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山海關現在是著名的旅遊景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去遊覽過。今天咱們透過一組老照片,來看看清朝末年山海關的社會人文風光。山海關古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今秦皇島市東北。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殘破的山海關城垣。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站在高山上遙望山海關城,山脊上可見長城。

山海關北倚崇山,南臨大海,非常險要。現在是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前是至關重要的軍事重鎮,隋朝以來歷代均在此駐紮重兵。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山海關長城。

明朝洪武年間,朝廷在山海關築城設衛。山海關城池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包括“天下第一關”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甕城等。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山海關附近的長城。

到了清末時期,山海關防禦設施年久失修,殘破不堪,甚至有一部分已經坍塌,其防禦功能大為削弱。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山海關的客棧,有外國人到來。

清末殘破的山海關不是防禦功能削弱的問題,而是完全喪失了。1901年9月,清廷與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今諸國駐防之處,系黃村、郎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臺、唐山、灤州、昌黎秦王島、山海關。”也就是說八國聯軍要在包括山海關在內的10個地方駐軍。1902年起,先後有七個國家在此駐軍。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山海關景觀一隅。

列強軍隊駐紮在有“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的山海關,等於卡住了清廷的脖子。這真是喪權辱國,再次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山海關“天下第一關”箭樓。

箭樓又名鎮東樓,城臺高11.75米,城樓高13.7米,寬20米,進深11米,頂距地面24.45米。鎮東樓位於7.5公里長的山海關走廊中心地帶,數十里外都可以看到這座雄偉壯觀的關樓。城樓東、南、北三面共開有68個箭窗。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山海關附近的崇山峻嶺。

山海關的地勢複雜,群山萬壑,長城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其間,峰高谷深,驚險非常。人無羊腸道,鳥飛無覓處,如何砌壘長城,已成千古之謎。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山海關的一座寺廟。

山海關地處交通要衝,又多高山,所以廟宇道觀也很常見,各路神祇保佑著當地百姓或往來過客。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山海關城區的街道,看上去人煙繁盛。

這裡主要是由駐軍及其家屬聚集而成的生活區域,也就是現在山海關古城景區的位置。在古城內品嚐小吃,可以領略到山海關的風土人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88 字。

轉載請註明: 老照片:清末山海關人文風光,城牆殘破坍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