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海棠表達了什麼 蘇軾怎麼評價王維
蘇軾的海棠表達了什麼
《海棠》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歌,詩人旨在透過“海棠”這一意象,表現出自己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海棠》全詩內容是:“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蘇軾《海棠》
這首詩歌是蘇軾寫於黃州期間,也是他遭到貶謫的第五個年頭。經過了五年時間,蘇軾看清了很多莫須有的煩惱,“從頭再來”的蘇軾寫下這首借物詠志詩,高歌自己豪邁的胸襟與氣魄。詩句開頭兩句,作者用“嫋嫋”二字,將風的狀態擬人化,隨後又用“泛”一字,將春天萬物復甦的情景動態化,讓讀者置身於生機勃勃的春色之中。
第二句中,蘇軾勾勒出了一副朦朧迷茫的場景,頗有幾分“霧裡看花”的朦朧之美。其中,用了“香霧”兩字,側面描寫出海棠盛開的樣子。正是因為海棠開的旺盛,才會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連霧氣之中都有了淡淡的味道。詩人將嗅覺和視覺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以此來展現海棠繁茂的情形。後兩句詩進一步描述了海棠燦爛盛開的場景,同時也展現出詩人喜愛海棠之情。蘇軾擔心夜深人靜之時,海棠獨自在庭院之中,會感到孤獨。詩人不忍心將蠟燭熄滅,希望能給海棠一些幽光,然它感覺到溫暖。透過這兩句的描寫與刻畫,將詩人愛花惜花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同時,詩人也以海棠自喻,展現了自己對生活的嚮往之情,雖然人生之路無限坎坷,但是這也未能讓詩人消磨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詩人也借“東風”“崇光”等鮮明的意象來體現出瀟灑豪放的胸襟和氣量。
詩人蘇軾怎麼評價王維
王維,祖籍山西祁縣,是唐朝著名詩人和畫家,號摩詰居士。另外王維參禪悟理,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為“王孟”。蘇軾是北宋時期的詩人,畫家,政治家。同樣多才多藝,那麼蘇軾怎麼評價王維的呢?
王維畫像
首先,其實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論是邊塞詩、山水詩、還是絕句等都有膾炙人口的佳作。王維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他獨到的造詣。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也好,,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也罷,甚至是小橋流水的恬靜,他都能一一精煉地塑造出無與倫比的生動形象,意境高遠,詩情畫意融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其次,在蘇軾看來,王維的詩,詩中有畫。因為在蘇軾看來,王維的詩詞具有很強的立體結構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蘇軾評價到:詩中有畫。另外,在繪畫方面,蘇軾也給予王維很高的評價:“畫中有詩。”因為在王維的畫中透著一絲詩意,能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
蘇軾作為一代大家,在文學、書法、繪畫、藝術,甚至是政治上,都有很高的造詣,難得蘇軾對王維評價有如此之高,實屬難得。所以由此可見,王維的書法、繪畫技藝之高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短短八個字,短小精悍,不僅很好地概括突出了王維詩作,畫作的特點,也反映了蘇軾對王維的極高評價,從側面反映出蘇軾對王維的尊敬和崇敬之意。
蘇軾的尺牘主要內容是什麼
蘇軾,世人稱之為“蘇東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詩人、政治家、文學家,後人給予蘇軾的評價很高,認為其實中國數千年曆史上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者之一。
蘇軾尺牘圖片
蘇軾的文學造詣表現在很多方面,散文可與歐陽修相較,被併成為歐蘇,詩、詞與黃庭堅、辛棄疾不相上下,分別被並稱為“蘇黃”、“蘇辛”他還開創了新畫派—湖州畫派,書法天賦也是了得,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北宋四大家。
《蘇軾尺牘》是我國針對的書法真品,被放置於博物館中,其中,蘇軾的很多詩篇都收在其中,《蘇軾尺牘》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很多後代文學家也不能模擬一二,形態上瀟灑自然,舒捲自如,並不刻意;字型上,看似樸素,平常,但是,字型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深不可測,黃庭堅在《山谷集》中這樣評價蘇軾的字型;“意忘工拙,字特瘦勁”;在技巧上,蘇軾也有突破,師承於大家,但是不限於大家,在字型上傳承並創新。
後世人總想模仿《蘇軾尺牘》但是遠離了蘇軾生活的政治環境,每個人的環境大相背離,技巧上也相差甚多,當然學習不來蘇軾文筆上的瀟灑了。除此原因之外,蘇軾在佛學上的造詣也很高,長期的研習佛學,蘇軾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終將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人生的信條,這份灑脫、超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學習到的。
蘇東坡佛印狗屎講了什麼
說起蘇東坡,想來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我想大家聽到蘇東坡的名字,在腦海中想象的畫面一定是一位溫文儒雅的君子形象。這也難怪,從蘇東坡的詩中,我們對他也有所瞭解。蘇東坡一生作詩無數,為後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化財富。但是這位溫文儒雅的謙謙君子,早年也有過他的缺點。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
蘇軾雕像
眾所周知,蘇東坡、佛印還有黃庭堅三人是意氣相投的好朋友。而這三人中,蘇東坡雖然是個文人,但卻是屬於愛捉弄人的那種性格,而佛印作為一位出家人,又是一位高僧,自然不會耍什麼小聰明,三人當中佛印是相當老實的人,所以經常被蘇東坡欺負。說起佛印與蘇東坡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蘇東坡腦筋是出了名的轉的快,而佛印卻總是慢半拍,因此總是被蘇東坡欺負。而蘇東坡每次欺負完佛印總是洋洋得意的跟蘇小妹說。
一日,兩人在一起打坐。蘇東坡一時興起,想捉弄一下佛印。於是便問到,你看我像什麼?佛印回答,像一尊佛。蘇東坡聽後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像什麼嗎?像一攤狗屎。毫無疑問,佛印又吃虧了。而欺負完佛印的蘇東坡回家跟蘇小妹炫耀,蘇小妹卻反過來嘲笑蘇東坡,參禪的人心裡有什麼才看到像什麼,所以佛印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看佛印卻像一坨狗屎,想想你心裡想的是什麼吧。這次,換蘇東坡啞口無言,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嘲笑佛印。
蘇軾的剛說主要內容是什麼
《剛說》的作者是宋代大文豪、文學家蘇軾,本文蘇軾透過對孔子所說的話,間接的表明了自己的思想。文章透過論述孔子所說的仁愛之心和擁有仁愛之心的人,同時蘇軾表明自己也認同了這種說法,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蘇軾圖片
文中說到孔子喜歡的人是剛毅正直、言語謹慎的人,並且討厭花言巧語軟弱的人。平時謹慎言語的人或許會擁有一顆仁愛之心,而那些在自己風光時跟在自己身邊花言巧語、諂媚討好的人是一定不會擁有仁愛之心的,真正仁愛的人是剛毅正直的,就不會做這種違心的事情。
所以後來文中論述到喜歡什麼樣的人並不是看他老實木訥,不喜歡的人也不是以為他們諂媚討好,這喜歡不喜歡的事情憑藉著的就是有沒有仁愛之心,而不是真的喜歡的就是他們的木訥或花言巧語。下一段又講述了孫介夫不顧王安石的遊說拒絕命令的事兒,認為孫介夫也是個剛毅正直的人,並且這種剛毅的人擁有的仁愛之心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而在最後一段中蘇軾才表明了自己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宗旨和中心思想。
有人會認為過剛易折,而蘇軾他是反對這個觀點的。他認為易不易折是由天意註定的,但是做人一定要做個剛毅的人,更要擁有仁愛之心。就像孔子所說的和孫介夫所做的那樣。這是蘇軾的觀點和看法,也表明了他的人生態度,在面對各種敵對勢利之時,就算是被貶罷官,蘇軾都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仁愛之心。
蘇軾好學講了什麼東西
《蘇軾好學》所介紹的是蘇軾的一個小故事,由這個小故事所引申出來的道理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學習。
蘇軾圖片
蘇軾是眉州眉山人,他從前在讀《範滂傳》時候欣賞範滂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法,對他的人生既羨慕又崇拜,很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有著剛毅正直,不為權勢所屈服的那種精神,所以一心想要成為那樣的人。於是蘇軾便詢問他的母親,問他可不可以成為和範滂一樣的人。他的母親節也是個博覽群書,十分懂的道理的人,聽他有這樣的想法當然是支援的,便說道,“你若是能成為範滂那樣的人,我自然可以成為範母。”
這樣的說法無異於最好的鼓勵,蘇軾十分的心馳神往。後來蘇軾博覽群書、並且對社會和各種事情都有了自己的認識,並且每天都能寫幾千字的文章。更喜歡像賈誼那樣偉大的人,這時候他才明白《範滂傳》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不禁心生感嘆。後來當他讀到《莊子》這本書的時候,蘇軾心中突然霍然開朗,心中想到從前我讀書以後心中有許多的想法和感悟都說不出來,不能明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直到讀到這本書才明白過來,這本書真是深得我心啊!
蘇軾作為宋代著名的大文豪、偉大的文學家他的人生無疑是成功的,雖然其中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曲折和苦楚,可是他的卓越貢獻和成就是無法否認的。而他的成功自然離不開本身先天的天賦和後天自身的勤奮努力,和他的成長環境也是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