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練也能練好技術,引發思考:教練員在學校該教孩子練什麼
1月23日,武漢開始封城,學校正常的足球訓練中斷,至今仍未恢復。作為國內知名的足球專案傳統學校,武漢市江漢區萬松園路小學,疫情期間率先開展線上足球訓練,兩三個月下來,學生足球技術提升明顯,而這些內容是以往教練員在學校花大量時間練的。由此也引發了教練員們的思考:恢復正常訓練後,教練員在學校裡到底應該教孩子們練什麼?
校方:停課不停訓,推出線上訓練
對於疫情期間開展的線上訓練,萬松園路小學政教處主任王玲潔在接受採訪時介紹道:“開展線上訓練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工作推進,採用大塊時間切割的方式安排每天的居家活動。透過安排合適的線上訓練內容,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塑造健康心理,緩解居家生活不規律帶來的焦慮,促進親子關係融洽,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在以球抗疫的堅持中涵養德行。”
1月26日,學校球隊就開始了線上訓練,學校分管領導關注每支球隊線上訓練全過程,並做好相關記錄,包括學生的參與率及效度,教練員的評價反饋等。三個月下來,發現線上訓練效果明顯。孩子們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止訓練,不管從足球技術、身體、心理,還是社會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步。
教練:制定訓練內容,線上指導評估
武漢剛封城不久,萬松園路小學足球總教練鄧世俊就在網上召集以夏珣為首的青年教練員們商討訓練內容,以及訓練過程中的指導。由於教練員接觸不到孩子,線上訓練的落實更多得靠家長。就需要跟家長溝通,做家長的思想工作,有的家長很支援,有的還需要進一步溝通。
線上訓練剛開始實施也有很多不便,有的家長不在家,孩子跟外婆、奶奶或媽媽住在一起,對足球不瞭解;有的家裡空間小,又不能外出;有的家裡沒足球,以及其他訓練器材。教練員們便在訓練科目上想辦法,讓孩子們能夠因地制宜地進行訓練。
訓練內容主要為足球技術基本功,各年級側重不同。
對於線上訓練的效果,六年級隊教練林茂總結道:“這段時間只能在家練技術,戰術訓練停了下來,高年級戰術訓練比例大,對六年級的隊員來說是某種損失。越低的年級,收穫更大一些。在學校訓練是教練對孩子一對多,訓練過程中難以兼顧每一個孩子。在家裡,一個人能在大塊的時間裡磨基本功。歐洲足球發達國家,在這個年齡段很多就是家長帶著孩子玩。整體來看,約1/3的孩子很有幫助,1/3的有一定幫助,還有1/3的效果一般。付出必然會有收穫,足球沒有捷徑!總體來說,只要溝通得當,落實到位,加強督促和鼓勵,效果還是很好的。”
家長:客串教練,和孩子一起練
這次長達數月的線上訓練,家長作為教練——孩子之間的紐帶,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年級球隊隊員潘子豪的媽媽潘啟梅,剛接到線上訓練通知時,覺得頭很懵,“對足球我是門外漢,更談不上指導孩子訓練了。”潘啟梅就看足球訓練影片,認真研究每一個動作,然後和兒子一起訓練。家裡沒有標誌盤、標誌筒等訓練器材,就用紙杯、紙箱來代替。
為了讓孩子訓練感覺不是那麼枯燥,潘啟梅和孩子一起練顛球,還進行對抗訓練。潘子豪原本顛球是弱項,一次只能顛30多個,但看到以前沒摸過球的媽媽在練習後也能顛幾十個,信心得到增強,努力練習後,已經能一次顛1000多個。
潘啟梅認為線上訓練作用明顯,“孩子比以前更加努力勤奮,每天能自覺完成訓練內容。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訓練,效果很不錯,還能增進親子互動,提高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後我會把這種訓練模式堅持下去,陪孩子一起成長。”
四年級女足隊員舒熙雯的家長,按照教練的線上教學動作安排孩子練習,感觸很深,“疫情期間在家練習基本功也挺好的,打下紮實的基本功,畢竟足球技戰術首先還得有了技術才能去練戰術。”
一年級隊員童鑫磊家長,最初感覺壓力很大,“有壓力還是得行動,首先學習了教練發的影片,再看一些關於青訓的影片,用慢動作模式一遍又一遍和孩子一起學習,從笨拙到熟練。透過這三個月的宅家訓練,以及教練每天的精準指導,孩子的自主學習和模仿能力增強了許多,基本功也明顯提升。”
學生:自己在家練,也能練好技術
疫情期間,在家線上訓練,收穫不止是足球技術的提高,王玲潔談到了學校收到的反饋:“有的孩子顛球水平提高了,從能顛幾個到幾十個、幾百個;有的孩子身體協調性變好了,運球比以前更熟練了;有的孩子身體素質增強了,長高長壯了;有的孩子心理變強大了,一場疫情讓他們懂得感恩和承擔責任;有的孩子變開朗了,會跟家人、朋友、教練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感受;還有的孩子長大了,對事物的認識有自己的看法,有目標和理想了……整個球隊也在穩步向前,良性發展。”
四年級女足隊員舒熙雯,以前左腳比右腳差,這次在家側重左腳有球練習,目前已左右腳基本均衡。顛球進步同樣明顯,從一次800個提升到1200個,1分鐘最快160個提升到185個。“現在可以熟練地顛6個部位的球,還需要加強外腳背顛球。學校的線上教學糾正了好多細節,讓我感覺太受益了。” 舒熙雯總結道。
一年級隊員童鑫磊說道:“新型冠狀病毒來襲,我們不能在足球場上享受踢足球的快樂了。從過完春節開始,教練指導我們宅家訓練,我在媽媽的幫助下已經訓練了三個多月。訓練的內容很多,每天訓練,我宅在家也能享受足球帶給我的快樂,還能強身健體。”
反思:校園足球,教練應該教孩子練什麼?
疫情期間,孩子們在家自己練技術,提升很快。以往在學校,教練員花大量的時間是在給孩子們練技術,逐步形成了“顛、停、帶、小比賽的足球訓練模式”。就在最近中國足球青訓教父徐根寶說道:“誰能解決動的問題,誰就是好教練。”關鍵詞在一個“動”字,對此,鄧世俊認為:“這個‘動’其實有很深的內涵,涉及到為何動?動到哪?用什麼方式動?何時動?動多久?動多少次等問題,徐根寶指導說的‘動’,簡單理解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想不想動,是態度;二是能不能動,是能力(這其實涉及到體能、技戰術、心理、社會等多個範疇)。”
這個“動”,是指誰動?球場上無非就是有球和無球兩種狀態,有球的永遠只有一人,無球的有十人,但我們青少年的訓練,更多關注的是有球的那一個人。要使場上11個人和所有替補隊員都理解這個“動”。這就應證了國際足聯講師郭家明先生之前談到的——中國足球落後根本的問題就是缺乏教育。這才是我們的教練員應該反思的,也為我們日後的訓練提供了新的啟發和思路,更是疫情期間線上訓練帶給我們的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