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博珍寶丨陶牛車

滄博珍寶丨陶牛車

陶牛車·西晉

陶牛車,1990年在鹽山縣楊集鄉劉楊村出土,為西晉時期的一件隨葬冥器。這件陶牛車為泥質灰陶,通體施白粉。陶牛牛頭前伸,二角向前,四腿短粗,體態強健有力,神態溫順可掬。陶車車頂為捲棚式,可擋風、避雨、遮陽,車廂有門,車的兩邊還有一對比較厚實的十輻車輪,讓人感到車的結實和行進的穩當。從陶牛車的結構可以想見,乘坐在慢悠悠的牛車上出行想必是很愜意、悠閒的。故出於追求舒適的本能,自東漢末,人們開始青睞牛車,牛車逐漸成為官員、貴族乃至皇帝的代步工具。

滄博珍寶丨陶牛車

自東漢後,烽火連天不休,社會動盪不安。在文化大融合的複雜背景下,很多士大夫選擇逃離政治,迴歸本真生活。他們放緩生活節奏,轉而關注內心感受,注重生活情趣的發現。在追求慢生活的理想中,或為與心境相合,士大夫們更願意選擇乘牛車,甚至以乘牛車為尊。《晉書·輿服》曾記:“諸公給……皂輪犢車各一乘”。又記:皂輪四牛車,“諸王三公有勳德者特加之”。魏晉人的筆記小說裡更是常見“出門見一犢車,駕青衣”,“乘犢車,賓從數十人”的描寫。

當時的滄州,經過多年的戰亂和統一,也正處於大融合、大發展時期,著名計程車族地主有渤海刁氏、封氏,河間邢氏家族等,在北方勢力非常強大。透過展出的這件陶牛車,不難想象,當年世家大族子弟及士大夫們乘牛車出行的日常——乘坐在行駛緩慢、沉著穩健的牛車上,或“飽食醉酒,匆匆無事”,或“駕長簷車”、“從容出入”。一架陶牛車,不僅體現了魏晉人安享慢節奏的生活狀態,更體現了當時人的生活哲學。

陶牛車 牛車 魏晉 士大夫

【來源:滄州釋出】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748 字。

轉載請註明: 滄博珍寶丨陶牛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