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利用價值後,唐朝皇權代理人最終難逃悲劇命運

出使


之前說到,晚唐宰相張濬被大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滅門時,有兩個兒子躲過一劫,一個是後來在前蜀為宰相的次子張格,一個是先前出使淮南的小兒子張播。


張播一名張休,之前因為父親的緣故得以蔭官為校書郎,官至右拾遺、左金吾大將軍。後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劫持唐昭宗,朱全忠發兵自稱來救駕。天覆二年(902年),李茂貞就以昭宗名義下詔各地藩鎮勤王討伐朱全忠。其中派去出使揚州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的江、淮宣諭使,就是張播。


失去利用價值後,唐朝皇權代理人最終難逃悲劇命運



張播此行的任務是手持御衣、御札,從巫峽前往淮南,拜楊行密為東面行營都統、檢校太師、守中書令、吳王,授權楊行密承製代行皇權;授楊行密部下猛將朱瑾為青州(今臨淄)平盧節度使、朱延壽為蔡州(今駐馬店)奉國軍節度使;授名義上歸順楊行密的昇州(今南京)刺史馮弘鐸武寧軍節度使,加潭州(今長沙)武安軍節度使馬殷同平章事宰相頭銜,希望這幾位也起兵參與討伐朱全忠。尤其有面子的是,唐昭宗還賜他國姓,改名李儼。


其實李儼是先皇唐僖宗的本名,但唐僖宗登基後已經改名李儇,所以李儼這個名字沒有被禁用也說得通。


至於效果……


馮弘鐸和馬殷表示謝主隆恩,但是和大佬對撕什麼的,真的沒興趣。而且馮弘鐸的地盤很快就被楊行密的下屬宣州(今宣城)寧國軍節度使田頵兼併了。


楊行密倒是樂意親自下場,但很快因為糧食不夠,班師了。


雖然這事不了了之,但李儼就此留在了淮南。楊行密建立制敕院,每次對下屬進行封拜,都跟李儼打招呼,在紫極宮的唐玄宗御像前展示制書(詔書),兩次下拜,就算是徵得了唐朝皇帝的默許,可以用唐朝皇帝名義下詔了。


當時唐朝已有平盧節度使王師範,唐昭宗卻又任朱瑾為平盧節度使,是因為王師範是朱全忠的小弟,這就給了唐昭宗否認他地位的理由。事實上,王師範上任本身也是違背唐昭宗意願的,當時他還把唐昭宗任命的節度使崔安潛打了回去。


沒想到一貫儒雅只求自保的王師範在得知昭宗詔書的內容後,竟然被喚起了身為大唐藩鎮的使命感,起兵反抗大哥朱全忠。雖然最終失敗,但也使得朱全忠分身乏術,於是在天覆三年(903年)被朱全忠打敗被迫交出唐昭宗的李茂貞得以苟延殘喘。


朱全忠發現王師範起兵背後有張濬指使,就滅了張濬滿門,這下李儼就更不敢回去了。


然而,揚州就是安全的嗎?


工具


天祐二年(905年),楊行密去世。


左牙指揮使張顥建議,既然李儼是唐朝的代表,不妨把都統印還給李儼,由李儼代行節度事。


李儼手裡沒有一兵一卒,怎麼領導淮南軍?張顥顯然是想拿他當提線木偶。


失去利用價值後,唐朝皇權代理人最終難逃悲劇命運



因為騎軍都尉李濤反對,張顥沒有得逞。淮南將佐一起請求李儼以皇帝名義授楊行密長子楊渥為淮南節度使、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兼侍中、弘農郡王。


寄人籬下的李儼當然是順水推舟。


失去利用價值後,唐朝皇權代理人最終難逃悲劇命運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楊渥對此不予承認,繼續使用唐朝天祐年號。但是,由於張顥和右牙指揮使徐溫奪權,楊渥已經形同傀儡。


天祐四年(908年),張顥和徐溫殺死楊渥,立其胞弟楊隆演繼任。這時候哪能少了唐朝的官方認證呢,不久,徐溫殺了張顥,一家獨大,就請李儼再代理一下皇權,授楊隆演淮南節度使、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農王。


唐朝已經不在了,皇帝也不在了,代理人卻仍然在發揮餘熱。


楊隆演還派軍將萬全感去向同為反梁復唐盟友的李茂貞報喪。天祐七年(910年),萬全感回來了,說李茂貞承製加楊隆演為兼中書令,嗣吳王。


李茂貞不僅曾經挾持皇帝,還曾經逼死宰相、火燒皇宮、強迫下嫁嫡公主。但唐昭宗已經無力制約他,不但只能不予追究,還賜他行墨敕的權力,所以李茂貞也可以代行皇權,可以給楊隆演加官進爵。


五代十國時期由楊行密奠基的淮南政權為什麼叫吳國,不就是因為楊行密受封為吳王嗎?如今李茂貞代唐朝封楊隆演為嗣吳王,楊隆演當然欣然接受,並大赦吳國。


失去利用價值後,唐朝皇權代理人最終難逃悲劇命運



可兩年後,徐溫卻去找李儼,說:當初的任命不夠正式,請您代表唐朝,再給我們老大封一次官吧?


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因為前不久徐溫剛以楊隆演的名義鎮壓了不服自己的老將宣歙觀察使李遇。


宣歙觀察使就是之前的寧國軍節度使。原本如前所述,之前的寧國軍節度使是田頵,但後來田頵和朱延壽等人起兵反對楊行密,被鎮壓了,於是宣歙觀察使換成了王茂章,然而王茂章又被楊渥逼走了,這才輪到李遇。


徐溫原本沒有大功,卻成了吳國的攝政,不止李遇不服,洪州鎮南節度使劉威、歙州觀察使陶雅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將也不服。但是李遇被鎮壓了,起到了殺雞儆猴的效果,劉威、陶雅等人害怕了,親自回揚州覲見。


失去利用價值後,唐朝皇權代理人最終難逃悲劇命運



徐溫恭恭敬敬地對待兩位老前輩,還給他們加官進爵,告訴他們,逆我者亡,順我者昌。就這樣收攏了他們的人心。


所以那次去找李儼辦事的,不是徐溫一個人,而是徐溫、劉威、陶雅率領的淮南上下將吏。


李儼還能怎麼辦呢,承製加楊隆演為太師、吳王,比當初李茂貞給的又高了一個檔次,而且徐溫也在淮南行軍司馬原職的基礎上,又加了鎮海節度使、同平章事。


徐溫做了節度使,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離開揚州出鎮地方了,但這對傀儡楊隆演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權臣在地方遙控朝廷的先例已經屢見不鮮,徐溫也把自己的親大兒子徐知訓留在揚州,代替自己攝政。


當初李儼的宣詔物件裡,楊行密、朱延壽、馮弘鐸都已經作古,馬殷則是後梁所封的楚王不歸吳國管,所以李儼能見到的只剩下了朱瑾。也許有這層關係的加成,李儼和朱瑾交好,反而沒有資料顯示他和那位在前蜀當了宰相的哥哥張格有什麼往來。


也正是這樣的關係,讓李儼枉送了性命。


枉死


天祐十五年(918年),徐知訓因為朱瑾名義上的權位在自己之上,就新設立了一個藩鎮,把朱瑾外放出去當節度使。朱瑾大怒,設計殺了徐知訓,隨即被徐溫黨羽逼死。


老徐家的頭號接班人就這麼死了,徐溫悲憤交加,一定要殺光朱瑾的黨羽為兒子報仇。


一追查朱瑾黨羽,就追查到了李儼的頭上。這時候,這位空架子唐朝代理人已成明日黃花,在海陵寓居,連錢都不夠花了。


朱瑾黨羽被清洗一遍,徐溫覺得自己的地位更穩了。徐溫選擇在這時候捎帶手消滅李儼,可能還有一層原因。


楊隆演加官進爵都是在唐朝的體系內,才需要李儼這個吉祥物顯得名正言順。可是,如果楊隆演需要擺脫君臣關係的羈絆自立為一國之君,李儼就沒有這個做主的許可權了。那時,楊隆演不再是唐朝的臣子,給下屬加官進爵也就不再需要向李儼這位唐朝代表打招呼。


那麼吳國還要養著李儼做什麼用?


在亂世,無足輕重的下場有兩種:


一種是,反正你已經沒用了,我不妨饒你一命,顯得我仁慈寬大。


而另一種是,既然你已經沒用了,我就算殺了你,又有什麼壞處呢?唐朝都沒了,又有誰會來追究我的責任?


對徐溫來說,李儼更值得後一種命運。雖然殺完他,國人會覺得他冤枉,但對我真的沒什麼實質性的損失。


第二年,他就勸說楊隆演稱帝。楊隆演折中了一下,稱吳國王,自建年號,但這也足夠宣告棄用了唐朝年號的吳國已經不再是唐朝的藩臣了。


這樣的場合,要是還有一位唐朝派駐的代表親眼見證,得多尷尬?


實權在徐溫之手,楊隆演就是升官到皇帝又能從中獲得什麼權力?表面上這幾次加官進爵的物件是他,可到底便宜了誰,又符合了誰的利益,不言而喻。


對這片土地來說,唐朝已經沒有了,唐朝的代理人也已經死了,但是,連最大的贏家徐溫自己都不知道,也想不到,另一個自稱延續唐朝的政權,已經在他眼皮底下萌芽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89 字。

轉載請註明: 失去利用價值後,唐朝皇權代理人最終難逃悲劇命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