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越國能夠強大起來,國家有三種秘密武器非常重要

春秋時期,吳國在晉國的支援下逐漸崛起,他們用新式武器和先進的戰法開始了自己的征戰之路。由於,越國和吳國臨近,所以,倒黴的越國便成了吳國的第一個目標,此時,越國的君主是允常。

當時,越國位於中國東南部的揚州,是在東南地區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其始祖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兒子,也就是大禹的直系後裔無餘。此外,杞國、繒國、褒國的君主,都是大禹的後裔。

其實,根據《爾雅》的註釋,“越”就是“揚”的意思,也就是說“越”不是一個民族,而是東南揚州的地名。而且,在《吳越春秋》中,有大禹“周行天下,歸還大越”的記載。因此,長江東南部的大揚州地區古稱就是“越”。此外,《吳越春秋》還記載了大禹在會稽殺了防風一家,以示威信。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越國是從允常這一代開始繁榮昌盛,逐漸“拓地為王”。但奇怪的是,以前不受欺負的時候,一直沒什麼發展,現在被人欺負了,反而越發強大了起來。所以,只有困難才能使人成長啊。然而,越國早期一直都是一個落後、野蠻的中原國家,但到了允常這個時候,為什麼就崛起了呢?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特產,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劍。

因為,越國位於偏遠的沿海地區,所以,很容易獲得一些當時的稀有金屬,如:鐵。這些金屬比製造武器的純銅要好,鐵的硬度比銅的硬度要高。如果,能在青銅劍的邊緣加上一些鐵的成份,那麼,它的強度一定是青銅劍的很多倍。因此,越國出了很多有名的鑄劍大師,他們的劍都是無價之寶。

據史料記載,一把“湛廬劍”的起價是:三十個集鎮加一千匹馬再加有萬戶居民的兩個大型城市。所以,其它名劍的價格就可想而知。允常讓鑄劍師做了很多好劍,有人就想知道他為什麼要那麼多劍。他回答道:“不是我自己用,而是用來換錢的。”

當時,越國的冶煉技術在各國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允常就靠此賺了很多錢。現在,在博物館裡還有一把著名的越王劍,幾千年過去了,其鋒芒依然不減。

第二個方面,就是大米。

當時,中原地區的農作物主要是小麥和小米,沒有大米。由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比較適宜種植水稻,而越人是最早種植水稻的民族,因此,水稻成為了他們的一個特產,也是允常賣的東西。

都知道,米飯是我們現代人吃的主食之一很是平常,但在古代,大米可是有錢人吃的東西。其實,大米最大的優點就是種子的存活率高,畝產量也較高,能非常有效地解決糧食問題。試想,在千年之前的戰國時期,食物匱乏,擁有充飢的大米,確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此外,在春秋戰國時期,戰爭多發生在春秋兩季。冬天一到,人們就會生息,以保證自身的能量供給,其主要原因還是食物不夠。而吳國靠近越國,很容易得到越國的大米,所以,他們沒有這個問題。於是,吳國選擇在冬天與楚國作戰,這也是他們突破楚國的最好時機。

由此可見,越國為吳國的霸權作出了巨大貢獻,當然,越國在吳國這裡也發了不少的財。

第三方個面,就是人口了。

那時,越人很窮,許多越國人在吳、楚等國做奴隸。因為,他們在國外當奴隸的時候賺的錢比在國內多得多,所以,當時的越國常駐人口並不多。

這其中,越王允許將本國的大量廉價勞動力出口到其它國家,以便於有效的將本國的負擔轉化為財富。此外,吳國多次從越國徵兵,但是,這些越國人的主要工作不是打仗,而是做一些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雜活,比如:看門、掃地、做苦力,像牛馬一樣。

這裡,就有一個極端的例子是:

吳王餘祭割斷了越國奴隸的手腳,讓他們看守倉庫和船隻,使得越國人民“怨聲載道”。有一天,吳王餘祭來檢查船隻,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於是,越人便用憤怒的匕首刺死了吳王餘祭。

並且,在史料中吳國強徵越國奴隸的案例有很多。

在越國人民飽受苦難的同時,允常藉著吳國迅速擴張,透過不斷為吳國提供武器、大米和廉價勞動力來獲取財富,使得他有能力向南方開疆擴土。

此外,越國以前一直是一個百里小國,只有在允常這一代人的手中,才成為了一個千里之國。而且,依靠吳王,越國打了一場翻身仗。允常的兒子是大家都熟悉的勾踐,他曾經這樣描述自己小時候的生活:“我從小不窮,每天都去打獵,玩膩了就回家,喝醉了就睡覺。”

後來,吳王闔閭決定攻打越國,因越國沒有跟他去打楚國,所以,吳王認為越國不聽話,就想教訓一下他們。於是,允常非常害怕,說:“你吳國怎麼能違背先前的盟約,拋棄向你進貢的國家,攻擊你的近鄰呢?”但是,吳王不理他,出兵突圍檇裡,硬是搶走了這塊地盤。從此以後,允常對吳國深惡痛絕。

後來,越國被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成功破吳報仇。

參考資料: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史記·東越列傳》、《史記·吳太伯世家》】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37 字。

轉載請註明: 春秋時期的越國能夠強大起來,國家有三種秘密武器非常重要 - 楠木軒