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主劉禪生平 劉禪到底有多無能
劉禪生平
劉禪,生於公元207年,卒於公元271年。17歲繼任父親劉備的蜀漢君主之位,成為蜀漢第二位君主,在位42年。他是劉備在46歲時生下的長子,表字公嗣,小名阿斗。
劉禪
幼年之時,多次遭遇不測,可以說是命運多舛。他尚在襁褓之時,就經歷長阪坡之戰,他被劉備拋棄在亂軍之中。又在三歲之時,險些被繼母孫尚香拐去東吳做質子。還曾被劉備重重地摔在地上。經歷了這麼多,還能成為一代君王,就是所謂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他在章武三年五月,登基為蜀漢國君。當年他大赦天下,並改元建興。他在繼位的初期,謹遵劉備遺詔,事無俱細均聽從於諸葛亮。在諸葛亮的輔佐下,他在蜀漢內發展農業生產,停止征戰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建立了一個比較安和的蜀漢政權。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逝於渭濱。他開始將權利慢慢地收回,廢除了丞相制,設立了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個職位,以互相制衡。軍事和財務相互交叉,劉禪將擁有絕對權利的丞相直接踢出了朝堂,解決了自己手中無權的尷尬狀況,自己掌管蜀漢政權長達十九年。並且提出休養生息的政策,不議北伐之事。
蜀漢後期,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黃皓,十分相信黃皓。姜維上書請求劉禪調遣兵力準備抵禦魏國的進攻,但他不在意。以致後來鄧艾兵臨城下,而他措手不及,最後投降魏國。蜀漢滅亡後,三國鼎立的局勢就此坍塌。
劉禪無能
縱觀歷史,劉禪任蜀漢皇帝共有四十一年,這是三國時期所有帝王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劉禪作為一個扶不起的阿斗的形象,他軟弱無能,甚至被認為是弱智,低能兒,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一個弱智的人能在諸葛亮死後在賢臣的輔佐下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劉禪被認為是無能的人,實在是個千古奇冤。
劉禪
殊不知,劉禪的父親昭烈帝劉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工於心計的高手了,劉備雖然文才不行,但是劉備的演技卻是一流:他特別能掩飾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喜怒不形於色;而需要時,又說哭就能哭出來。這個在《三國演義》中多處都有體現。
在《三國志》中劉備給劉禪的遺詔中還有寫到關於諸葛亮誇獎劉禪的話,以諸葛亮的為人想必不是阿諛奉承的人,劉備呢,也頗有知人之明,所以由此可見劉禪絕對不是什麼弱智無能之人。其實,劉禪之所以看起來無能,無非是因為有了一個無人能及的父親劉備,他開創了一個屬於劉姓的蜀漢時代,文有諸葛安天下,武有五虎定乾坤。這樣一個算的上是非常強大的帝國,劉禪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他的表現全然被其父親和一種將領的傑出表現所掩蓋,即使最美的鮮花也需要綠葉來陪襯,所以我們的後主很不幸成為了綠葉。
劉備在世,劉禪作為太子,他不能出入沙場博取功名。劉備去世,劉禪登基稱帝,又被控制慾強烈的相父諸葛孔明把持了蜀國所有的力量,從種種方面而來,一直沒有劉禪發揮的地方,所以世人都認為劉禪是無能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劉封 劉禪
劉封、劉禪二人,一者為劉備的義子,另一人為劉備的長子,同為蜀漢集團的繼承人,難免不讓人將此二人放之一塊兒加以比較。
劉禪劇照
很多歷史學家喜好討論歷史的可能性,倘若劉備未曾賜死劉封,繼承蜀漢之人為劉封,是否就不會出現樂不思蜀的阿斗劉禪,敗壞蜀漢基業;是否三國鼎立的結局會出現大的逆轉;是否主宰中原的霸主會改弦更張。
這樣的假設並非空穴來風,不得不說劉禪在人們的心目早已是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為了對庸人的戲稱。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這樣的疑問無疑是大膽的,但在充滿詭計與狡詐的三國混戰的形勢之下,處處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事例,周瑜如此,曹操亦是如此。而被歷史所貶的阿斗,相反地,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大智若愚的處世之道。
劉禪於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34投降魏國,稱帝期間長達41年,在三國時期的所有君主之中,他無疑是在位時間最長久的一位,或許這其中少不了諸葛亮的扶持,但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仍舊安穩地做了29年的皇帝。在北伐問題上,劉禪更是表現出了冷靜的判斷能力,對諸葛亮的這一決策進行相勸,相比較之下,當時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諸葛亮反而顯得過於狂熱與焦躁。劉禪獨攬大權後,徹底解決了蜀漢多年“事無鉅細,鹹決於丞相”的政局。因此,重新審查歷史的真相來看,劉禪並非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庸主。
劉禪是誰的兒子
劉禪,乳名阿斗,表字公嗣,是蜀漢先主劉備之子。劉備字玄德,生於東漢末年,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劉備
劉備父親早逝,自幼跟隨母親織蓆販履來賺取生活所取,家境十分困苦。他十五歲那年,與劉德然、公孫瓚一起拜盧植為師進行學習。公元184年,時年劉備23歲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而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後因不滿安喜縣的郡主,與關羽張飛棄國逃亡。從公元184年到公元201年依附劉表,劉備在這十幾年時的時間裡,走南闖北,救過孔融和徐謙,建過軍功,做過官吏,也曾與曹操青梅樹下煮酒論英雄,結識了很多的能人志世。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他的野心第一次光明正大的登上歷史舞臺。次年,他和東吳孫權聯合,與周瑜率領軍隊於赤壁大敗曹操,趁勢奪取了荊州,隨後又收復了益州,蜀漢政權正式建立。陳壽評價劉備軍事權謀均不及曹操,唯有仁厚略勝一籌。他建立蜀漢之後,為對付曹操,在漢中地區建立了北伐的軍事基地;為方便軍需往來,開闢道路;為傳遞快,興建郵驛。如今盛行的快遞行業,就類似於此。在國內製定蜀科,依據先前的律法結合蜀地當時的情形,制定了一套典律。他在國內樹立法律的威嚴,恩施並濟,賞罰分明,使得蜀地欣欣向榮。他文有諸葛孔明,武有關羽和張飛。能成為亂世中的一名賢君,除了他本身在政治才能之外,與他知人善任,善於攏洛人心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勾踐和劉禪
勾踐和劉禪兩個人相差了近一千年,然而因為命運總是讓人琢磨不透的。一個是臥薪嚐膽的典範,創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奇蹟;而另一人則是在一代賢臣諸葛亮的輔佐下還“扶不起來的阿斗”。
越王勾踐
勾踐,他曾經是春秋時期呼風喚雨的越國君王。因為不聽范蠡的告誡,擅動兵器,射殺老吳王闔閭,後被夫差困於會稽,險些喪命。然,大丈夫可屈可伸,他請求吳王夫差收他為僕,將自己的妻子獻給夫差做侍妾,換來一時的苟且偷生。他將國破家亡的恨深藏於心,隱忍二十年。嘗糞問疾、臥薪嚐膽,創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偉大奇蹟。一下子從一個亡國之奴成為忍辱負重、發奮圖強的典範,他的堅韌不拔的氣概也成為後世人的學習目標。
劉禪,三國時期蜀漢後主,是劉備的兒子。劉備死後,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照顧,而他自己在政治上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諸葛亮在世期間,他起先十分尊重諸葛亮的建議,事事以諸葛亮為方向標。但是在後期,他聽信讒言,不斷地干涉諸葛亮的軍政方針,致使北伐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諸葛亮死後,無人約束,變得昏庸無道,只顧貪圖享樂,不理會朝中政務,又輕信小人,導致蜀國的根基受到動搖。後來魏國攻蜀,劉禪自縛雙手,出城降魏。曾經盛極一時的蜀漢就此滅亡。後來人們覺得劉禪在諸葛亮、姜維、蔣琬等一眾賢臣的輔佐下,還不能興盛蜀漢,就稱他為“扶不起的阿斗”。
劉禪的結局
公元263年,劉禪聽信宦官黃皓的讒言,未及時聽從姜維意見調派兵力準備抵禦魏國的進攻。263年夏天,鍾會、鄧艾和諸葛緒率軍兵分三路攻打蜀國,蜀軍面對這場突來的襲擊,毫無準備。
劉禪
姜維率領大軍在劍閣抵擋鍾會,然而諸葛瞻在與鄧艾作戰之時,卻因為失誤被殺,鄧艾攻克了綿竹,直襲成都。劉禪面對城下的千軍成馬,聽取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向鄧艾投降,成為魏國的降臣。
劉禪投降後,從成都移居到魏國的都城洛陽,被魏帝封為安樂縣主。他在魏國的時候,非常享受生活,日子過得很滋潤。一天,司馬昭在府內擺下宴席招待劉禪,擺宴的過程之中,他故意讓樂官演奏蜀國的樂曲,以此來試探劉禪是否真降,有無反叛之意。結果在蜀漢舊臣們掩面流淚之時,他卻是怡然自若,臉上毫無悲傷之意。司馬昭問他是否思蜀,他回答司馬昭說樂不思蜀也。自此,司馬昭肯定了他投降的誠意,就再也沒有懷疑過他。而劉禪也就因此,
在這場亂世之中保住了自已的身家性命。在洛陽做著他的安樂縣主,直此死去。
後人對他做魏國降臣,並且還樂不思蜀的行為深為鄙夷。但他好歹得以終老了,而他也的確算是在這三國的亂世之中結局蠻好的君主,他的幾個兒子除劉諶殉國而死之外,跟著投降魏國,在他的保護之下也都是安然而逝。
劉禪有幾個兒子
劉禪一生總共有七個兒子,雖然他一生庸祿無為,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他和他的父親劉備相比,在子嗣方面還是略勝一籌的。劉備一生僅有三子,且都是老來得子,劉禪是他的長子,也是他在46歲的高齡生的。
劉諶
劉璿是劉禪的長子,字文衡,性情敦厚。十五歲時(即延熙元年)被冊封為太子,輔助劉禪處理朝政。蜀漢滅國之後,將軍姜維投降鍾會。鍾會在平蜀之後,想專權自立,於是和姜維密謀在成都作亂,劉璿就在這場動亂之中,被亂兵殺死。
劉瑤是劉禪第二個兒子,在劉璿立為太子那年,被封為安定王,同劉璿一樣死於動亂。第三子西河王劉琮,於景耀五年生病而亡。第四子劉瓚在延熙十九年被封為新平王,蜀漢亡國後投降。
劉諶,劉禪第五子,也是劉禪七子之中最聰敏之人。劉諶在景耀二年六月,被封為北地王。景耀六年,鄧艾和鍾會分兵攻打蜀漢。鄧艾率領大軍兵臨城下,蜀漢汲汲可危,丞相譙周建議劉禪投降鄧艾。而劉諶力主與國家共生死,反對投降。後因劉禪堅持投降,而覺得十分悲痛,認為自己無顏去見先帝,在祭祀劉備的昭烈廟裡痛苦自己的無奈之後,和他的妻子自殺而死。他對於自己的國家十分忠誠,是有膽色的忠義之人。
劉禪的另外兩個小兒子分明是六子劉恂和七子劉虔。劉恂在景耀二年封新興王,蜀漢亡後和父親劉禪一同投降,劉禪死後他繼承了安樂公爵位。七子劉虔同在景耀二年被封為上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