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簡介 列子的主張有哪些

由 欽慶敏 釋出於 經典

列子,東周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列子學,最早提出宇宙生成四階段學說,關於宇宙和天體的學說都早於西方,是位了不起的學者。

列子畫像

列子生性隨意,不愛慕虛榮,悠然自得,專心研究學問,在先秦諸子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也是最豁達的人。列子有眾多弟子,很多都常年伴其左右,聽其傳道授業解惑也,列子學派在戰國後期影響很大。列子更是老子和莊子的過度階段,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列子的代表作是《列子》,今存於世的有天瑞、仲尼、力命、黃帝、湯問、說符、楊朱、周穆王八篇,其餘篇章已失傳。留下的篇章中有許多寓言故事被廣為流傳,意味深長,成為哲理,用以教育人們的言行舉止。《列子》一書是先秦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記錄了許多當時背景下的風土人情、人物文化、地域特徵等,是研究歷史的優秀作品。

列子的個人思想包括:貴虛、以道為本、齊物為一、體道合真、無心之境、力命。他的思想大部分是精神層面的,而且強調養生。將道視為生命的本體,用以獲得心靈的自由,使人的心身都到達一個高度。對萬物所處的狀態,歸結於萬物自身,對不能解釋的現象歸結於命。其道學的思想影響了後世,封建帝王對他的思想也很重視,在唐玄宗時期被封為“沖虛真人”,所著的《列子》一書,也留下深遠影響。

列子說符

《列子•說符》是《列子》的最後一篇。符,在古代是祥瑞的徵兆,有符瑞、符應的含義。說符的意思指道與人事相應。全文共有三十四個部分,大多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向人們講述人世間的大道理。列舉兩則《說符》中的典故:

列子書籍

《列子學射》:列子學射中矣,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故聖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我們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在做任何事時,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精益求精,切忌急功近利。

《子列子窮》: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客有言之鄭子陽者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令有飢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屬於困境時,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要分析自己所處環境的厲害關係。不要看見利益就抓住,一定要符合道義,遵守自己的操守。

列子的作者

《列子》又名《沖虛經》,是先秦時期的代表作之一,是道家學派的重要典籍。今存於世的有天瑞、仲尼、力命、黃帝、湯問、說符、楊朱、周穆王八篇,其餘篇章已失傳。留下的篇章中有許多寓言故事被廣為流傳,意味深長,成為哲理,用以教育人們的言行舉止。書中記錄了許多當時背景下的風土人情、人物文化、地域特徵等,是研究歷史的優秀作品。

列字書

《列子》的作者是列禦寇,列子一升清貧,潛心研究學問,所研究的“宇宙無限說”、“地動說”早於西方同類學說。列子被稱為“有道之士”,是中國道家學派的著名人物。列子學射、列子御風而行等故事,都體現列子高尚的德操。

《列子》起初有十萬字,篇數有二十多篇,是列子遠離世俗所著。在漢代由於儲存不善等,遺失了大部分,只留下八篇。這八篇共一百四十章,內容為寓言故事、神話故事、哲理故事等組成。其中寓言故事最多,有一百餘個。多存在於《黃帝篇》、《周穆王篇》、《說符篇》中。這些寓言故事和哲理,都頗有智慧,很多被列入在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課本中。《列子》中每個故事都蘊含哲理,給人啟示,都不同程度的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只要我們用心品讀,都會讓我們獲益匪淺。

現今的《列子》是晉人的作品,他們收集先秦資料,總結了關於列子的記載,編著成《列子》。很多故事都是有理有據,不是虛構的,對於研究列子及其思想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子列子窮

《子列子窮》就是列子的故事,向我們介紹了列子的為人和他高尚的操守,具有很深的教育意義。

列子像

其原文是: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客有言之於鄭子陽者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飢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邪!”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列子生活貧困,容貌因為飢餓變了顏色。有人就對鄭國子陽說:“列禦寇是有思想的道學人士,居住在您的國家裡竟會如此窮困,您難道是不喜歡賢達之人嗎?”子陽馬上讓官吏給列子送糧。列子出來接見使者,拜謝後拒絕接受,使者只好離去。列子回屋後,他的妻子捶著胸口說:“我聽說做有道有學問的人的妻兒都能得到安逸快樂。如今我們捱餓,君主讓人給你送糧食,你卻拒絕,難道捱餓是我們的命嗎?”列子笑著對她說:“君主不是自己知曉我的,只是因為別人的話才給我送糧食的。等到哪天他要施罪於我時,又會因為別人的話來治我的罪,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後來,百姓們果然趁難殺了子陽。

這則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貧賤不能移的列子,儘管自己處於忍凍捱餓的困境,也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要分析自己所處環境的厲害關係。不要看見利益就抓住,一定要符合道義,遵守自己的操守。

列子故里

列子,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學派重要的典籍。列子一升清貧,潛心研究學問,所研究的“宇宙無限說”、“地動說”早於西方同類學說。列子被稱為“有道之士”,是中國道家學派的著名人物。

列子故里

列子在鄭國潛心研究學問長達四十年之久,所著的《列子》達數十萬字,給後世留下巨大的精神財富。列子的故里是鄭州市圃田村,在鄭州東邊不遠。在村子裡有一座小型墓冢,相傳這就是列子墓。列子墓四周有河流和很多棗樹,附近建有列子祠。在明朝時,曾被重建,可惜在文革期間被毀。近年來,列子逐漸被人們熟悉,政府部門也對列子故里加以重建和保護。加修列子雕像、御風臺等,還修建了列子故里陳設館,提高人們對列子的認識。當地政府廣為宣傳列子故里,使它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勝地,讓很多外地遊客為列子慕名而來,提高了當地的旅遊經濟。

在這裡,流傳著很多關於列子的事蹟,列子在這裡就像神話般的人物。11年“列子的傳說”還被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當地還有關於列子的文化節,列子也成為當地人的驕傲。列子是多麼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故事很勵志,默默無聞,忍凍捱餓,卻只為作學問。他的思想也成功的起到警示他人、啟迪他人的作用。列子的學問不輸老、莊,名氣卻不如他們,這說明一直以來對列子的宣傳是遠遠不夠的,應加大對列子思想和文化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