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詩作獨酌鑑賞 杜牧的詩有哪些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獨酌杜牧
《獨酌》是杜牧在看到悲涼的情景後,觸景生情,併產生出想要一個人喝點小酒的念頭。
獨酌 杜牧
浩蕩的天空下萬物都到哪去了,難道只有這沉寂的大山和平靜的流水才願意與我為伍嗎,但是我不及山的高大,也不及流水的長遠,我想要的只是平靜的生活,不要讓我一個人孤獨的漂泊,我不要榮華富貴,不要酒池肉林,只要能給我一個小鎮,在這裡人們互相尊敬,雞犬相聞,而我甘願成為這其中的一份子,不要勳爵,不要厚祿。
天空中偶爾飛過的孤鳥,是要與我做朋友嗎。人們總說借酒消愁,一壺清酒的確能讓人們忘卻慘淡的境遇,就算身處蕭瑟,也能在酒精的刺激下得到暫時的放鬆,醉生夢死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是我們又能得到什麼呢,酒後的我們只會比過去更狼狽,更加不堪一擊,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縱容自己。
山林的盡頭有一處寺廟,想必是長久沒有人進貢香火而失去了它本來的作用吧,人們爭相拜佛祈願的場景應該是見不到了,只有院前的樹林一直守護者寺廟的寧靜,其實並不是人們忘卻了什麼,而是我們沒有守護好要保護的東西。
仍它隨風搖擺,仍它被歲月侵蝕,就像我們自己一樣,一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獨自漂流的小舟,哪裡才是盡頭,哪裡才是歸途。那我也不如手持一壺濁酒,和這景緻融為一體好了,我們的力量終歸是渺小的,我們會在大自然的偉大面前迷失自己,有時候會問,為什麼自己的境遇如此慘淡,為什麼自己永遠得不到轉機。
就當成是自然是神明對我們每個人的考驗吧,到頭來我還是要一個人品嚐手中這壺美酒啊。
杜牧的詩有哪些
杜牧在文學創造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杜牧的詩歌風格多變,或大氣或委婉,或弔古或感懷,在大部分立足於懷古的詩句中,也不免有歌頌自然,讚美景物的輕鬆的詩歌。
杜牧的詩中描繪的場景
杜牧的文章陳厚奇變,他的詩句卻又是那樣的英姿雄發,元稹、白居易的詩歌風格是當時很多詩人跟風效仿的,但是杜牧自成一色,他明白要想讓詩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須要另闢蹊徑。
杜牧詩歌時而抒懷自身的豪邁之氣,時而從身邊景緻著手流露出別樣的韻味,這在整個唐代都是獨特的,他憂國憂民的胸懷,和傷春傷別的綺思柔情交織在一起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渴望為國立功的遠大志向讓杜牧的詩歌中不乏豐富的想象和豪邁的情感,而他偏向務實的精神,又讓他不僅僅只會構想壯麗的河山,秀美的祖國,從杜牧的詩中,我們常常讀到最後能發現詩歌中的情感我們也有,似乎讀者能與杜牧抱有相同的態度,對人,對物,對事的也能透過詩歌的表達有一個完整的理解。
杜牧總能從日常的景色中找到特殊的地方,並能透過手中的筆,為讀者描繪出一派別樣的風光,杜牧總能在最適合的時候,找到最能表達情緒的思想感情,他的詩往往也能引起人們的思考,不是感嘆所見景觀的美麗,更能體會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情感。
杜牧在絕句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善於捕捉自然景物中美好的形象,用絕句體小詩加以描寫,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能表述出一個完整而幽美的景緻。杜牧的律詩則有較強的現實性,杜牧經常在律詩中引經據典,豪宕纏綿中不失古樸瀟灑的風韻。
杜牧清明
《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這一天正趕上清明時節,杜牧在路上走的時候,天空飄起了濛濛細雨,都知道清明時節的時候天氣變化無常。
杜牧 清明
第一句就用的特別妙,“紛紛”二字形象生動的點出這清明的雨絕不是大雨,是細雨,是潤物細無聲的小雨,它不同於夏日傾盤而下的暴雨,不同於淅淅瀝瀝冷瑟的秋雨,這雨像一層薄紗輕輕覆蓋在世間每一寸土地上。詩人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將春雨那種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句小有轉折,借遊人對雨的不理解,透過遊客一遇到下雨就慌了陣腳來說明當時人們的心境不是很成熟,或許和時代有關,或許是這景緻有些太過淒冷,“路上行人慾斷魂”多半是指那些隱藏在人們心中的惆悵失意被這突如其來的處於激發出來,人們在雨中釋放者負面情緒,將春雨當作發洩的物件。
詩人在第三句中並沒有袒露是向誰問路,為的是引出第四句經典語錄,牧童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不僅如此,在生活中,問路只是手段,目的是找到酒家,牧童只是遠遠的指向前方,給人們無限的遐想,之後將會看到一派怎樣的田園風光,是否是未知的桃花源在等著自己。
這無限的遐想就需要讀者自己體會,詩歌全篇沒有一個難字,一個典故,通俗的語言卻時刻透露出詩人想要和讀者引起共鳴的心情,詩人步步推進,將讀者引入高潮,隨後又戛然而止,這樣的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寄遠 杜牧
《寄遠》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創作在杜牧擔任宣州團練判官的時候。
寄遠 杜牧
前兩句透過描寫詩人在行舟時候江水的空寂,水面的平靜和水流的悠遠,一定程度上是表露了行舟者內心的安靜祥和,另一程度上也透露了這位執漿航行人的孤寂,常年的安寧環境磨平了他的稜角,安逸的背後確是與世無爭的孤獨和寂寞。
清風拂面,雲彩因為風的吹動消散了,天空以因為失去了雲彩的遮蔽,變得離我們更遠,這秋天的涼意讓旅人們原本的平靜產生動搖,開始有些騷屑不寧,因為清涼這一絲淡淡的孤寂變得有些刺骨。
正當旅人觸景生情,傷感的時候,忽然看到江邊的樓上有女子在憑欄遙望,原來有些落寞的眾人開始有了舒緩,在江上能見到這樣一幅美景,旅行的孤寂不由的被沖淡了不少。而忽然出現的女子更是引發了無限的遐想,人們紛紛猜測是不是等待夫君歸來的痴情女子。
這裡“紅袖憑江樓”形象的不確定性正是為豐富的聯想、雋永的詩味提供了條件,在向我們彰顯著在特殊條件下的獨特風光,不但不會與周圍景緻不和,反而是會成為起到點綴作用的點睛之筆。
它讓詩歌的意境更加有內涵,更加耐人尋味,讀者當然也能從這一抹特殊的情境中得到藝術欣賞上的滿足,也許會送去祝福,希望女子與夫君白頭攜來,也許會想起家中的夫人,想到夫婦二人的浪漫與甜蜜。這對於沖淡旅途中的寂靜和疲憊都有著好的幫助。
赤壁 杜牧
杜牧創作的絕句《赤壁》是一首抒發自己抱負的詩,詩人借赤壁之戰談到當下國家存亡,詩人抒發自己不被重要的情思,想要為國效命的志向終究還是不能實現。
赤壁 杜牧
詩的前兩句是作者在重遊赤壁時想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折斷的武器還沒有被完全抹去存在,暗指歲月的流逝,如今已是物是人非,鏽跡斑斑的兵器,引發作者一系列聯想,讓詩人情緒萬千的罪魁禍首,他要將它磨洗親自確認,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引發詩人無限傷感之情。
後二句是人們傳誦的佳句,這裡和歷史故事有關,要是當年東風不幫周瑜的話那麼大喬、小喬就要被銅雀臺困一輩子了。我們知道赤壁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諸葛亮借東風,用火攻擊敗曹操的船隊,而東風要是不幫周瑜,那麼這場戰爭的結果可能完全轉變。
但是作者卻不談東風帶來如何幫助,而是從側面,透過大喬二喬的命運來說明東風的重要性,如果曹操勝利,大喬小喬必然被抓走關在銅雀臺裡,這樣讓全詩有了特別的韻味。把瀰漫硝煙的戰爭寫的很隱晦。
《赤壁》的創作是給予杜牧的政治傾向的,杜牧在詩中透過寫銅雀臺暗喻當下,以小見大,杜牧通曉政治,對晚唐時局的變化有自己的理解,他也曾向統治這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無奈不被採納。
在赤壁中,杜牧不但沒有從正面也東吳如何戰勝曹軍,反而假設東吳失敗的結局,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詩人在借歷史傾吐自己鬱郁不得志的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