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漢武帝,一位褒貶不一的帝王。有人說他是開疆拓土的千古一帝,有人說他是好大喜功的瘋子皇帝,也有人說他是刻薄寡恩的冷血帝王。

漢武帝生平最大的功績,是把一個朝代的名稱演變成一個民族的名稱。五十五年的皇帝生涯,有二十多年跟匈奴窮兵黷武。漢武帝對匈奴用兵的效果十分明顯,替漢高祖劉邦報了當年白登之圍的仇。

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徹底扭轉漢朝對外關係中處於下風向的頹勢。雖然漢朝徹底解決匈奴帶來的邊患問題是在漢宣帝時期,但漢武帝是開啟漢匈新格局的鼻祖。漢武帝對匈奴連年用兵,給匈奴帶來沉重的打擊。表面上,漢武帝把匈奴打得“漠南無王庭”。實際上,匈奴失去的絕不僅僅是一頂象徵王庭的帳篷如此簡單。

漢匈雙方的作戰方略

北宋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鑑?漢紀》時,曾經引用班固在《漢書》的一段記載,說:

三歲,武帝崩。前此者,漢兵深入窮追二十餘年,匈奴孕重惰殰,罷極苦之。自單于以下常有欲和親計。

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這句話翻譯過來不甚高雅。大體意思是說,漢武帝對匈奴連續用兵二十多年,造成匈奴女人和雌性牲畜大量流產,匈奴人真是苦不堪言。正是因為如此,匈奴單于無法承受人畜急劇凋零的現狀,非常誠懇地向漢朝和親。

以今天的生理常識,雌性生物出現流產的狀況,往往是身體和環境的影響。漢武帝要攻打的物件是匈奴騎兵,他們都是以男性為主,為什麼匈奴女人和雌性牲畜會出現奇怪的流產現象呢。答案是漢朝出兵征討匈奴的時間往往選在春季。

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古代社會,中原地區以農耕文明為主,北方草原以遊牧文明為主。農耕與遊牧在當時屬於涇渭分明的兩種社會狀態,但是歸根結底它們都隸屬農業文明。

農業文明最大的特點就是靠天吃飯,播種收割都要遵循四季執行的自然規律,更決定了農業社會中,人類的各項生產生活規律必然帶有季節性。

翻開《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歷史規律:無論是漢朝時期,還是往後歷朝歷代,遊牧民族在入侵中原王朝時,無獨有偶都會選擇秋季過初冬出兵。

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原因很簡單,遊牧民族經過雨量充沛的夏季,草原上植被繁茂,供人類食用的食物和餵養牲畜的草料都相當充足,尤其是遊牧民族的戰馬都長得膘肥體壯。夏季多雨水,不適合騎兵作戰,弄不好會出現馬陷泥潭的窘境。

但是秋季則不同。秋天的大草原,降雨非常少,天氣秋高氣爽,地面植被相對豐富。對於沒有後勤糧草供應的遊牧騎兵來說,可謂是天時地利。

同樣是秋季,農耕文明的漢朝又是另一番情景。此時剛好是秋收的季節,明年能不能吃飽飯全依仗該年秋天的收成如何。中原漢朝不得不調整作戰方略,由主動進攻變成戰略防守,以便騰出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秋收。

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所以,秋季往往是漢朝兵敗最多的時期,也是匈奴主動進攻最猛烈的季節。匈奴人也不傻,他們摸透中原王朝的規律後,深知此時的農耕地區有大量的糧草輜重,正是他們趁火打劫的絕妙時機。

這種情況在戍邊屯田的漢朝邊境稱之為“防秋”,顧名思義是防守各個關卡,防止匈奴人前來“打秋風”。早在漢武帝以前,漢朝百姓曾長期飽受匈奴人的騷擾,苦不堪言。

冬天過去了,春天還會遠嗎!匈奴人騷擾中原人的秋收,只要中原人扛過去了。轉過來年,就輪到中原人報復匈奴了。

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學者結合史書做過統計,以四季為向量單位,分析西漢主動進攻匈奴的季節分佈,發現55.6%的戰爭集中在春季,27.8%集中在夏季,秋季佔到11.1%,冬季只有5.6%,其中秋冬季節發動的對匈戰爭大多是被動進攻。

漢朝之所以選擇春季用兵,是經過深思熟慮和科學論證的。從漢高祖白登之圍到漢武帝初次對匈奴用兵都是選在秋天。資治通鑑裡記載:

自馬邑軍後五歲之秋,漢使四將(衛青、公孫賀、公孫敖、李廣)各萬騎擊胡關市下。

漢武帝曾派四大名將衛青、公孫賀、公孫敖、李廣各率萬餘名騎兵攻打關市(邊境貿易的榷場),結果四萬人馬出動,只有衛青斬獲七百多匈奴,公孫賀在大漠走丟了,連根匈奴毛沒有見到,公孫敖、李廣兩路大軍皆輸。

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衛青是何等聰明的人,他很快總結出其中的規律,原來匈奴人的戰鬥力在秋天最強盛,此時出兵跟它硬碰硬,無異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後來,衛青主動上書漢武帝請求選在春季出兵。接下來兩場大規模戰爭驗證衛青的觀點是正確的。資治通鑑記載:

其明年春,衛青復出雲中以西至隴西,擊胡之樓煩、白羊王子河南,得胡首虜數千,羊百餘萬。

其明年(元朔元年)春,漢遣衛青將六將軍十餘萬人出朔方高闕。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至,飲酒醉。漢兵出塞六七百里,夜圍右賢王。

從此,春季出兵討伐匈奴的策略被確定下來。如此以來,匈奴女人和雌性牲畜遭殃了。

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上文說過,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都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都必須遵循四季執行的規律“春種秋收冬藏”。

戰爭中,受傷的匈奴女人

冬季是休息的季節,但匈奴人沒有白白浪費,他們充分利用漫長的冬季,用來繁衍部落人口和牲畜數量。十月懷胎,匈奴人往往會在秋天要孩子,次年夏初分娩。春天剛好是匈奴女人行動不便,最笨拙的時候。

漢朝抓住良機,對匈奴大規模用兵。匈奴男人一邊打仗,一邊保護女人和牛羊,必然首尾不能相顧。匈奴人為了應對漢朝進攻,會把女人和牛羊找一個隱蔽的地方藏起來,這就是為什麼漢朝往往成堆地繳獲戰利品。

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那些僥倖逃脫的匈奴女人和牲畜,不得不奔走數百里躲避漢軍。一路上長途跋涉,顛沛流離。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孕婦最怕顛簸,雌性牲畜同樣如此,這無異於致命的打擊。

司馬光和班固用寥寥“孕重惰殰”四個字來形容草原的場景,字數雖少,但背後是一場慘烈的戰爭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58 字。

轉載請註明: 匈奴女子春季多流產,與漢武帝一項舉措有關,史書有明確記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