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本身生理、心理的特點,1-2歲的孩子乳牙尚未長全,咀嚼能力差,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對烹調小兒的菜餚要求也很高,既要注意儘量多儲存食物中的營養素,易於消化吸收,又要講究菜餚的色、香、味、形俱全,有利於增進小兒的食慾。
第一,在菜餚原料選擇上,宜選擇新鮮、易煮爛、易咀嚼的食物。
如多選新鮮綠葉菜,少選筍類,多選豆製品,魚類選擇肉多刺少的海魚或淡水魚,如帶魚、鯧魚、鯰魚等。肉類宜買少骨少筋的,如雞胸脯肉、豬腿肉等。
第二,在食物初加工時,做到先洗後切。
蔬菜先浸泡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然後清洗;魚、肉、蝦應清洗乾淨,減少腥味;切菜時注意,1歲左右小兒的菜餚還應切得稍微小一點、細一點,既適合孩子口形的大小,又可以成為孩子的手指食品,能拿在手上吃。水產品、肉類須去骨、去刺。
第三,烹調的方法多采用炒、煮、蒸、燜、煨等,而儘量不用或少用油煎、油炸、燒烤等方法。
蔬菜一般用急火快炒;肉類可先用蛋清、澱粉上漿後炒用,也可燉湯;魚類以清蒸或燉湯為佳。在調味時講究清淡、少刺激,低鹽、少糖、不用味精,特別注意不要以成人的口味標準來對待嬰幼兒的口味。
第四,在烹調過程中,講究各種菜餚的搭配,注意色、香、味、形,刺激孩子的食慾。
食物的品種應經常變換,以引起孩子的興趣,有新鮮感,願意嘗試。
第五,食物的製作和烹調中,除了強調平衡膳食外,也要考慮季節特點。
春天,陽光明媚,萬物復甦,日照陽光明媚。孩子長得快,多吃富含鈣和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蝦、燉豆湯配肉骨頭等,促進嬰兒骨骼的生長。夏季天氣炎熱,出汗量大,應多吃新鮮食物,如冬瓜、苦瓜、西紅柿子、百合等各種瓜果;秋季天氣乾燥,可多吃荸薺、蓮藕芋、山藥等滋陰乾燥的食物。冬季氣候寒冷,人體生理活動需要熱量增加,食用豐富的熱能,高蛋白食物如羊肉、鴨肉、紅薯、紅棗、核桃、蘿蔔等。
總之,為孩子準備適合的膳食,不僅使他能吃、愛吃,保證孩子能攝入足夠其生長髮育需要的營養,還讓他感到進食是個愉快、享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