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所謂親子關係,就是相互約束,又共同進步吧。
小時候,我們都學習過爸爸媽媽幹什麼?4歲的時候,你都做了什麼呢?你孩子4歲的時候是怎樣的?
有沒有跟爸爸在吃路邊攤的時候,小小的抿一口爸爸杯子中難喝又辣辣的啤酒;有沒有閒來無事穿上媽媽的高跟鞋在家"走秀",想象自己是白雪公主?
4歲萌娃趁媽媽上洗手間接直播講課,意外獲百萬播放量,別人家的孩子邏輯真清晰,羨慕
你聽說過"別人家的孩子"嗎?
而近日,在網路上一段直播上課的影片居然破了百萬。亮點是主播是年僅4歲的孩子,原因是"熊孩子"的媽媽是老師,因內急上洗手間孩子出其不意繼續了直播。
在影片中,這個稚嫩的聲音跟同學會互動,在遇到一個不認識的圖形時,她快速的先跳到下一題,講完之後彷彿有了思路一般再回到上一題。
指著題目,"大家都認識三角形和星形,但這第一個圖形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呢?""它是平菱形,是不是很像機器人的頭?"話音未落完,並用筆在圖形內添了眼睛和嘴巴。
在最後居然還能不忘跟她的"同學們"說一聲再見。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麼小的孩子居然也敢上鏡。不過,讓大家意外的是,孩子的膽量與敏捷的思維,清晰的邏輯獲得一致好評,播放破了百萬。很多網友調侃道:"一群成年人居然在聽4歲的小孩講課。"
一些媽媽們看到之後,紛紛聯想到自己孩子,不禁感嘆道:"家長是老師真好,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太優秀了。"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從小養成清晰的邏輯能力
孩子從小有好的模仿能力,這是很好的事情。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實則是在映射出家長平時的樣子。
尤其在一些出其不意的時候,更能刻畫出家長平日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行為習慣、思想邏輯。家長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引導孩子:
言行舉止
孩子在還沒上幼兒園,或者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多話語都是從家長那裡模仿來的。很多家長甚至以孩子模仿自己說話為樂點。
另外生活中的一些小舉動對於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比如在過紅綠燈的時候,雖然馬路上沒有車,但遇到紅燈也應該停下來,也要告訴孩子原因。始終堅持著"紅燈停、綠燈行"這樣的交通規則。
在進電梯之前應該站在電梯的旁邊,而並非電梯正門口。等等一些生活小細節,孩子們有可能表達不太流暢,但他們是有記憶的。
好的行為習慣,禮貌的言行舉止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得理饒人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得理不饒人"。但這對於孩子心理的養成並不健康,做一個謙卑、豁達的人,是很幸福的。
很多大人會當著孩子的面去討論日常中的瑣事,前天鄰居借了自己一百塊錢還沒還,昨天跟朋友吃飯朋友沒有主動付錢等等。
這些事情都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心理上的偏見,長久下來孩子就會形成自私的心理。他對於任何人都有著偏見,當人與人之間不再公平的相處時,這就不是一段好的關係。
邏輯思維
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有遠見,以後成為有出息的人。而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事情,需要有極其清晰的邏輯才能處理好。
尤其是在一些緊急情況下,一個人清晰的邏輯很有可能會救命。當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忙得不可開交,或者對於一個問題不知如何解決,這時候清晰的邏輯就非常重要。
文章中那個4歲的孩子就是因為有清晰的邏輯,才能夠將自己沒接觸過的問題迎刃而解。想要鍛鍊孩子的邏輯能力,可以在玩具中實現。
而他童年時期最喜歡玩的玩具就是七巧板,磁性七巧板算得上是一個非常好的玩具,小巧方便而且玩法多樣,利於培養孩子的多項能力,例如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動手能力以及行為創造力。
想要孩子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應當從小抓住機會,這會讓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