苦和比賽的壓力”。

魯德的職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在2016年利勒哈默爾冬青奧會上獲得自由式滑雪坡面技巧障礙金牌後,他滿懷希望能夠有機會參加冬奧會,但因為資歷的緣故,未能入選2018年平昌冬奧會挪威代表團。

之後的賽季,魯德沒有灰心,而是積極參加更多比賽。2020年7月,父親查出癌症,讓魯德備受打擊。“那是我一生中非常艱難的一段時間。”魯德回憶説,面對父親的病情他感到有些無助,他選擇更多地陪伴在父親和家人身邊。遺憾的是,魯德的父親還是在2021年4月離開了人世。

在北京冬奧會上奪冠後,面對鏡頭,魯德舉起手臂,近距離展示了一個金色手鍊。這是父親送他的禮物。“父親總是鼓勵我,無論怎樣都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從不在乎我的比賽結果,只在乎我是否快樂。”魯德相信如果父親看到他獲得冬奧冠軍,一定會為此而驕傲。

對魯德來説,首鋼滑雪大跳台並不陌生。2019年,他就曾在首鋼滑雪大跳台舉行的“沸雪”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賽中獲得冠軍。在這裏再次奪冠,讓魯德感嘆,“這個滑雪場地細膩流暢,從高高的出發台上看到的風景令人享受。”他説,“雪飛天”成為世界上首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場館,將是滑雪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的福音。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挪威以16金8銀13銅的成績,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位。挪威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不足百人,整體實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挪威具備開展冰雪運動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其國土超過1/3位於北極圈內,很多地方一年中近一半時間是冬天。此外,在魯德看來,更為重要的是,挪威人有愛好體育運動的傳統。很多人童年的快樂來自在冰天雪地中的盡情玩耍,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教練。據估算,挪威全國有1萬餘家體育俱樂部,為兒童接受體育運動啓蒙和全民廣泛參與冰雪運動提供了良好的設施條件。超過90%的挪威兒童和青年定期參加體育活動,專業的體育運動員從中脱穎而出。

挪威的兒童和青少年體育教育不設置獎牌,也禁止給未滿13歲的孩子排名打分。“孩子們運動的目的不在於競爭和取勝。”挪威冬奧代表團團長托爾·奧弗萊博表示,人們在運動中感受快樂,積極融入社會,參加運動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成為職業運動員。

法國高山滑雪運動員約翰·克拉雷——

奮力拼搏  終有收穫

本報記者  楊  迅

在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男子滑降比賽中,41歲的法國選手約翰·克拉雷獲得銀牌,他也成為高山滑雪領域年齡最大的冬奧獎牌獲得者之一。克拉雷用這枚寶貴的銀牌,詮釋了堅持和拼搏的意義,他在賽後説:“不管是20歲還是41歲,這都不重要。獲得這塊冬奧獎牌將成為我一生中美好的回憶。”

1996年,15歲的克拉雷就開始參加國際雪聯旗下的賽事,首場比賽排名第三十二,他對未來充滿期待。2003年,他第一次參加世界盃,總積分排名140位,2010年在温哥華冬奧會上他未能完成比賽,2019年獲得世錦賽銀牌。歲月如白駒過隙,克拉雷不再年輕。他的排名進入世界前列,卻總也觸及不到冠軍,正常發揮時能進前10,每隔一兩年能站上某個分站賽的領獎台。在之前的3屆冬奧會上,他都未能進入前3名。有人問他準備何時退役,但克拉雷始終活躍在賽場上。

高山滑雪是複雜程度最大的冬季體育項目之一,被譽為“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其比賽地形陡峭多變。在滑降比賽中,瞬時滑行速度會突破100公里/時。克拉雷在訓練時曾多次受傷,他有時感到耳壓有變化,甚至耳鳴,但他從未言放棄。

北京冬奧會前,克拉雷的世界盃滑降年度排名連續3個賽季位列前10。北京冬奧會對這名老將來説,是一次難得的再度衝擊獎牌的機會。比賽發令槍響,克拉雷就全力以赴向前衝,“我一直在衝,衝得非常狠,冒了很多險。”克拉雷説,雖然自己看不到計時器和排名,“但我知道自己滑得很好”。

比賽結果出來,克拉雷雖沒能站到最高領獎台,但一枚冬奧會銀牌已經足以證明他的拼搏和奮鬥是值得的。

“從小時候起,我做事就比別人慢,包括走路、説話和其他事情。而我的運動生涯,也延續了這個特點。”克拉雷坦言,“在35歲時,我曾經一度懷疑過自己的職業生涯,但我還是沒有放棄這份事業,最終決定根據每年的實際情況考慮未來的規劃。”

“現在我也沒有感覺自己年齡很大,我媽媽一直都還叫我‘男孩’呢。”克拉雷笑着説。雖然這枚冬奧獎牌來得遲了些,但克拉雷表示,“我覺得這樣的堅持是值得的,因為這讓我在面對未來時更有信心了。”

加拿大短道速滑運動員查爾斯·哈梅林——

相信自己  不懈努力

本報記者  暨佩娟

2月16日晚,在首都體育館舉行的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男子5000米接力比賽中,由37歲老將查爾斯·哈梅林領銜的加拿大隊獲得冠軍。哈梅林參加了5屆冬奧會,共獲得4金、1銀、1銅6塊獎牌,是加拿大歷史上獲得冬奧金牌最多的運動員之一。

哈梅林説:“在這次比賽中,除了我自己,其他隊員都很年輕。過去4年裏,我們付出巨大努力,在冰面上度過了很多難忘的訓練時光。決賽時,我們進行了完美的接力,最終獲得了勝利。”

哈梅林也是北京冬奧會加拿大代表團開幕式旗手。“太意外了,我做夢都沒想過能成為旗手。”哈梅林説:“無論如何,這是一份榮耀,我為自己感到驕傲。”

“我和隊友們在奧運村裏度過了愉快的時光。我們玩得很開心,也能專注於練習和比賽,在需要認真的時候認真面對,最後帶着金牌回家,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最好狀態。”哈梅林告訴記者,首都體育館的冰面和賽道,是“最好的冬奧會短道速滑場地之一”。

哈梅林1984年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個體育世家。他的父親先後擔任加拿大短道速滑國家隊教練、主管。在父親的激勵下,哈梅林10歲時開始接觸短道速滑。他於2003年加入加拿大短道速滑隊,並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的短道速滑5000米接力比賽中,與隊友一起贏得銀牌。

每逢假期,哈梅林就和他的弟弟、後來成為他隊友的弗朗索瓦·哈梅林一起滑冰。“我很喜歡在冰上滑行的刺激。每次我們去溜冰場,就像在參加一場家庭活動,玩得很開心!”哈梅林説。

關於如何長期保持訓練和比賽的熱情,哈梅林説:“我只是在做我最喜歡的事情。我想説,如果你心懷夢想,同時相信自己,去為之努力,就能實現它。一切皆有可能,哪怕你已經不再年輕。”

短道速滑項目男子5000米接力是加拿大的強項,自1992年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會設立該項目以來,加拿大在這一賽事中共獲得7枚奧運獎牌。

加拿大有着悠久的冰雪運動歷史。19世紀80年代,冰球運動在加拿大迅速普及。為了擺脱嚴寒,一些地區相繼修建室內冰球場,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經常到室內冰球場練習。隨後,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魁北克以及温尼伯等城市相繼出現了室內速度滑冰比賽。為了推動和普及速度滑冰,加拿大於1887年成立了國家管理機構加拿大速度滑冰協會。該協會在全國擁有多個分支,每個分支代表加拿大的一個省或地區,其成員包括運動員、教練、官員和志願者。該協會經常舉辦全國開放日活動,向公眾普及短道速滑運動的知識。

談及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哈梅林充滿熱情地表示,他會繼續從事鍾愛的冰雪運動事業,積極幫助有志於參與短道速滑項目的孩子,“我希望向他們展示在這項運動中如何做正確的事情並使自己達到高水平,幫助他們實現夢想,同時儘自己所能讓短道速滑為更多人所喜愛”。

荷蘭鋼架雪車運動員金伯莉·博斯——

成功轉型  創造佳績

本報記者  白紫微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感到非常自豪!”荷蘭鋼架雪車運動員金伯莉·博斯在獲得北京冬奧會女子鋼架雪車銅牌後激動地説。她不僅為荷蘭奪得了在該項目上的首枚奧運獎牌,同時也創造了荷蘭女子鋼架雪車的奧運會最好成績。

在獲得2021/22賽季女子鋼架雪車世界盃總冠軍後,博斯成為北京冬奧會的奪冠熱門人選。她沒有因此感到過多壓力,“我並不覺得困擾,而是相當放鬆。因為我只是做我想做的事,並傾盡全力,我的目標是四輪都跑出好成績。”她在賽前表示。

在鋼架雪車項目中,運動員以站姿開始比賽,通過奔跑約40米獲得啓動速度後,運動員需要趴在鋼架雪車上,以頭朝前的姿勢從賽道中滑下,並通過腿和肩膀控制方向。比賽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可以達到130公里/時,可以説,這是一項驚險刺激的極限運動。

博斯一直對北京冬奧會充滿期待。去年在北京參加測試賽期間,她就繪製了一幅以中國龍為主要元素的作品,慶祝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參加北京冬奧會期間,博斯在社交媒體上記錄了她參賽和生活的點滴,入住冬奧村後,她曬出了與“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合影。

博斯從小就經常參加體操訓練和比賽,一次機會讓她與冰雪運動結緣。“我和幾個朋友在一個運動會上幫忙,那裏有一條雪橇賽道,我便第一次接觸到了雪橇。”博斯回憶説,運動會結束一個月後,當時16歲的她收到電子郵件,被詢問是否願意去奧地利接受雪橇訓練,從此她便參與到此項運動中來。在2012年因斯布魯克冬青奧會上,她與隊友代表荷蘭國家隊獲得了雙人雪橇項目的銅牌。

然而在更高級別的比賽中,相較於身材高大的成年組選手,博斯在雪橇這個要求運動員必須保持一定體脂率的項目上逐漸喪失優勢。“荷蘭雪橇和雪車聯合會建議我嘗試鋼架雪車,他們認為我在體操訓練中獲得的靈活性將使我在操控鋼架雪車時更具優勢。”她説。

2013年秋天,博斯的主項從雪橇變為了鋼架雪車,但這個轉變並非一帆風順。“我還記得,第一次訓練時的情況並不理想,但我沒有放棄。”在接下來的幾周裏,博斯熟練掌握了鋼架雪車的基本原理。“我絕不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但在第一個賽季,我在歐聯杯上獲得了幾次前十名的成績,我認為這是很好的起點。”

堅持不懈的刻苦訓練終見成效。2016年,博斯在鋼架雪車青少年世界錦標賽上獲得銀牌,並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獲得第八名。由於在平昌冬奧會上的亮眼表現,她第一次有資格獲得國家資助,組建了個人支持團隊。如今,在新團隊的支持下,她的鋼架雪車運動水平也達到了新高度。“儘管我從事的是一項個人運動,但如果身邊沒有團隊支持,就不可能在這些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訓練和比賽之餘,博斯還會回到體操協會幫助年輕女孩練習體操。“體操是我第一個參與練習的運動,儘管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從事體操項目了,但我真的很喜歡參加體育協會的活動。”博斯所説的體育協會,對促進荷蘭體育運動發展功不可沒。在荷蘭,有超過2.3萬家非營利體育協會和俱樂部。很多孩子從小練習體育項目,早早加入各類業餘體育俱樂部。一些業餘俱樂部與專業俱樂部保持長期合作,讓孩子們有機會進入專業俱樂部訓練。通過這種合作,專業俱樂部能在早期發現有潛力的孩子,為體育運動項目輸送大量青少年人才。

作為荷蘭目前唯一的鋼架雪車女運動員,博斯期待有更多運動員出現在鋼架雪車賽道上。“如果我的競技表現和體育故事能激勵其他人加入到這項運動中來,我將非常開心。”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1日 17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44 字。

轉載請註明: 冬奧故事 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