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你和我爸不是一直想去臺灣看看麼,怎麼還沒去?
我媽:你又不能陪我們去,所以我和你爸就想叫上你姑一家。可是你姑身體不太方便出遠門,這不就耽擱了。
我:我姑怎麼了?怎麼不方便出遠門?
我媽:你是個大夫,跟你說也無所謂。她現在總是憋不住尿,好幾年了。以前是打個噴嚏或者咳嗽的時候就有尿出來,現在是笑笑或者走路的時候都能尿溼褲子。她總覺得自己身上有股尿味,而且到哪兒都得墊著護墊。市裡面串個門還行,出遠門不方便,所以就不想去旅遊了。
我:去醫院看過沒?
我媽:沒有吧,她覺得上了點歲數都這樣,周圍的鄰居跟她差不多歲數的都這樣,所以就沒去看了。她覺得你平時忙,又是個孩子,跟你說這個不合適。
發病率高,就診率卻很低
我姑覺得她周圍的中老年女性或多或少都有這個問題。
可不是嘛,女性尿失禁是常見病,全球患病率接近 50%,我國女性的患病率與此基本相當,其中又有約一半是「壓力性尿失禁」。
差不多每四個中老年女性裡,就有一位被這個病困擾。
而很多人礙於面子,或者認為這根本不是疾病,只是上了年紀都有的問題,導致這個病的就診率很低。
不管什麼疾病,早發現早治療都是好的。各位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如下危險因素:
年齡:高發年齡為 45~55 歲。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盆底鬆弛、雌激素減少和尿道括約肌退行性變等問題,可能是導致尿失禁的原因;
慢性病:如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也可促進尿失禁發展;
生育:如果生育的次數多、生育年齡過大、經陰道分娩等,發生尿失禁的可能性會增大;
盆腔臟器脫垂: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脫垂;
肥胖:肥胖女性發生壓力性尿失禁的機率顯著增高;
遺傳:如果媽媽有這個毛病,女兒的患病率就可能比一般人高。
尿褲子沒什麼大不了嗎?
你會不會覺得,不就是尿褲子麼,能有多大點兒事?
錯了。
被這種疾病困擾的患者生活和工作都會受到嚴重拖累,不敢大笑、不敢劇烈活動、不敢出遠門……甚至連打噴嚏或者咳嗽前,都要擔心會不會突然漏點兒尿出來。
更麻煩的是,很多患者並不覺得這是一種病,要麼則是礙於面子,羞於開口或者就醫,任由這種疾病越來越重,更嚴重地影響自己的生活。
像我姑這樣,可以被診斷為「女性壓力性尿失禁」。
這種疾病的表現是,在打噴嚏、咳嗽或運動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尿液會不自主地從尿道外口漏出。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管理排尿的「閥門」出問題了,膀胱裡面壓力一高,尿就自己流出來了。
尿失禁,該怎麼辦?
1. 在家自行訓練
「盆底肌訓練」,也叫「提肛訓練」,是一種簡便、易行且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式,非常推薦在家中嘗試:
持續向上收緊肛門 2~6 秒,然後鬆弛 2~6 秒;
如此反覆 10~15 次為一組,每天訓練 3~8 組;
如此持續 8 周以上時間。
2. 尋求醫生幫助
如果一段時間的盆底肌訓練效果不是特別好,而症狀又比較嚴重,還是建議去醫院泌尿外科看看。
(1)去之前記錄排尿日記
如果患者能在去醫院的時候,帶一份連續記錄 3 天的「排尿日記」,對於醫生做診斷會有很大的幫助。
排尿日記就像下面表格那個樣子,記不夠可以多加幾行。其中:
尿急主要是自己的感覺;
漏尿就是憋不住的情況;
備註的地方可以記錄包括咳嗽、運動、吃藥等情況;
飲水型別包括水、湯、粥、牛奶、茶、咖啡、碳酸飲料、酒等;
尿量可以估算,或者如果有條件,能夠進行簡單測量是最好的,如果使用尿墊也可以記錄成一天換幾塊。
排尿日記樣表:
(2)到了醫院告訴醫生這些情況
除了患者帶去的排尿日記,還應該告訴醫生包括自己的年齡、月經和生育情況、其他慢性疾病,包括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最近在吃什麼藥等等。醫生會根據病史診斷,必要時還會做一些檢查。
雖然說這個毛病診斷並不難,但有時候還會進行一些比較複雜的檢查,包括尿動力學檢查、膀胱鏡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如超聲、造影、CT 等,主要是怕有一些其他不好的毛病,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患者。
(3)診斷了醫生會怎麼治療?
通常醫生會先透過非手術的方法治療,包括放在陰道或直腸內的治療儀、口服一些藥物、陰道區域性使用雌激素等。
如果以上各種非手術的治療效果都不好時,應考慮手術治療,手術不大,效果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