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場奪冠走向戰場打贏

從賽場奪冠走向戰場打贏

從賽場奪冠走向戰場打贏

8月30日,“國際軍事比賽-2021“中國庫爾勒賽區”蘇沃洛夫突擊“項目單車賽最後一輪,中國參賽隊員快速裝彈。趙建璧/攝

    8月22日至9月4日,一場被譽為“軍事領域的奧林匹克”的“國際軍事比賽”在新疆庫爾勒舉辦,來自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埃及、烏茲別克斯坦、委內瑞拉、越南7個國家的300餘名軍人在茫茫戈壁展開沙場競技、巔峯對決,為全世界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軍事盛宴。中國參賽隊在激烈比拼中,共奪得8個單項第一、3個團體第一,囊括了庫爾勒賽區3個項目的全部金牌。

    賽場硝煙散去,留下諸多思考。正如一位指揮員所説,贏得冠軍、獲得獎牌固然可喜可賀,但保持清醒頭腦更為難能可貴。“要想制勝未來戰場,就必須着眼全局、放眼未來,真正把賽場領先轉化為戰場領先,把比賽優勢轉化為作戰優勢,使賽場金牌變為勝戰王牌。”

    拿到冠軍只是起點,戰場打贏才是目標

    單組賽第一、射擊賽第一,接力賽還是第一!剛剛過去的幾天對“安全環境”項目參賽隊員、陸軍第81集團軍某合成旅上等兵劉順來説,可謂刻骨銘心。出生於1998年的劉順是中國二車的車長兼偵察員,也是所有參賽隊員中軍銜最低的戰士,第一次參加“國際軍事比賽”的他,經過與戰友的密切配合,包攬“安全環境”項目3個單項冠軍。

    冠軍來之不易。備賽期間,他和隊友們天天泡在訓練場,穿着密不透風的防毒服練習觀毒、判毒和偵毒,每天堅持提前1小時起牀,主動加練體能,每一道障礙都要經過成百上千次的練習。長時間高強度訓練,讓他磨壞了4雙作戰靴、數套迷彩服和防毒服。長期據槍、捏握把,他的中指、食指前端關節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

    “拿到冠軍只是起點,我更看重的是將來在戰場上準確偵毒判毒,保護身邊戰友的安全。”比賽結束,23歲的劉順在面對媒體採訪時説出的話,多了一份超越年齡的成熟和難能可貴的清醒。

    “成績永遠代表過去,更多的還是要檢討反思,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安全環境”項目比賽結束後,教練員段小虎表示。

    賽場如戰場,戰訓一致才是取得戰場制勝的“入場券”。只有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按照打仗邏輯設計比賽項目和評判規則,把賽場看作是一塊“磨刀石”,把“像打仗一樣訓練”落實在行動中,才能促進練兵備戰向深層次發展。

    筆者在“安全環境”賽場採訪,教練員宋偉介紹,今年“安全環境”項目比賽規則有了新變化:在化學偵察作業區,將往年發放的12支偵毒管減少為9支,這就要求偵察員在沒有任何富餘偵毒管的情況下,完成對隨機佈設的毒劑種類判別,一旦有失誤將無法完成判毒;在輻射偵察作業區,按往年規則規定,距離放射源5釐米內貼標識牌都算正確,今年要求必須精準覆蓋,只要標識牌與放射點沒有重合即為錯判;車輛限寬門障礙的寬度由以往的車寬加60釐米調整為車寬加20釐米,通過難度更大了……

    “這種調整變化,在整個‘國際軍事比賽’賽場是一種常態。”在“蘇沃洛夫突擊”賽場,裁判長助理吳學平介紹,隨機出現靶標的顯靶時間由固定的8秒變成6至8秒這樣一個區間,極大地增加了射擊的難度。

    一位參賽隊員坦言,面對不斷變化的賽場,剛開始心裏確實有過“不適應”的想法,主要擔心拿不到好名次。但賽前訓練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僅僅將目光盯向賽場,卻忘了賽場最終的指向是戰場,賽場設置越是不斷改變,越有利於摔打部隊。

    事實上,國際軍事比賽很多項目、規則的設定和修改,都是着眼戰場所需,並融入了各方在戰場上的實戰經驗。正如庫爾勒賽區中方領隊劉立峯所言:“比賽項目和規則最初的設定,以及後期的調整,都是從實戰出發。”

    把國際賽場當作實戰化練兵的“試驗場”

    “國際軍事比賽”是一個檢驗場,更是一塊“磨刀石”。

    8月30日,“蘇沃洛夫突擊”單車賽第三輪開戰,炮長劉博洋和戰友們作為第一個車組出場。賽道上,戰車捲起沙塵,像一頭髮怒的猛虎向前衝去。越障,一分沒扣;射擊,發發命中;衝刺,刷新了最高時速!最終,劉博洋車組用教科書般的動作,以15分31秒43的成績打破賽事紀錄,成為冠軍車組。

    “‘蘇沃洛夫突擊’比賽集快速射擊、駕駛越障、班(車)組協同一體,項目設計具有很強的實戰性。”比賽間隙,項目裁判長助理楊超上校在接受採訪時介紹,“越障高度設為戰車性能峯值、涉水深度接近裝備極限、靶標距離幾乎是武器最遠射程……可以説,‘蘇沃洛夫突擊’項目設置的目的就是檢驗人與戰車的作戰能力極限值。”

    承辦賽事的庫爾勒某訓練基地,地處大漠戈壁腹地,在2880平方公里的場區內,地形複雜,氣候多變,能為戰術訓練提供多維逼真的戰場環境。

    向極限訓練要戰鬥力成為中外參賽隊每名隊員的追求。筆者瞭解到,小到每個人上車的路線及動作,大到每個障礙的最佳通過方法,隊員們都在反覆研練,目標是達到人與戰車、人與槍炮、車與賽道的完美結合。

    “人與裝備實現最佳結合,才能有效提升戰鬥力。其實,奪第一的秘訣並不複雜,就是一個‘練’字。只有在日復一日的苦練中,靠着雙手與鋼鐵之間建立的感情,才能練出拿第一、能打贏的硬功。”和李夏穎握手時,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滿手的老繭。

    “我感覺,今天的比賽就是一場考核,是對我們平時訓練水平的一次檢驗。”在車長張洋看來,“國際軍事比賽”是和平時期檢驗軍事訓練水平的一把尺子和一面鏡子。“只有平時練出‘肌肉記憶’,把每一項作戰技能練到‘爐火純青’,才能在戰時將人的潛能和戰車性能發揮到極致,實現‘打贏’這一終極目標。”

    “戰訓一致、人車合一”這些道理,並非只有中方參賽隊員懂,其他國家的參賽隊員同樣明白。一名賽事組織者講了一個故事:賽前,俄方裝備通過鐵路運抵庫爾勒車站後,先期乘軍機抵達的俄方參賽隊員來到車站鑽進自己的戰車,隨平板車一起“摩托化”進入賽場。他們解釋説,軍人就要隨時和他們的裝備在一起。

    “只有平時多挑戰極限,戰時才會多一些戰勝敵人的底氣。”站在步戰車前,車長張洋説,賽場的終點是戰場,只有像打仗一樣訓練,像訓練一樣打仗,讓訓練走在打仗前頭,才能牢牢把握戰場主動權。

    學習別人的長處,貢獻自己的絕招

    “這不可能!”一次適應性訓練結束後,俄羅斯“安全環境”項目領隊瓦西里耶夫·瓦列裏·瓦西裏耶維奇少將提出質疑。他從毒劑的反應時間、觀察、判斷、記錄等環節用數據分析了我軍參賽隊員不可能僅用20多秒就能完成隨機設置在50米道路上的3種毒劑的判別。

    此時,“安全環境”項目裁判長助理馮正超沒有過多解釋。他讓俄軍參賽隊教練員隨機佈設毒劑,同時請俄羅斯紅星電視台現場錄像,而後找來替補隊員在同樣的賽道上進行偵毒,結果耗時仍為20多秒,準確率百分之百。

    事實面前,各國參賽隊員驚訝地鼓起了掌,但他們心裏又有一個更大的問號:中國參賽隊員是如何做到的?

    “秘訣就在於第一步觀毒!”該項目偵毒專業教練員宋偉介紹,他們在訓練的時候會把3種毒劑佈設後每隔5分鐘呈現的狀態拍成照片,打印出來讓隊員強化記憶,形成條件反射。因此在賽事要求時間範圍內佈設的毒劑,我方隊員都能第一時間通過觀毒判明毒劑種類,大大縮短了甄別毒劑的時間。

    之後,他們把這一方法教給了外軍隊員,外軍參賽隊的判毒時間也從原來的3分多鐘提高到1分鐘以內。訓練結束後,他們不禁朝中方教練員豎起了大拇指。

    “國際軍事比賽”是中國軍隊開門練兵的重要平台,前來參賽的外國軍隊,有的經過實戰歷練,有的具有很好的職業素養……他們在賽場上的好經驗、好做法,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鑑、取長補短。

    “人還沒進場,防毒手套就練壞了幾雙!”刻苦訓練的烏茲別克斯坦參賽隊員就給馮正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全環境”項目要求參賽隊員全程穿戴防毒面具和防毒服進行越障、駕駛,對人員的體能、技能要求非常高。適應性訓練開始後,烏茲別克斯坦參賽隊總是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由於場地訓練時間有限,隊員們就躲在房間自己練,沒過幾天,防毒手套就被磨破了幾雙。

    備賽期間,白俄羅斯參賽隊員有個習慣,每過一個溝坎、每打一次實彈,都要用筆記本記錄下來。白俄羅斯教練薩維科·伊萬·亞歷山德羅維奇中校介紹,訓練時他都會帶着一份表格,用於記錄參賽車組通過相關障礙的時長,憑藉這樣的數據,他們的訓練成績提升很快,這種數據思維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蘇沃洛夫突擊”項目裁判長助理吳學平告訴筆者,俄羅斯參賽隊進入賽場後幾乎都能在3分鐘之內展開訓練,“這説明俄軍在訓練準備和精細化訓練方面做得很好,由於經過多次實戰檢驗,從俄軍參賽隊員身上我們能夠獲得不少實戰化練兵的有益啓示。”

    場上是對手,場下是朋友

    自“國際軍事比賽-2021”中國庫爾勒賽區開賽以來,不論3個項目的賽況如何,各國參賽隊之間總是會為選手加油、鼓勁,也會為他們的精彩表現點贊。

    “晴空”項目組織計劃辦公室主任王書嶺介紹,為了讓各國參賽隊有更好的比賽成績,陸軍專門組建了由院校專家、專業技術能手和教練員組成的培訓組,對各國參賽隊員進行理論指導和專業輔助,幫助各國參賽隊員熟練掌握武器裝備操作技能。

    場上激烈競爭,場下互學互鑑。從裝備抽籤、交接到後勤保障,從熟悉賽場到學習賽事流程,從授課講解到切磋交流,各國參賽隊都在互幫互助,“交流、友誼、合作”成了此次比賽的關鍵詞。

    “謝謝中國準備的生日蛋糕,這樣的生日很有意義!”前不久適應性訓練期間,白俄羅斯隊就收到一份驚喜:中方為即將過生日的幾位白俄羅斯隊員舉行了一場集體生日,精心準備的晚餐與生日蛋糕,讓身處異國他鄉的他們感受到了來自朋友的温暖。

    8月27日,在文化交流中心的中國館裏,一名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參觀人員站在VR試衣鏡前,不斷“試穿”中國各類傳統服飾,還用手機一一拍照留念,周邊的隊友躍躍欲試,場面熱鬧非凡。“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多樣的文化,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令我印象深刻,我們正在向中國學習。”委內瑞拉參賽隊員薩爾瓦多中尉在參觀中國館後深有感觸地説。

    在其他國家的展覽館內,俄羅斯的套娃與陶瓷擺件、烏茲別克斯坦的傳統刺繡和陶瓷盤子……各國各具特色的展品讓前來參觀的人們流連忘返。

    陸軍承辦“國際軍事比賽-2021”新聞中心主任曹景軍説,通過“國際軍事比賽”這樣一個溝通交流平台,可以進一步促進各國軍隊之間的交流合作,不斷擴大中國軍隊的“朋友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38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賽場奪冠走向戰場打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