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中小學陸續復學,人文教育不能缺席

北京市中小學返校復課的訊息,引來人們關注。中小學生返校復課,說明此前採取的隔離、停學、居家學習等疫情防控措施達到了目的,起到了效果。這個成果來之不易,全國中小學師生、家長都為之付出了代價。

按照安排, 6月1日起,北京市普通中學高一、高二年級,初一、初二年級和小學六年級返校復課;6月8日,北京市小學四年級、五年級返校上課;具備開園條件的幼兒園也可陸續開園,但小學一至三年級的具體返校復課時間仍未確定。此前,北京市相關部門已對返校復課作出規定,在防控疫情上不僅要求返校復課的學校進行必要的防疫物資儲備,教職工在上崗前要進行防疫知識培訓,而且對教室內桌椅間距,食堂、公共場所和廁所的消毒頻率等定下了標準。

算上寒假,師生們有4個月的時間沒有同在學校上課了。很自然地,在開學之後,所有學校和教師都要遇到如何向學生們言說過去的4個月的問題。這種言說,既是對學生、同時也對教師自己進行的心理調適,也更是人文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過去4個月發生、至今仍未結束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故。身處這一變故中的當事人,該如何從中理解人、生命、環境和歷史,該如何從變故中反及自身進而從容應對和妥善自處,又該如何從他人和自己的疫情經歷中抽象出意義和價值,所有這些都是返校復課後的課堂所應觀照的問題。

人文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傳遞社會價值的最主要和最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嚴重災難或災害後,人文教育就更是不能缺席。人文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心智、情感和價值的教育。正是人文教育,建構起人們的情感、偏好、態度、傾向以及與此結構在一起的理性、價值、判斷、自控,從而使人的身心全面協調發展。從人的社會化角度而言,中小學的人文教育,是中小學生髮育人文精神的基礎。人文教育缺失、疏漏,人文精神就難以健全。而人文精神,說到底,就是人的靈魂,是人在災難面前如何表現的行為內驅力。

這場改變了我們生活、也改變了我們周遭世界樣貌的疫情,由限制人們的肢體行動而給人們身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這個印記,從個人到家庭,從社會到國家,也正是人文教育進行闡釋的“地盤”。昨天(5月14日),教育部官員表示,中小學返校復課後,要堅決防止搶時間、趕進度、超容量進行教學。顯然,在暑假前的短時間內,把前幾個月耽誤的課程都補回來,這是價值錯位的選擇。在災難面前,人們更需要的也許不是智力訓練,而恰是人文精神的充實。

【來源:光明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06 字。

轉載請註明: 光明網:中小學陸續復學,人文教育不能缺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